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信办等四部委发布针对直播平台的新政策,为饱受监管政策困扰的直播行业添上阴霾,但规模较大的公司所受冲击似乎较小

重点:

  • 官方要求未成年人不可参与直播打赏、并取消打赏榜单等,以纠正行业歪风
  • 快手科技等大平台的打赏客户动辄过千万人,课金结构较均衡,加上活跃主播数目众多,受新政策的影响不及中小型平台

罗小芹

中国直播行业打赏风气相当盛行,月入十万元的主播比比皆是,但反过来却有缺乏金钱概念的儿童于短短几日内向主播打赏过万元,引起社会关注。随着官方加大监管力度,直播行业近年举步维艰,最近更有四大部委联手要求未成年人不可参与打赏直播主播、并取消打赏榜单等,以确保行业健康发展。

不过,有分析认为,直播行业近年已饱受监管政策困扰,新规影响力有限;此外,经营直播平台的上市公司似乎早有准备,例如快手科技(1024.HK)近年把业务转移至线上营销服务、而映客互娱(3700.HK)则透过新开发的社交产品增加收入,因此即使主播打赏收入受压,公司亦不会受到很大冲击。

最近网信办、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遏制直播行业乱象,对打赏行为进行精准打击。

早在2020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已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直播平台需对主播和打赏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杜绝如未成年用户打赏主播等市场歪风。今次四部委的《意见》提出更全面规范,包括取消打赏榜单、加强高峰时段管理、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等举措,当中禁止以打赏额度作为主播及用户排名标准,被视为对行业最具针对性。

虚拟礼物打赏是直播平台的主要收益来源。根据艾瑞咨询报告,去年中国直播平台产生的2,462亿元收入中,约70%来自虚拟礼物打赏。本来打赏是观众对主播表达支持及欣赏,但由于平台对未成年人欠缺周全保护机制,经常发生巨额打赏乱象,不少平台因违规被当局行政处罚,纷纷减低直播业务比重以规避监管风险,转移加强广告或其他增值服务收入。

直播收入比重减

快手科技为例,去年直播收入为310亿元,不但较2020年度倒退6.7%,占总营收比例亦由56.5%降至38 2%;相反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大增95.2%至426.7亿元,占比由37.2%升至52.6%。

同样高度倚赖直播收入的映客互娱去年成功由单一产品转型至矩阵式产品,收入大增85.4%至91.8亿元历史新高。其中新开发的社交产品收入达57.4亿元,占总收入62.6%,取代直播产品的核心地位;期内直播收入为25.6亿元,占比降至27.9%。

直播业务除了监管风险外,平台为争夺网络流量及营收,需要向有实力的主播让利,结果分薄直播平台的利润比例,大平台如快手科技拥有超过1,000万名活跃主播,有条件给予主播们仅约三成的收益分成;但小平台缺乏谈判筹码,需要提供更优厚的分成比例,才能留住明星主播。

拥有花椒、六间房等直播平台的花房集团今年4月底向港交所提交的上市资料披露,去年主攻个人电脑平台的六间房给与主播们的实际收益分成为58.1%,而移动平台花椒给与主播们的分成更高达71.5%。由于直播行业新规削弱明星主播的吸金能力,对于更倚重直播收入的小平台而言,所受影响较收入结构均衡的大平台更大。

付费用户基础大

相比之下,快手去年第四季直播收入为88.27亿元,平均月付费用户达4,850万人,即每月每位付费用户贡献课金仅60.7元,远低于欢聚集团(YY.US)与花椒的200至300元;若与第四季的平均月活跃用户5.78亿人计,快手付费用户渗透率高达8.4%,其打赏用户结构更加较其他平台均匀,一旦打赏机制受限制,公司所受影响亦较轻。

此外,据快手招股书披露,在2017至2020年9月期间,前50名虚拟打赏用户所占的打赏总额不足5%,像快手这类用户打赏主要出于支持主播心意,较少以高打赏寻求名列榜单前位,故此官方要求取消打赏榜单,反而对直播收入无甚影响。

事实上,大平台如快手、抖音等活跃主播数量动辄超过1,000万,其中快手日均开播约81万场,是欢聚集团旗下平台约8倍。在庞大主播数量与开播场次之下,高峰时段竞争程度较高,加上该时段流量成本较高,各类主播会自发调整直播时间,令大平台的直播时段更加平均,热门时段的打赏集中度相对更低。

智易东方证券行政总裁蔺常念认为,以往经常发生的未成年用户打赏百万、知名艺人于带货平台直播赚取大笔金钱等现象,早已被监管政策瞄准及作出打击,令直播平台及主播营运时战战兢兢,因此新规的影响其实不大。

中国直播行业近年跌宕起伏,相关股份表现波动,以市销率比较,快手去年度收入810.8亿元,市销率约2.74倍,欢聚及映客的市销率分别为1.06倍及0.27倍。由此可见,拥有规模效应的快手看来较受投资者欢迎,但转型成功的映客似乎被严重低估了。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六福集团首季零售止跌回升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三个月的第一季度整体零售值及零售收入扭转跌势至双位数增长,分别按年升13%及14%。整体同店销售亦止跌回升5% 港澳及海外市场零售值按年升9%,零售收入升8%,同店销售升3%,全部都止跌回升。其中,香港同店销售升1%,澳门跌1%,海外市场升20%。至于内地市场零售值、零售收入、同店销售,分别升14%、31%、19%。 公司称,虽然季内国际平均金价升约四成,按重量计价的黄金产品同店销售仍大幅改善至持平。定价首饰产品的同店销售本季进一步提升19%。截至6月底,集团全球有3162间店铺,上季净减少125间,主要是内地品牌店减少。公司对内地中长线业务前景审慎乐观,计划今年度在海外净增加约20间店铺。 六福集团周五股价高开0.7%,至中午休市报22港元,升3.0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受惠新游戏上线 创梦天地扭亏为盈

网游企业创梦天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119.HK)周四披露,受惠于新产品上线推动,预计2025年上半年业绩将同比扭亏为盈。 公司预计今年前六个月将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至5,000万元,较2024年同期1.09亿元的亏损显著改善。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达3,000万元至6,000万元,上年同期则为3,400万元。 公告明确指出:“净利润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集团自研产品和新产品的上线,带来集团利润率的提升。”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21%至15.1亿元,净亏损则从2023年的4.53亿元同比扩大至5.29亿元。 创梦天地股价周五开盘上涨9.6%至0.91港元,随后持续上涨,早盘上涨20%。周四收盘时,该股年內已下跌6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微创机器人中期收入按年大增80%

机器人企业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四发公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收入,较去年同期的9,924万元,上升70至80%。 收入大升原因是核心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于期内销售强劲增长,上半年新签订单18台。另外“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核心区域的快速覆盖与渗透,销售稳步增长。“R-ON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后,需求亦渐上升。 由于收入快速增长,加上集团全方位降本增效提升经营效率,期内经调整净亏损按年收窄40%至1.25亿元。 公司周五开盘升1.3%报18.6港元,年初至今股价已升82%。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Motion share placement

跨足机器人领域 知行科技一年三度配股

跨足机器人、飞行汽车等领域的知行科技,正在以密集的节奏集资 重点: 这是公司12个月内第三度股份配售,累计集资额约5.3亿港元 今年公司积极跨足机器人领域    李世达 如果说一次配股是为了补充弹药、推进战略,那么在一年内完成三次配股,或许就是另一番故事。智能汽车技术企业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1274.HK),近日宣布一年内的第三度配股集资。如此密集的融资行动,透露的是公司的雄心?抑或是焦虑? 知行科技最新一轮配股于7月13日正式公告,拟配售最多15,495,000股股份,配售价为每股15.22港元,配售价较7月11日收市价16.72元折让8.97%。集资净额约为2.31亿港元。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四大方向:高阶智驾与驾舱一体解决方案研发、研发与生产设施升级、机器人业务并购与研发、以及一般营运资金等。 就在今年2月与去年12月,公司分别完成2.28亿港元与7,328万港元的配股筹资,截至今年6月底,两次配售尚未动用的净额分别为8,948万港元及1,108万港元。从节奏与规模来看,知行的资金计划明显已进入加速期。 跨界布局下的资本压力 急切的资金需求,源于其快速扩张的发展策略。2025年初,知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并于5月收购苏州小工匠机器人过半股权,后者拥有逾60项知识产权,专精于一体化关节模块,应用于人形机器人与机械臂。结合大模型算法与自研模块制造,知行希望以此打开具身智能的应用新局面。 而在飞行汽车领域,早在去年4月知行已与一家中国头部飞行汽车企业合作,提供一体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这类新业务看似与本业相隔遥远,实则在感知、决策与控制模块上具有技术迁移的高度共通性。此外,知行科技亦于今年3月公告拟收购一间位于德国、专精高安全电子控制系统的供应商,意在补强其域控制器产品的国际化技术深度。 尽管研发与扩张投入增加,但技术成果已开始转化为订单。今年5月,知行科技获得一头部新能源车企、两家传统主机厂与一海外车厂的新定点,涵盖高阶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域控平台与视觉感知模块。 同时知行也在强化核心优势,在高阶自动驾驶域控与中低算力平台部署上均取得成果。其自研BEV+Transformer感知架构已部署于瑞萨V4H等中算力平台,并与地平线征程3、征程6等国产芯片合作,降低对英伟达的依赖。2024年,公司累计交付22.7万套智驾方案,年增75%;获得35个新增定点,累计定点达65个,合作车企涵盖吉利、极氪、奇瑞、东风等。 去年亏损扩大 2024年,知行科技迎来第四个亏损年度。去年公司收入12.48亿元,同比仅增2.6%;毛利率却由9.94%降至7.28%,全年净亏损按年大增 47.8%至2.88亿元。2024年研发开支为2.81亿元,较2023年增加 29.56%。若不计研发支出,公司营运基本持平,显示成本结构压力依然沉重。 截至2024年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56亿元,去年录得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为1.03亿元。若考虑到2025年计划中的研发投入、跨国收购与新业务布局,现金续航力面临挑战。这也说明为何公司密集推动配股,以保持战略执行所需的资金灵活度。 市场反应方面,配股消息公布后,知行科技股价两个交易日下跌约3.2%,报16.24港元,仍较今年4月的低点高约48%。反映短期资金的压力对股价形成牵制,但市场仍对其中长期技术落地与成长潜力具有一定信心。目前知行科技市销率(P/S)约为2.73倍,高于德赛西威(002920.SZ)的1.96倍,但低于黑芝麻智能(2533.HK)的17.85倍,估值仍属偏低。 知行科技正试图以技术主导的方式扩张其在AI+汽车、机器人与飞行交通领域的生态边界,证明自己是一家具技术实力与应用广度的企业。但对投资者而言,在业绩未实现拐点之前,仍应审慎评估其现金流稳健性与新业务转化效率。若能在机器人与飞行汽车等高潜市场成功复制自动驾驶量产模式,则当前估值或仍具吸引力;否则,频繁配股带来的股东稀释风险与盈利不确定性,将继续主导股价的走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