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截至6月份的三个月里,该公司业务收入和交易量均取得强劲增长,这部分业务包括面向线上消费者直接收购、翻新和销售二手车

重点:

  • 在截至6月份的三个月里,优信的收入翻了一番还多,但在其作为直接在线二手车零售商的新业务模式之下,交易量仍然相对较小
  • 该公司称,最近的两次债转股以及向现有投资者出售1亿美元新股之后,该公司至少到明年都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阳歌

在两年前彻底改变商业模式之后,优信集团(UXIN.US)相信自己找到新的成功之道。现在,作为直接在线收购、翻新和零售的二手车企业,它需要为新的业务模式获得吸引力——而且越快越好。消费电子商务正在推动该公司业务快速增长。

该公司最新季报显示出,它的新业务正在加速发展,其自营二手车销售业务在同比和环比基础上均实现了强劲增长。考虑到由于国内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中国其他面向消费者的零售公司大多在截至6月的三个月里业务急剧放缓,因此这样的增长就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但事实上,优信仍在亏损,这对其财务构成了压力。为此,该公司从6月开始宣布了一系列重要的减债和融资举措,为其赢得了一些时间,来证明它新的业务模式。现在,优信正在这一模式下加速发展,成为一家在线二手车零售商,此外优信还有将从消费者端收购的汽车卖给其他二手车交易商的批发业务。

第二季度,随着广泛的防疫封控措施,包括中国的商业之都上海前所未有地遭到两个月封控,中国的汽车市场大幅放缓,该公司经历了爬坡阶段。这些干扰导致中国整体的新车销量在4月同比大幅下降48%,5月同比下降13%,不过市场在6月和7月开始反弹,汽车销量分别上涨了约30%。

与此同时,在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可能助力该公司成为美国巨头CarMax(KMX.US)和Carvana(CVNA.US)的中国版。

政策方面最强烈信号之一出现在今年7月,当时,中国商务部和其他16个部委联合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取消了中国各省之间跨省份的交易限制,以创建一个全国性流通的二手车市场。上周,财政部宣布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延期一年,为优信瞄准的新兴领域提供了又一推动力。未来几年,预计新能源汽车将稳定流入二手车市场。

“我们相信优信将从这些政策中获益。结合我们稳健的增长势头,我们完全有能力在2023财年的行业顺风下保持高质量增长,”优信创始人兼董事长戴琨在季报中声明。

优信通过两个大型整备仓储中心兼卖场进行二手车翻新,一家去年在内陆城市西安开业,另一家不久前在中国东部的安徽省会合肥投入运营。优信称,合肥的卖场也是中国最大的单体自营二手车超市。

随着这两个卖场投入运营,优信在截至6月份的三个月售出了5,475辆汽车,这个数量并不算大,但仍然较上季度增长了29%,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其中近一半的销量来自于零售买家,公司希望零售销量占总销量的比重保持在较高水平,因为此类交易利润率一般高于批发业务。因此,该公司在最新季度向零售买家销售了2,407辆汽车,几乎是去年同期的四倍,这可能反映出其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商业模式获得了早期成功。

利润率提高

强劲的交易量促成了优信收入的快速增长,在截至6月份的三个月里,它的收入同比增长125%至6.26亿元,略高于该公司此前的预期。虽然在此期间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收入还是比上季度增长了24%。

稳健的增长帮助优信将毛利率从一季度的0.2%,提高到二季度的1.1%,尽管这个数字低于去年同期的4%。在盈亏方面,优信的非GAAP调整后经营亏损(不包括员工股权激励等项目)总计8,490万元,较上季度9,610万元的亏损有所改善,但高于一年前的4,460万元亏损。

优信预计,本季度业务将持续增长,在7至9月份的这个季度,它预计营收将达到5.9亿至6.1亿元之间,高于上年同期的3.46亿元。该公司还表示,预计期内交易量将达到5,800辆,其中约3,000辆来自零售交易。

优信股价在公告发布后的两个交易日小幅下跌,而在发布业绩的前一天,优信股价曾上涨逾8%。尽管该公司股价今年下跌了约三分之二,但分析师群体对该公司的乐观程度仍出乎意料,这可能反映出该公司作为中国庞大的二手车市场潜在未来领导者的地位。该公司的估值基本与同行相当,甚至更高。

优信最大的短期问题是财务水平,因为该公司的现金持有量相对较少,截至6月底,该公司的现金为8,820万元。与此同时,该公司此前还欠下了金额相对较大的债务。这种情况在今年夏天得到了明显改善,该公司在7月和8月与两个主要债权人进行了债转股,减轻了约7,500万美元(5.3亿元)的债务负担。

该公司还在6月底宣布,将通过向其最大股东蔚来资本出售高级可转换优先股筹集1亿美元。蔚来资本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初创企业蔚来汽车(NIO.US; 9866.HK)的关联方。蔚来资本和另一个股东愉悦资本还可以向优信提供另外1.65亿美元的现金,这是去年6月宣布的另外一项3.15亿美元融资交易的一部分。

所有这些财务重组,似乎为优信赢得了更多时间来证明其新的商业模式。

该公司在最新的财报中表示:“公司认为,其目前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从最近的融资交易中收到(或将要收到)的现金支持,将足以满足其预期的营运资金需求,并在未来12个月内偿还到期的债。”

现在,它要做的就是猛踩一脚油门,来证明它的新业务可以成为一个长期的利润引擎,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获利。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果链巨头蓝思科技 上市首日午收升5%

手机玻璃供应商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300433.SZ)周三在港挂牌,开市升近4%报18.88港元,之后股价窄幅上落,中午收市报19.06港元,升4.8%。 公司发售2.62亿股,每股以上限18.18港元定价,录得超额认购近462倍,国际配售超额16倍,集资净额46.9亿港元。 公司引入十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1.9亿美元,当中包括有小米旗下的Green Better、Oaktree、UBS资产、Redwood Elite及世运线路版等。 蓝思科技是苹果的主要供应商,去年收入约699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升28.3%,盈利升近20%至36.2亿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广汽与Stellantis合资车企广汽菲克正式宣告破产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2238.HK;601238.SH)与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STLA.US)合资成立的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汽菲克),周二宣布已由破产管理人申请法院裁定破产。管理人表示,公司已无重整及和解可能,资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无力清偿到期负债。 广汽菲克透过管理人微信公众号披露破产清算最新进展。该公司曾凭借Jeep车型本土化生产,在中国市场取得高峰,但随后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吸引力下滑,最终陷入长期停产。 2022年10月,广汽菲克因经营不善,且实际资产无法偿还全部债务,正式进入破产程序。随后近3年里,广汽菲克拍卖了超过3,000件标的物,包括模具、试验车等。至于土地、建筑物及生产设备等核心资产已五次公开拍卖,但因无人出价而全部流拍。虽然该公司曾招募投资者重整,但一直无人问津。 广汽集团表示,此为法院及破产管理人依程序推进的正常安排,集团将尊重并支持相关工作。Jeep品牌虽已停止中国本土化生产,但牧马人、大切诺基等高端车型仍透过进口方式销售。 广汽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2.96港元,转升1.0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 ‘Warring States Era’ for smart cockpits, Megatronix bets on modular approach

智能座舱战国时代 镁佳盼借模块化突围

正申请在港上市的的镁佳股份,试图以“模块化+多域融合”为核心策略,证明他们有更好的盈利能力 重点: 公司收入在2023年大幅增长,去年小幅回落至14.2亿元 过去三年亏损持续收窄,但去年应收票据激增336%   李世达 在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驱动下,“智能座舱”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创新焦点之一。从过去仅止于语音控制与大屏幕显示,到如今结合AI语义理解、视觉识别、情境交互与远端OTA升级,智能座舱已逐渐从附加功能变为主机厂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场域。 这场由软件定义主导的新技术浪潮,不仅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格局,也催生出一批介于博世、大陆等传统Tier 1巨头与模块零件厂之间的“Tier 1.5”供应商,它们以模块化架构、AI算法与可重复部署为卖点,快速抢占主机厂的下一代车型平台。 这股趋势促使了包括博泰车联网、四维智联(已通过上市聆讯)及佑驾创新(2431.HK)等智能座舱领域公司纷纷选择赴港上市,而2018年创立的镁佳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去年底上市的佑驾创新,其股价至今已上涨39%。 根据申请文件,镁佳股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合式的智能座舱+X产品理念。简单来说,该方案通过整合多种智能汽车功能,包括智能座舱、ADAS泊车、ADAS驾驶、车联网、OTA升级等,嵌入统一的实体域控制器,以用于置入车辆中。 镁佳称,其采用模块化、可重复的软件架构,使不同厂商可以快速集成至各自车型中,这种“预开发模块库”逻辑不需要在每次得到定点后重新开发,可以有效缩短开发交付时间至“以月为单位”,适合中国汽车市场当下“快周期、低成本”的需求环境。 主动放弃最大客户 截至目前,镁佳的客户包括奇瑞、长安、东风、长安马自达、日产和福特等头部车厂的多款车型。而自2022年首款搭载镁佳方案的车型量产以来,公司业绩也经历了强劲增长。 自2022年起,公司收入从3.88亿元(5,400万美元)跃升2.9倍至2023年的15.13亿元,2024年小幅回落至14.2亿元。同期公司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2.05亿元、8.02亿元和3.24亿元,占其收入约52.8%、53.0%和22.8%。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2024年初决定与过去两年的最大客户终止合作关系,该客户即中国智能座舱龙头德赛西威(002920.SZ)。退出合作之后,虽然当年收入有所下降,但毛利率却由2023年的12.1%大幅增长至21.8%。 当同行都在牺牲利润换规模时,镁佳选择反其道而行,虽失去最大客户,但提升了毛利率,降低了客户集中度,令其业务结构朝向更可盈利的方向优化。 截至2024年底,该公司已与12家车厂建立合作关系,累计获得48个车型定点,年交付量超过63万套,申请文件中称:“中国约每十辆搭载智能座舱域控系统的新车中,就有一辆使用镁佳股份的解决方案”。 不过,就如同中国汽车供应链上的其他产业,镁佳也处在亏损阶段。2022年至2024年,公司年度亏损分别为4.23亿元、3.57亿元及2.91亿元,呈持续收窄的趋势。公司称,亏损的收窄归功于零组件实现国产替代与供应链优化,以及更多高毛利的模块进入产品组合,同时模块化平台的导入,有效降低新项目开发的边际成本。 去年应收票据暴增 截至去年底,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87亿元,另有2亿元受限制现金,但去年公司应收票据从2023年的5,719万元暴增336%至2.49亿元,另外还有约6.49亿元的应收帐款。这意味着越来越多货款结算转向票据支付形式。票据支付延长了实际回款周期,往往达三至六个月甚至更长,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公司的运营压力。 在资本支持方面,镁佳自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多轮融资,至今年5月完成3,069万美元的D+轮融资后,估值达9.3亿美元,与博泰车联网传出的估值逾10亿美元相若。不过,镁佳盈利状况好过博泰车联网,前者亏损持续收窄,后者同期则扩大至5.4亿元。从毛利率看,镁佳的21.8%也好过博泰的11.8%、佑驾创新的16%。 当前智能座舱行业正从“烧钱创新”进入到“落地量产”阶段,镁佳股份凭借模块化平台与预开发策略,在技术交付与成本控制上展现出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虽尚处亏损,但其毛利率改善及与头部车厂的合作基础,已使其具备进一步放量成长与平衡盈亏的潜力。 而随着佑驾创新等同业在港股市场获得积极定价,智能座舱的估值参照正在上升,为镁佳创造了有利的上市窗口。若未来能在客户结构、现金流与产品出海等方面实现突破,资本市场对其预期也有望随之抬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牛电动次季销量按年增长36.6%

电动两轮车品牌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NIU.US)上周五公布,第二季共销售电动出行产品350,090台,较去年同期的25.62万台增长36.6%。 其中中国市场销售318,719台,占总量约91%,较去年同期207,552台增长53%;国际市场方面,小牛电动第二季销售31,371台,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5%。销售数据涵盖电动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滑板车和电动自行车。 公司表示,于“618年中购物节”期间,小牛多款高端车型在天猫、京东与抖音平台均登上销售排行榜,有效巩固其于中国高端智能两轮市场的领导地位。 小牛电动股价周一一度升逾5%,收市报3.42美元,升1.7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