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慈善到盈利 中和农信把扶贫做成好生意
前身是中国最大农村慈善组织的中和农信,如今背上“放高利贷”的恶名。农村金融真的是一笔好生意
重点:
- 去年公司营收31.8亿元,录得股东应占溢利接近2.1亿元
- 报告期内,公司为农户所提供的贷款利率平均在17%以上
李世达
为中国近4.9亿农村常住人口提供小额贷款服务,会不会是一笔好生意?中国最大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中和农信有限公司,近日第二度向港交所递表。然而,标榜”乡村振兴”、”服务农村”的中和农信,平均放贷利率却高达17%以上,也让公司饱受”放高利贷”的争议。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曾经指出,”如果将三农比喻为人的机体,农村金融则是机体中的重要器官”。少了金融的支援,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发展难以推进。
由于资金的逐利性,金融资源不断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农业流向非农产业。因此,农村金融一直被视为”慈善”、”扶贫”项目之一,中和农信的发展便是由此开始。
1996年,国务院与世界银行(World Bank)合作,为四川省秦巴山区扶贫项目创设小额信贷扶贫试点项目。2000年,中国最大农村慈善组织”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接管项目,随后于2008年成立中和农信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转型为在全国提供综合助农服务的独立法人团体。
经过多年发展,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和农信农村信贷业务覆盖全国23省550余个县域,辐射近两亿农村人口。业务内容也从农村普惠信贷,扩大到农业生产服务、农村消费品服务和农村清洁能源服务,公司从信贷业者变身为”助农综合服务商”。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3年底,公司总贷款余额为191亿元,市场份额约8.6%,是中国面向农村市场最大的非传统金融机构。
股东阵容豪华
农村金融显然是一笔好生意,吸引到全球各地的投资者。根据申请文件,公司大股东是知名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美国德太投资集团(TPG资本),持股28.67%;蚂蚁集团持股27.36%为第二大股东。此外,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退休基金会(OTPP)及新加坡淡马锡亦分别持股15.89%和9.46%。作为中和农信香港上市独家保荐人的中金公司,亦持股2.21%。股东阵容可谓相当豪华。
慈善扶贫和盈利上市,看似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但中和农信引入国际资本之后,公司营收逐年增加,至去年实现转亏为盈。
申请文件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中和农信营收分别为22.2亿元、24.3亿元、31.8亿元;2021及2022年分别亏损3,663.7万元及亏损1.9亿元,至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赚近2.1亿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9.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三成,但股东应占溢利却较去年同期的2.8亿元下滑72.4%至7,698.5万元。公司表示,盈利减少主要来自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账面损失。
高利贷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收入的来源,是向农民收取的高额贷款利率。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中和农信实际放贷利率分别为17.5%、17.9%、17.7%、17.8%。其持牌小额贷款附属公司,同期利率更高达19.8%、19.8%、24%及24%。
24%是《民法典》规定金融借款合同利率的上限。
另一方面,中和农信又打着”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名号,取得较低成本的资金。根据申请文件,公司历年计息借款利率,大约在3%至6.4%之间。这些相对低息的资金,最终被以高利率出借给乡镇的底层群众。
申请文件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调整后纯利率分别为22.8%、19.5%、17.8%及17.6%。
利息这么高,为何还有人借?这凸显出农村贷款的困难,以及中和农信“上门服务”奏效。
公司目前拥有7,200名员工,以及12.7万名”村级合作伙伴”,这些”村级合作伙伴”多半都是当地名人,如村小学教师、派出所所长、商店店主等,通常是熟悉当地又受尊重的人物。中和农信透过“熟人放贷”,成功率高,违约率还低。截至今年6月24日,公司30天以上及90天以上的违约率仅为2.1%及1.5%,累计实际信贷损失率为0.5%。
全面振兴农村被视为推进全面现代化的关键之一,中国农村的金融需求有望持续增加。源于公益扶贫的中和农信,商业模式难以被复制,相对的公司盈利也仰赖政府政策支持,也对利率变动高度敏感。市场如何接纳这个特殊的存在,值得后续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