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AT.US

这家高端酒店运营商表示,计划到2025年运营2,000家酒店,比截至去年底的932家增加一倍多

重点:

  • 受中国严格的防疫措施影响,亚朵去年四季度营收仅增长5%,但分析机构预计其增长将在今年加速至56%
  • 该公司总收入中的零售部分,即客房内商品销售额的增长要快得多,为34%

  

阳歌

准备迎接“报复性旅游”。

这是最近上市的酒店运营商亚朵生活控股有限公司(ATAT.US)透露的信息。该公司在发布去年11月上市后的首份季度业绩报告同时,公布了一项大型扩张计划。它希望成为像法国索菲特和美国万豪这样的高端品牌,使其有别于专注中低端市场的国内大部分竞争对手。

亚朵的商业模式中还包括不常见的零售部分,即向房客出售他们入住期间在客房内看到的物品,这为其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

亚朵的大扩张计划,出现在其上周四发布的四季度业绩报告中。财报显示,在去年底,中国实行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极力限制旅游之际,亚朵及其同行遭受了怎样的打击。但现在,中国已经正式取消了这些控制措施,该公司把重点放在了未来旅游应该会恢复到更加正常的水平,甚至可能会因为所谓的“报复性消费”而出现增长局面。

我们可以从万豪国际(MAR.US)等品牌的身上,一窥亚朵及其中国同行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迎来的那种业务激增,因为去年随着世界其他地方的形势恢复到更加正常的水平,西方品牌经历过这种繁荣。万豪国际去年营收增长50%,雅虎财经调查的分析机构预计,亚朵今年的收入也将增长56%。

市场似乎乐于看到亚朵将重点放在更高端的市场上,以及它额外的零售业务。从11美元的IPO价格到26.21美元的最新收盘价看,该股已翻了一倍多,远期市盈率为37倍。这略高于国内同行华住(HTHT.US)的35倍,也远远领先于格林酒店(GHG.US)的12倍,前者聚焦中端市场,而后者则专注于低端市场。甚至连万豪国际也被亚朵甩在了身后,其远期市盈率仅为21倍。

公告刚发布时,投资者似乎对亚朵在IPO后的第一份财报不是太热情,当天股价下跌4.2%。但该股在上周五上涨11%,不仅收复了所有跌幅,甚至还录得升幅,表明市场情绪较起初股价下跌时有所改善。

该公司称,截至去年底它经营着932家酒店,较上年同期增加25%。但它接着表示将大幅加快开店速度,计划到2025年将酒店数量增加一倍多,达到2,000家左右。

该公司的最新报告显示,它正利用当前的现金流,而不是用它截至去年底高达16亿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其扩张提供资金。这对扩张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该公司应该能够做到既成功开新店,又不会造成财务吃紧,特别是如果它的现金流随着旅游模式恢复到更正常的情况而改善的话。

专注零售业务

亚朵将收入分成三块:管理加盟酒店收入、租赁直营酒店收入和零售业务的收入,后者是指向客人出售房间内物品的收入。它正专注于这个收入组合中的零售以及加盟酒店部分,与直营酒店相比,后者的利润率要高得多,成本则低得多。

这个转变在其最新的财报中得到了反映,从中可以看到,该公司四季度的整体收入上涨5.8%至6.26亿元。考虑到去年10月和11月,由于中国采取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中国的国内旅行几乎陷入停滞,这一数字给人留下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然而,在总收入当中,三个主要的收入来源却存在截然不同的趋势。在当季,来自加盟酒店的收入同比增长5%,占总收入近60%。来自自营酒店和管理物业的收入同比下降10%,占总收入的22%。零售收入增长34%,占当季整体收入的19%。

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是业界最受关注的指标,亚朵的该指标在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环比下降8%至259元,这是因为入住率和平均房价均出现了下降。

在艰难的经营环境下,亚朵跟许多中国公司一样,寻求控制成本。当季运营成本同比增长25%,但剔除与股票薪酬相关的成本后,这一数字实际上略有下降。亚朵当季净亏损8,3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2,700万元。但经过调整后,也就是剔除基于股票的薪酬成本后,该公司仍然保持盈利,实现了8,100万元的non-GAAP利润。

最后,我们斗胆一猜,亚朵可能会利用这份积极的报告,在不久的将来筹措新资金。该公司于2021年首次提交上市申请,当时它的目标是筹集3.5亿美元(24亿元),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但因为一系列因素,包括中美监管争端和针对中概股的低迷情绪,迫使它将上市推迟了一年多。

去年11月,该公司最终仅筹集了5,000万美元,当时中国仍在努力扑灭新冠疫情,市场情绪仍然相对较弱。

更大的初始筹资目标表明,亚朵可能仍想筹集更多资金,因为它去年11月出售的股票,仅占其目前34亿美元市值的3.5%。因此,我们认为该公司可以利用这份积极的新财报,再加上股票迄今为止的强劲表现,在未来几周宣布增发2亿至3亿美元新股的新计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Lens make infrastructure

简讯:蓝思科技申港上市获中证监备案

手机玻璃供应商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433.SZ)的香港上市已获内地放行,中证监周二在官网公告备案通知,称蓝思科技拟发行不超过4.31亿股。 蓝思科技三月首次披露赴港上市意向,几周后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公司去年营收同比增长28%至7,000万元,净利润增长20%至362万元。 湖南女商人周群飞于1993年创立蓝思科技,为包括苹果iPhone在内的许多智能移动终端提供玻璃盖板。消息指,苹果计划在未来的可折叠设备上,使用蓝思科技提供的超薄玻璃(UTG),预计蓝思科技将获得约70%的订单。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六福集团料全年盈利按年跌四成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周二晚公布,预料截至今年3月底止年度盈利按年下跌约四成。上一个年度股东应占盈利17.7亿港元。 公司称,利润下滑主要由于金价飙升导致的黄金对冲损失扩大,以及去年因收购金至尊集团而录得的一次性相关收益造成的高基数效应所致。若撇除黄金对冲损失影响,经调整后之溢利跌幅会收窄至少于两成;若再扣除一次性相关收益作对比,溢利跌幅会进一步收窄至少于一成。 另外,于今年4月至5月期间,在有效的品牌推广及产品差异化策略下,集团同店销售持续改善,内地市场的同店销售达双位数字升幅,而港澳市场同店销售亦大致持平。公司预期财年余下月份将取得更佳表现。 公司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跌2.91%,今年以来已升逾4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周六福招股集资11亿港元

内地珠宝零售商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6168.HK)周三在港公开招股,发售4,680.8万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售价24港元,集资约11.2亿港元,于本月23日截止认购,26日挂牌。 去年周六福收入57.2亿元,按年升11%,盈利升7.1%至7.1亿元。截至去年底止,公司线下销售网络门店,包括加盟店和自营店共有4,129家。 是次集资所得,50%将用于扩大和加强销售网络,20%作品牌加强,20%用于提升产品供应及加强设计与开发,余下10%作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encent Music acquiring Ximalaya, shoring up its weak long-audio flank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 补足长音频短板

在短视频占据阅听人大量时间的现在,腾讯音乐并购喜马拉雅被视为关于声音主权的战略抢滩 重点: 2024年,喜马拉雅平台用户突破6亿 喜马拉雅已接入特斯拉、蔚来等80多家车企语音场景   李世达 内容为王的时代,声音仍是不容忽视的战场。中国串流音乐巨头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US; 1698.HK)近日宣布,拟收购中国最大在线音频平台之一的喜马拉雅控股(Ximalaya Inc.),后者将成为腾讯音乐的全资附属公司,补足其在长音频部分的短板。 根据公告,腾讯音乐将支付12.6亿美元现金,并向喜马拉雅相关股东发行不超过其总股本5.1986%的A类普通股作为交易对价。若喜马拉雅未来业绩表现符合特定条件,创始股东还可额外获得0.37%的股权激励。 喜马拉雅一方则表示,交易落实后将重组和交易有关的若干业务,但承诺保持现有品牌不变、现有产品独立运营不变、核心管理团队不变、战略发展方向不变。 创始人余建军、联席CEO陈小雨在内部信件中称:“与其单打独斗,不如共享资源、共同研发,把精力用在真正提升用户体验和创作者收益上”。“携手,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于2013年正式上线的喜马拉雅是中国最早期的在线音频平台之一,曾四度挑战上市,最早于2021年5月向美国SEC递交招股书,估值一度达到50亿美元,但随后因受到滴滴事件冲击而撤回;其后喜马拉雅转战港股,分别于2021年9月、2022年3月及2024年4月递表港交所,皆未能如愿。 根据最近一份申请文件,2023年,以在线音频收入为口径,喜马拉雅占在线音频行业市场份额为25%。2024年,平台用户总数突破6亿,移动端月活达3.18亿,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 2018年至2022年,喜马拉雅五年累计亏损达31.66亿元(4.4亿美元)。至2023年扭亏,实现净利润37.36亿元,但盈利主要依赖大规模裁员与市场推广费用压缩。2021至2023年,公司合计裁员1,705人,占比高达39.26%。 此举带来的后果,则是营收增速的放缓。从2021年的43.7%下滑至2023年的1.7%,订阅收入增速也从15.9%跌至8.4%,移动端月活用户增速从2021年的24.4%暴跌至2023年的3.9%。这使得其盈利模式仍受到外界质疑,同时还要面对越来越多竞争者的挑战。 事实上,腾讯音乐与喜马拉雅最早在2022年就展开并购接触,但因双方在品牌独立、管理权安排等问题上分歧颇大,谈判一度停滞。直到今年4月,喜马拉雅子公司突然大幅增资至28亿元,市场普遍视为并购重启讯号,双方最终在6月达成协议。 抢占车载音频市场 早前其自营的“企鹅FM”已于2023年关停,2021年收购的“懒人听书”也受限于网文有声书小众赛道,影响有限。喜马拉雅的加入,有望迅速丰富腾讯音乐的内容生态,特别是其拥有超过520万部有声书、24万档播客,将补足腾讯长音频内容的关键短板,打造完整的声音产品体系,强化竞争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喜马拉雅目前已接入特斯拉、蔚来等80多家车企语音场景,而腾讯音乐正致力于智能车载平台建构。双方结合,将有助于腾讯在汽车座舱音频生态的布局,进一步提升用户渗透力。 腾讯音乐自身的业绩亦提供了这场交易的“底气”。2025年第一季度,腾讯音乐营收73.6亿元,同比增长8.7%;净利润达22.3亿元,同比增长22.8%,表现优于市场预期。然而,平台月活用户规模却呈现下滑,当季流失达2,000万人,增长之中存在不小的隐忧。 在短视频已经占据大量消费者目光的时代,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并未放过声音的市场。字节跳动旗下的“西红柿畅听”靠着免费模式迅速扩张,已在低价听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而其推出的“听抖音”功能,更让短影音转为音频收听成为常态,严重压缩传统音频平台的用户使用时长。更别说市场上还有得到、微信阅读、小宇宙等众多平台抢夺用户的碎片时间。 市场对此次并购反应不一,消息公布当日,腾讯音乐美股盘前一度大涨8%,但最终收市转跌0.92%,报18.34美元;港股则跌1.43%,报72.6港元。市场态度谨慎,或与公司过去曾遭反垄断调查有关。2021年7月,由于腾讯对中国音乐集团的股权收购,构成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因而遭到监管部门行政处罚。而此次并购仍有待相关部门批准。 从战略层面来看,交易强化了腾讯音乐的内容护城河,将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中金公司指出,若此收购事项落地,差异化的内容权益有助于付费用户的精细化营运,为收入持续增长提供支持。该行保持对公司“跑赢行业”评级,港股目标价为80元、美股目标价20.7美元。 目前腾讯音乐市盈率约为21.8倍,低于网易云音乐(9899.HK)的28.9倍,估值属于合理区间,具一定吸引力。若能融合喜马拉雅的内容矩阵、车加载入口与创作者社群,有望开启新的增长曲线,进一步提升估值,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局面。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