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CL.US
This Chinese cell therapy specialist, whose core product is still in phase 1 trials, will avoid future cash flow difficulties by selling itself to the European giant.

成立于2017年的亘喜生物专注细胞疗法赛道,其进展最快的核心产品仍处于临床一期阶段,未来将在中、美展开多项临床试验,卖身阿斯利康有望规避现金流不足的风险

重点:

  • 此次并购的交易额最多达12亿美元,比该公司消息公布前的收盘价溢价86%
  • 美国FDA在11月底宣布调查CAR-T疗法导致T细胞恶性肿瘤的严重风险,让该行业蒙上阴云

 

莫莉

在刚过去的2023年,资本市场的寒意持续笼罩生物医药行业,许多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即使成功上市,也面临跌破发行价、后续融资困难的困境。2023年底,中国创新药企亘喜生物(GRCL.US)被阿斯利康(AZN.LON)收购的好消息,为尚在挣扎之中的医药公司指出新的出路。作为中国第一间被跨国药企全资并购的中国生物科技企业,亘喜生物得以在跨国药企并购热潮中成功卖身,是极富吸引力的一条退路。

上周二,亘喜生物宣布,已与阿斯利康公司对其收购提案达成最终协议。亘喜生物将获得普通股每股2美元(相当于每股美国存托股份(ADS)10美元)的现金,比亘喜生物在2023年12月22日的收盘价溢价62%,这部分的现金首付的交易价值约为10亿美元。如果研发的药物达到特定监管相关里程碑,阿斯利康还将支付普通股每股现金价格0.3美元(相当于每股ADS约1.5美元),二者相加后的交易总金额高达12亿美元,比12月22日的收盘价溢价86%。

消息发布当日,亘喜生物在二级市场受到热捧,即日大涨60.3%,以9.92美元收盘,成交金额甚至达到了1.6亿美元;回顾前一个交易日,即12月22日,其收盘价仅为6.19美元,成交额不到400万美元。对于股价长期低迷、交易量极低的亘喜生物来说,被阿斯利康收购,相信是过去三年闯荡纳斯达克征程的第二次高光时刻。

最近,随着投资者对中国生物科技上市公司不断需要新现金感到不耐烦,这种命运在这些公司中屡见不鲜。此外,由于中国政府要求任何纳入国家医保计划的产品都必须提供大幅折扣,中国药品市场也面临着困难。

亘喜生物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开发创新、高效的细胞疗法。2021年1月8日登陆纳斯达克,当时IPO的发行价高达19美元,募资总额2亿美元,上市当日,亘喜生物收涨31.9%,市值达到16.4亿美元。但是中概股在美股市场不被看好,亘喜生物的管线尚在临床早期,仍需持续输血,上市初期与投资者的蜜月期过后,公司股价连续下跌,在去年4月一度跌至1.4美元,接近1美元的退市风险边缘。

从2017年成立至今,亘喜生物持续亏损,进展最快的核心产品GC012F仍然处于临床一期阶段。不过,由于暂停了部分管线研发,亘喜生物研究、开发和临床试验的支出已明显减少。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研发费用从2022年同期的1.33亿元缩减至9,010万元,令净亏损从1.72亿元收窄至6,760万元。

亘喜生物8月完成了一笔总额最高达1.5亿美元的私募配售融资交易,可以支持公司日常运营至2026年下半年。其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和有价证券总额为2.34亿美元,阿斯利康收购后将获得亘喜生物资产负债表上剩余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因此实际的首付现金款项不足8亿美元。

聚焦细胞疗法

亘喜生物的核心产品GC012F是一款CAR-T细胞疗法,这类疗法需要将患者自身的免疫性T细胞提取出来,经过体外培养和基因改造,使之可以靶向攻击致病性细胞,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以精准治疗肿瘤。这类疗法属于个性化治疗,受限于生产成本,治疗费用极其昂贵。亘喜生物自建了三大技术平台,其中GC012F依托的FasTCAR平台可以大幅提高细胞生产效率,从而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阿斯利康表示,此次收购亘喜生物将进一步夯实阿斯利康公司在细胞疗法领域的实力,此前阿斯利康已构建了针对实体瘤的CAR-T和TCR-T管线,此次收购完成后,凭借差异化的生产工艺,GC012F有望为血液肿瘤患者提供潜在同类最优的治疗选择,帮助阿斯利康加速实现在血液肿瘤领域布局细胞疗法的战略。

目前,亘喜生物已在美国启动了一项评估 GC012F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1b/2期临床试验,该药物治疗新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试验最新成果显示,总缓解率(ORR)为100%。美国FDA与中国国家药监局,也已先后分别批准了GC012F用于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rSLE)的临床试验申请。未来亘喜生物要完成一系列临床试验,花费不菲,这或许也是公司选择及时卖身阿斯利康的原因之一。

此外,美国FDA在11月底宣布调查靶向BCMA或CD19的CAR-T疗法导致T细胞恶性肿瘤的严重风险,也让CAR-T疗法赛道蒙上阴云。GC012F是一款针对BCMA/CD19双靶点产品,暂时未知是否会受到美国FDA对此类疗法调查的影响。

对于亘喜生物与阿斯利康的交易,医药行业普遍认为是为国内生物医药一级市场投资者开辟了新的退出路径。浙商证券指出,当前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遇冷或与IPO暂缓、二级市场表现阶段性波动较大、一级市场资金缺乏稳定的退出渠道等因素有关。不过,随着国内医保支付端对高端创新产品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浙商证券看好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前沿创新领域及产品的投融资回暖趋势。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广和通招股集资最高29亿港元

无线通信模组制造商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0638.HK, 300638.SZ)周二在港公开招股,发售1.35亿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招股价介乎19.88港元至21.5港元,一手200股,入场费4,343.37港元,最高集资29亿港元。公司于本周五截止认购,10月22日挂牌。 2023年及2024年的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利润,分别为3.77亿元及4.2亿元。今年截至4月底,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利润1.6亿元,按年增14.6%;公司表示,主要是模组产品及解决方案销量增加。 集资所得约55.0%将作研发用途,包括与AI及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产品开发,约15.0%将用于在中国深圳建设制造设施,约10%用于偿还银行借款,10%用于战略投资,余下作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361度第三季主品牌零售额增长10%

运动服装品牌361度国际有限公司(1361.HK)周一公布,第三季度主品牌线下零售额按年增长约10%,童装品牌亦录得约10%升幅,而电商平台整体销售额则同比上升约20%。 公司称,通过产品科技创新、专业赛事赞助及多元化合作活动,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及市场竞争力。公司战略性携手斯坦德机器人( 无锡)股份有限公司,为品牌注入智能基因。 渠道发展方面,361度与美团闪购及团购平台合作,构建“线上引流+线下核销”闭环,平均配送时间可达30分钟。品牌同时加速开设体验型门店,包括女子运动概念店及芬兰户外品牌ONEWAY新店,截至9月底,公司已在全国设立“超品店”93家。 361度股周一低开,至中午休市报5.76港元,跌2.54%。过去半年仍升逾4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YMTC prepares for IPO

完成股改为上市铺路 长存集团估值逾千六亿

中国头号存储芯片制造商在近期股改后估值达230亿美元,未来可能在上海或深圳上市 重点: 长存集团已完成股改,预期上市前引入16家机构投资者 尽管美国制裁迫使其依赖国产设备,这家存储芯片制造商全球市占率仍实现翻倍增长,从4%升至8.3%   陈竹 过去十年,中国已向半导体产业注入巨资,力图实现供应链本土化以抵御美国日趋严厉的技术封锁。该战略已培育出大批进入成熟期的企业,为股市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半导体投资标的。 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存集团”)有望成为该阵营新成员。作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核心部件的闪存领域,这家企业在全球激烈竞争中突围,成为中国自主领军企业。长存集团成立于2016年,距美国打响遏制中国半导体发展持久战仅两年,并在此后逐步突破层层升级的封锁。 创立近十年之际,公司正将战略重心从技术市场转向资本市场,向上市的重大里程碑推进。据国内财经媒体财新报道,长存集团于上月末召开股份公司成立大会并选举首届董事会,完成股份制改革,距上市更近一步,但未透露具体时间表。 人工智能热潮推升存储需求,叠加中国对美光科技(MU.US)等外企实施反制,长存集团对本土乃至海外市场销路大可高枕无忧。只要其产品具备竞争力,订单自会纷至沓来。 尽管如此,企业长远发展仍取决于国内芯片产业,尤其是提供关键生产设备的装备制造业的进阶速度,这恰恰是美国力图封锁中国获取尖端芯片核心技术的领域。 鉴于企业战略地位,长存集团极有可能选择上海或深圳作为上市地。据国内媒体报道,公司曾考虑赴中国香港上市,该市场已汇聚中芯国际(0981.HK; 688981.SH)等头部厂商,以及英诺赛科(2577.HK)、峰岹科技(1304.HK; 688279.SH)等新锐力量。 据媒体报道,长存集团因应监管要求已调整策略,本土芯片巨头需在内地上市,此举便于政府掌控对战略核心企业的投资准入。 引入16家投资机构 除董事会选举外,近期完成的股改引入16家机构投资者,多为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头部国有银行旗下投资机构组成的国有实体。投资者认购新股使长存集团注册资本从1,050亿元增至1,120亿元(约合147.6亿美元)。 一家投资机构以16亿元获持股平台0.99%股权,据此推算长存集团估值已达1,616亿元。 交易完成后,长存集团总部所在地武汉市政府仍保持控股地位。湖北长晟发展、武汉芯飞科技,两家湖北本土机构继续位居前两大股东,但持股比例分别稀释至26.89%及25.69%。 长存集团主营应用于智能手机、计算机及数据存储设备的3D NAND闪存存储器。据彭博去年报道,其重要客户包括中国智能手机龙头华为。 2022年10月,美国实施包括禁售可生产128层及以上NAND闪存芯片的美制设备等出口管制,长存集团遭受重创。当年末,该公司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进一步限制其获取美制芯片设备、材料及软件的渠道。 去年9月,据彭博援引市场调研机构TechInsights研报称,虽受制裁掣肘,该公司通过国产替代持续突破。当前合作的本土设备商包括中微半导体、北方华创,这些企业正是美方制裁后长存集团才深化合作的伙伴。 长存集团成功迭代存储单元堆叠技术“Xtacking”,使NAND芯片性能比肩国际龙头。但需注意,采用Xtacking 4.0技术的新品堆叠层数,较前代232层芯片减少70层,尽管公司宣称其性能相当。 层数缩减折射出美国设备禁令导致的客观制约,迫使长存集团在国产设备局限范围内实现性能优化。 交银国际上个月的研报估算,长存集团全球NAND市场份额近期显著提升,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4%跃升至今年第一季度的8.3%,该行将市占激增归因于本土客户需求扩张。 需要指出,全球NAND市场仍由美韩企业主导,三星(005930.KS)、SK海力士(000660.KS)与美光三大巨头在今年第一季度合计占据64%市场份额。 长存集团未披露详细经营数据,但据投资人早期公示文件,公司2023年实现净利润5.31亿元,但2024年前三季度转亏8,421万元。 考虑企业需持续投入尚未实现高良率的国产设备,业绩转亏实属意料之中。存储芯片行业素有强周期性特征,在历经2022至2023年下行周期后,价格去年企稳回升。伴随AI需求增长,此轮复苏预计持续数年,或为临近上市的长存集团创造利好条件。…

简讯:聚水潭招股集资近21亿港元

电商SaaS ERP提供商聚水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687.HK)周一在港公开招股,发售6,816.6万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招股价30.6港元,一手100股,入场费3,090.85港元,集资20.9亿港元。公司于本周四截止认购,下周二挂牌。 据灼识咨询,以2024年收入计算,聚水潭是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24.4%。 此次集资所得,55%用于强化研发能力,以丰富未来5年的产品矩阵;25%用于加强销售及营销能力;约10%用于战略投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用途。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