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CL.US
This Chinese cell therapy specialist, whose core product is still in phase 1 trials, will avoid future cash flow difficulties by selling itself to the European giant.

成立于2017年的亘喜生物专注细胞疗法赛道,其进展最快的核心产品仍处于临床一期阶段,未来将在中、美展开多项临床试验,卖身阿斯利康有望规避现金流不足的风险

重点:

  • 此次并购的交易额最多达12亿美元,比该公司消息公布前的收盘价溢价86%
  • 美国FDA在11月底宣布调查CAR-T疗法导致T细胞恶性肿瘤的严重风险,让该行业蒙上阴云

 

莫莉

在刚过去的2023年,资本市场的寒意持续笼罩生物医药行业,许多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即使成功上市,也面临跌破发行价、后续融资困难的困境。2023年底,中国创新药企亘喜生物(GRCL.US)被阿斯利康(AZN.LON)收购的好消息,为尚在挣扎之中的医药公司指出新的出路。作为中国第一间被跨国药企全资并购的中国生物科技企业,亘喜生物得以在跨国药企并购热潮中成功卖身,是极富吸引力的一条退路。

上周二,亘喜生物宣布,已与阿斯利康公司对其收购提案达成最终协议。亘喜生物将获得普通股每股2美元(相当于每股美国存托股份(ADS)10美元)的现金,比亘喜生物在2023年12月22日的收盘价溢价62%,这部分的现金首付的交易价值约为10亿美元。如果研发的药物达到特定监管相关里程碑,阿斯利康还将支付普通股每股现金价格0.3美元(相当于每股ADS约1.5美元),二者相加后的交易总金额高达12亿美元,比12月22日的收盘价溢价86%。

消息发布当日,亘喜生物在二级市场受到热捧,即日大涨60.3%,以9.92美元收盘,成交金额甚至达到了1.6亿美元;回顾前一个交易日,即12月22日,其收盘价仅为6.19美元,成交额不到400万美元。对于股价长期低迷、交易量极低的亘喜生物来说,被阿斯利康收购,相信是过去三年闯荡纳斯达克征程的第二次高光时刻。

最近,随着投资者对中国生物科技上市公司不断需要新现金感到不耐烦,这种命运在这些公司中屡见不鲜。此外,由于中国政府要求任何纳入国家医保计划的产品都必须提供大幅折扣,中国药品市场也面临着困难。

亘喜生物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开发创新、高效的细胞疗法。2021年1月8日登陆纳斯达克,当时IPO的发行价高达19美元,募资总额2亿美元,上市当日,亘喜生物收涨31.9%,市值达到16.4亿美元。但是中概股在美股市场不被看好,亘喜生物的管线尚在临床早期,仍需持续输血,上市初期与投资者的蜜月期过后,公司股价连续下跌,在去年4月一度跌至1.4美元,接近1美元的退市风险边缘。

从2017年成立至今,亘喜生物持续亏损,进展最快的核心产品GC012F仍然处于临床一期阶段。不过,由于暂停了部分管线研发,亘喜生物研究、开发和临床试验的支出已明显减少。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研发费用从2022年同期的1.33亿元缩减至9,010万元,令净亏损从1.72亿元收窄至6,760万元。

亘喜生物8月完成了一笔总额最高达1.5亿美元的私募配售融资交易,可以支持公司日常运营至2026年下半年。其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和有价证券总额为2.34亿美元,阿斯利康收购后将获得亘喜生物资产负债表上剩余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因此实际的首付现金款项不足8亿美元。

聚焦细胞疗法

亘喜生物的核心产品GC012F是一款CAR-T细胞疗法,这类疗法需要将患者自身的免疫性T细胞提取出来,经过体外培养和基因改造,使之可以靶向攻击致病性细胞,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以精准治疗肿瘤。这类疗法属于个性化治疗,受限于生产成本,治疗费用极其昂贵。亘喜生物自建了三大技术平台,其中GC012F依托的FasTCAR平台可以大幅提高细胞生产效率,从而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阿斯利康表示,此次收购亘喜生物将进一步夯实阿斯利康公司在细胞疗法领域的实力,此前阿斯利康已构建了针对实体瘤的CAR-T和TCR-T管线,此次收购完成后,凭借差异化的生产工艺,GC012F有望为血液肿瘤患者提供潜在同类最优的治疗选择,帮助阿斯利康加速实现在血液肿瘤领域布局细胞疗法的战略。

目前,亘喜生物已在美国启动了一项评估 GC012F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1b/2期临床试验,该药物治疗新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试验最新成果显示,总缓解率(ORR)为100%。美国FDA与中国国家药监局,也已先后分别批准了GC012F用于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rSLE)的临床试验申请。未来亘喜生物要完成一系列临床试验,花费不菲,这或许也是公司选择及时卖身阿斯利康的原因之一。

此外,美国FDA在11月底宣布调查靶向BCMA或CD19的CAR-T疗法导致T细胞恶性肿瘤的严重风险,也让CAR-T疗法赛道蒙上阴云。GC012F是一款针对BCMA/CD19双靶点产品,暂时未知是否会受到美国FDA对此类疗法调查的影响。

对于亘喜生物与阿斯利康的交易,医药行业普遍认为是为国内生物医药一级市场投资者开辟了新的退出路径。浙商证券指出,当前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遇冷或与IPO暂缓、二级市场表现阶段性波动较大、一级市场资金缺乏稳定的退出渠道等因素有关。不过,随着国内医保支付端对高端创新产品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浙商证券看好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前沿创新领域及产品的投融资回暖趋势。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超额7,557倍破港纪录 大行科工首挂午收升21%

折叠自行车制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挂牌,开市即升36%报67.5港元,之后股价略回软,中午收市报60港元,升21%。 公司发售792万股H股,一成于香港公开发售,每股售价49.5港元,录得超额认购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认购纪录,国际配售超额20.65倍,集资净额3.42亿元。 集资所得三成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及扩大运营规模、三成用于强化经销网络及策略性品牌发展、另外三成用于研发,余下一成作一般营运资本。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花旗银行终止银联成员资格

中国银联近日公告,已终止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成员资格。银联方面证实,此举为花旗中国主动申请,与其近年全面退出个人银行业务相关。 据财新周五报道,花旗中国回应指出,随着零售财富管理和信用卡业务的出售与关闭,银联成员资格已无必要,但对公业务的境内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响。该行强调,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专注企业与机构客户的跨境银行需求。 自2021年花旗集团(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国在内14个市场的零售银行业务以来,花旗中国已将36亿美元的财富管理资产出售予汇丰,并于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业务剥离。与此同时,花旗集团今年6月宣布精简其位于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中心,裁减约3,500名员工。 花旗中国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1,761.42亿元(246.9亿美元),同比下降1.4%,但营收按年增长20.5%至57.96亿元,净利润亦大增53.9%至17.55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lack Sesame challenges Qualcomm with homegrown chip substitution advantages

挑战高通地位 黑芝麻拥国产替代优势

黑芝麻研发的C1200系列芯片,能媲美高通高端芯片,属业务发展的重点 重点: 黑芝麻的研发及销售开支增,拖累中期业绩见红 公司的汽车芯片潜力大,并进军机器人产业   白芯蕊 有中国英伟达之称的芯片设计商寒武纪(688256.SS),今年股价累升逾倍,加上国产替代憧憬下,引发市场对芯片股的热情。在香港上市刚超过一年的自动驾驶芯片生产商黑芝麻智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533.HK),最近也公布业绩,虽然业绩见红,但2025上半年收入增长快,按年升超过四成。 黑芝麻于2016年成立,为一家汽车计算芯片设计公司,专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2019年推出第一代华山系列系统级(SoC,即System On Chip)芯片,为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汽车提供高性能计算。到2021年黑芝麻通过武当系列扩大产品线,推出能够集成多种汽车功能的跨域SoC芯片。 受惠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增加,黑芝麻2025上半年收入升40.4%至2.5亿元,当中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达2.4亿元,按年升41.6%,占整个收入93.6%。 尽管收入增长快,但集团2025上半年业绩却要见红,由盈转亏蚀7.6亿元,但要留意去年录得盈利主要是向投资者发行金融工具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所致,该项目录得19.3亿元盈利。撇除上述影响,按非国际财务准则,黑芝麻2024上半年实质亏损6亿元,至于2025上半年,实质亏损收窄8.3%至5.5亿元。 研发开支高于收入 集团业绩见红,主要因研发开支巨大,上半年已达6.2亿元,较收入高144%,还有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成本上升111%至1.9亿元,最终令黑芝麻上半年业绩录得亏损。 不过,智能驾驶发展空间巨大,调研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便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436亿元,随着渗透率提升,料到2030年便扩大至超过1,550亿元人民币,主攻汽车智驾芯片的黑芝麻,将会是重大契机。 尤其是现时全球智能驾驶只是起步阶段,整体上智驾大致以L0至L5划分,L0需由驾驶员操控,L5则是完全自动化,现时普遍处于L2有条件自动化至L4高度自动化阶段。黑芝麻开发的芯片,目前涵盖L1到 L3级别的自动驾驶为主。 整个智驾系统架构高度依赖芯片,细分可分为三个重要芯片系统,包括感知系统、决策系统及执行系统。感知系统透过车上的感应器,例如激光雷达或镜头,收集汽车行驶时数据,收集后交由决策系统,透过芯片算法计算出行车路径,再将结果送去执行系统,根据决策的结果作出行车线路及速度控制。 黑芝麻生产的智能驾驶芯片,便是技术关键所在。目前智驾普遍用上SoC芯片,SoC芯片内包含多个处理器,包括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像处理器)、ASIC(专用集成电路),其优点是体积较细,将不同处理器整合在一枚SoC芯片内,因此只需要封装测试一次,变相可压低成本。 客户全属大品牌 现时黑芝麻主要客户包括吉利、比亚迪、东风等,今年起产品已安装在吉利银河系列等多款车型。黑芝麻也进军机器人领域,为人形机器人制造商傅利叶的灵巧手,提供模组的处理能力,还与小米、宇树科技等合作。 虽然智能驾驶芯片发展前景大,但行业竞争激烈,除了英伟达外,还有特斯拉(TSLA.US)的FSD系统、高通(QCOM.US)等等,国内对手则有华为及在香港上市的地平线(9660.HK)等。 不过,黑芝麻C1200系列座舱控制器芯片以7纳米工艺设计,能够处理多达12个高清摄像镜头输入数据,对标高通现时主流的高通座舱控制器芯片,为内地仅少量能国产替代高端芯片之一,亦可布局于机器人大脑及小脑系统,有望成为集团杀手锏。 整体来讲,目前黑芝麻虽然未录得盈利,预期今年市销率达9倍,估值处偏高水平,将限制股价表现,但由于与内地多间车厂合作,加上进军蓝海的机械人市场,只要收入维持高增长,在自动驾驶及机械人概念下,将有望吸引基金追入,值得长期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对冲中美关系风险 传奇生物拟第二上市

彭博社周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抗癌疗法研发企业传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GN.US)正考虑二次上市,潜在地点包括香港、新加坡及伦敦。 传奇生物将成为赴港二次上市中概股的最新成员,多数企业选择香港上市,以对冲中美关系风险。传奇生物由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创建,后者至今仍持有其48%股权,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业务遍及中国。 传奇生物认为二次上市或可提升估值,尤其在香港市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内累计上涨逾一倍。该公司美国上市股票周五收涨3.1%至36.08美元,年内累计涨幅约1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