0345.HK
Vitasoy’s lofty P/E ratio: more than just a takeover

香港老派饮料维他奶刚派出一份理想的成绩表,原来公司除了赋予被收购概念外,自身业务增长也足够支撑股价表现

重点:

  • 维他奶去年盈利增长逾倍
  • 黄氏家族的狙击似暂时偃旗息鼓

 

刘智恒

“点止汽水咁简单”是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0345.HK)多年前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口号。确实,经过数十年发展,维他奶的饮品组合并不简单,维他柠檬茶更一度风行神洲大地,当年内地网上一句:“维他柠檬茶,爽过吸大麻”,让维他产品爆红,至今维柠檬茶仍具相当知名度,难怪信和置业的黄氏家族对维他奶起了觊觎之心。

去年黄家不断在市场收购维他奶股份,将原本的维他奶股价不断推升,由9月底约4.5港元,不足两个月急升猛涨至12.88港元,爆升1.7倍,市盈率高达100倍。其后股价回软,即使近一个月股价在9港元至9.3港元间上落,市盈率也高达八十多倍。

盈利大升逾倍

当人人觉得股价贵得没道理之际,近日公司公布202425年度业绩,收入62.74亿元,按年微升1%;但盈利却能大幅上升102%至2.35亿港元。按此盈利推算,市盈率马上腰斩至40倍,估值慢慢又趋向合理水平。换言之,公司并不是光靠收购推升股价,而实际是有底气支撑。

维他奶能在经济疲弱下突围而出,全赖内地与香港市场业务转好。内地业务方面,收入只是微升,但因为透过提高营运效率、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严控成本,加上创新产品如草莓味及香蕉味豆奶,及无糖柠檬茶等带来额外收入,令公司经营溢利大幅上升41%。

香港方面,虽然零售环境恶劣,但在广泛市场覆盖及产品创新下,销售量增加;配合生产效率改善及原材料成本下降,带动经营溢利增长24%。

另外,澳洲及新西兰受惠生产回稳及物流优化,业务有所好转,因而减低了经营亏损4%。

财务方面,维他奶亦相当健全,截至今年3月底止,现金高达12.68亿港元,按年上升37.4%。公司的银行借贷仅为2.65亿港元,扣除债务总额中的租赁负债,净负债比率仅为10%。

收购催化股价爆升

业务与财务基本面稳健外,黄氏家族的收购,有机会再次成为股价上涨的催化剂。目前黄氏家族中,杨协成的黄志达及旗下机构已持有12.26%股权,加上信置主席,即黄志达兄长黄志祥持有的5.10%,黄家持股已超18.1%。

维他奶大股东罗友礼加上创办人罗桂祥成立的基金,以及罗家后人持股,已超25%。不过,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及加拿大基金Global Alpha Capital Management是两大家族后持股量最高的股东,其中三菱日联一度超过10%,经过连番减持,现持股量低于5%,因而不用对外披露;市场就推测,三菱日联的股份,是转售予黄氏家族。

至于Global Alpha Capital Management,仍持有维他奶5.05%股权。基金的投资讲回报,若有利可图,难保两大基金会向黄家售股,让后者有机会夺下维他奶控股权。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面对股权可能旁落,不排除罗家会增持股份以捍卫大股东的地位,双方争逐下,随时可进一步推升股价。

黄家进可攻退可守

事实上,维他奶在过去的年度,不断进行股份回购,涉及423.2万股。回购后注销,换言之公司的流通股份减少,意味现有的大股东持股比例有望提升。市场也推测,此举不失为变相增加持股比例的手法。而持续注销回购股份,也可将每股盈利提升,对股东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上周维他奶业绩发布会上,有关黄氏家族的意图,执行主席罗友礼指出,黄家仅回应买维他奶是长远的投资。罗友礼则再强调:“这个真的要问他们才知”。

其实说穿了很简单,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相中你的业务,希望通过收购可进一步壮大杨协成的发展;另外就是看中维他奶的盈利能力,长远具投资价值。

确实,罗家的持股量加起来不足三成,控股权并非牢不可破,即使黄家最终铩羽而归,光是从他们密密收购开始,维他奶股价至今大升逾倍,黄家持有近两成股权,至今已大赚一笔。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赛力斯申港上市获中证监备案

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周四公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已获中证监批准赴港上市。该上市计划完成备案登记,为后续推进扫除了关键障碍。 赛力斯拟通过本次IPO发行约3.31亿股,此举将与其上海上市形成互补,公司已于4月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说明书。 上市文件显示,赛力斯旗下“问界”品牌(Aito)新能源汽车2024年实现营收1,45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58亿元增长三倍;毛利率由7.2%升至23.8%。公司2024年实现59亿元盈利,成为全球第四家达成盈利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周五赛力斯股价在上交所上涨5.8%,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1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吉宏股份预告首三季盈利翻倍

跨境社交电商企业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603.SZ)周四公布,预计2025年首三季录得净利润2.57亿元(3,600万美元)至2.7亿元,按年大增约95.1%至105.3%。 公司表示,受惠于跨境社交电商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及纸制快消品包装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整体营收与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公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亦达2亿元至2.1亿元之间,同比升幅在65%至76%之间。 吉宏股份成立于2003 年,总部位于厦门,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本业原是纸制包装,初期以产品设计和营销为基础,在识别消费者需求方面累积相当经验,随后开始拓展跨境社交电商业务,采取“信息找人”的推广方式,实现“货找人”的跨境社交电商模式。 今年5月,吉宏股份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至今股价累升63.2%。盈喜发布后,公司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8.34港元,升2.1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ingdong Industrials does industrial e-commerce

京东工业获中证监备案 距港上市一步之遥

这家中国领先的工业品采购B2B交易平台,上市申请已获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备案 重点: 京东工业的港股IPO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为上市铺平道路 按40亿至70亿美元估值区间测算,公司此次募资规模可能超10亿美元   阳歌 历经三年等待,电商巨头京东集团(JD.US; 9618.HK)旗下最新业务单元终临近上市。我们作此项研判的依据在于,中国证监会官网最新发布的备案通知书显示,京东集团旗下B2B平台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JINGDONG Industrials, Inc.)此前搁置的香港公开募股,已获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此类备案是中资企业赴海外(主要面向美国及中国香港)上市必须跨越的关键监管门槛。 中国证监会公告显示,京东工业计划发售2.53亿股普通股。公司2023年首次申报赴港上市,去年二度提交申请,今年3月又进行新一轮申报,但申请本月底即将失效,意味年底前公司很可能重新提交申请。 与聚焦消费者市场的国内电商企业不同,专注企业级产品服务的京东工业将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标的。相较于面向消费者的B2C模式,企业采购单笔交易规模通常更大。然而,大宗订单往往伴随更薄的利润空间。 京东工业正是典型例证,公司2024年毛利率仅16.2%,显著低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同期的41%和拼多多(PDD.US)截至六月的全年58%的水平。这种差异也有助解释,为何阿里巴巴将其2007年上市的B2B业务“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最终退市,此前该业务上市五年间股价长期低迷。 尽管如此,凭借庞大业务体量及中国市场规模优势,京东工业仍具相对吸引力。公司在MRO(指非生产原料性质的工业用品)工业品服务(涵盖办公清洁耗材及生产维保工具等)领域稳居行业龙头地位。据3月呈交的上市文件中第三方数据显示,其立足的中国工业品供应链市场规模,2024年达1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6万亿美元)。 京东工业指出,2024年庞大市场的数字化渗透率仅6.2%,但预计2029年将升至8.2%。伴随数字化进程加速,公司深耕的中国工业供应链科技与服务市场规模,有望实现近10%的年均复合增长,从2024年的7,000亿元增至2029年的1.1万亿元。 虽未在3月的申报文件中披露具体募资目标,但本次IPO获得诸多重量级机构加持,美银、高盛及海通担任承销商,中信证券与瑞银出任财务顾问。据悉,2023年申报时拟募资10亿美元,考虑到当前香港IPO市场热况,若该公司提高募资额度也在意料之中。 重量级机构背书 2017年,京东工业自京东集团拆分,若成功上市将成为继京东集团、京东健康(6618.HK)、京东物流(2618.HK)及德邦股份(603056.SH)后第五家上市公司。京东曾于2020年推动旗下京东科技申报科创板,去年也为旗下产发业务提交类似方案,两项计划均未能成行。 估值方面,京东工业2023年通过3亿美元融资实现67亿美元估值,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及阿布扎比政府主权基金Mubadala。 若此前成功上市,其估值大概率难以维持。然而,当前港股反弹叠加近年最活跃IPO市场窗口期,局面已明显改观。参照全球MRO龙头应用工业技术(AIT.US)与固安捷(GWW.US)当前约25倍市盈率及2.5倍市销率的交易水平,若京东工业适用相同估值倍数,依其2024年销售额及调整后利润测算,公司估值介于40亿至70亿美元之间。 相较于当前多数企业增长乏力甚至营收萎缩的整体环境,京东工业的财务状况相对稳健。其核心优势在于轻资产运营模式,主要采用客户需求归集后向供应商下单的机制,显著降低存货风险。这与京东集团主站B2C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后者需先行采购商品储备库存,再根据订单向消费者分批发货。 公司在申请文件中称,“该模式下,大量订单实现了供应端直发需求端。我们以轻资产的运营模式,打造了一个可扩展的业务,使我们能够以高效的方式快速扩大规模。” 京东工业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173亿元增至2024年的204亿元,同比增长18%。虽然增速尚属稳健,但需指出,该增幅已较上一年度23%的水平显著放缓。 公司约94%的营收(去年占比)来自产品销售,其余为服务贡献。但服务对毛利润的贡献率明显更高,去年约占总量三分之一,反映出其毛利率远高于产品销售业务。不利因素是,过去三年服务收入停滞,所有营收增长均依赖产品销售提升,最终拉低整体毛利率。 尽管如此,公司盈利表现仍具相当吸引力,2024年净利润7.62亿元,调整后净利润达11亿元。对投资者而言,京东工业凭借其主导的市场地位,整体上看起来相对有吸引力。这些优势叠加当前港股IPO市场热潮,应可转化为强劲的市场认购需求,但投资者无疑将密切关注其最终定价策略。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长风药业招股集资6亿港元

药物生产商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五发售4,119.8万股,一成作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4.75港元,集资总额约6.01亿港元。招股于10月2日截止,并于10月8日挂牌。 集资所得的40%用于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持续研发,及为临床开发提供资金;约20%用于为多个管线计划及技术的临床前研发提供资金;30%用于设备采购及生产管理系统的扩张与升级。 长风药业去年收入升9%至近6.1亿元人民币,录得2,109万元盈利,按年下跌33.5%。今年首季度的收入1.36亿元,按年跌2.7%;期内录得1,281.5万元盈利,按年升逾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