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8.HK 002202.SHE
Goldwind's China revenue starts to contract

这家领先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去年下半年利润下降83%,因为来自中国核心市场的收入开始萎缩

重点:

  • 金风科技去年下半年的收入增长从上半年的15.4%放缓至5.4%,因为其核心的中国市场销售额开始萎缩
  • 随着中国风电市场经历了几年的大幅增长后放缓,去年该公司库存大幅上升

阳歌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208.HK; 002202.SZ)的最新年度业绩中充斥着大量好坏不一的信号,该公司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与政策驱动的中国风电市场息息相关。该公司是过去几年将中国建设为风电强国政策的主要受益者,这种清洁能源全球装机容量的一半左右都在中国。

据伍德麦肯兹称,去年上半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70吉瓦,其中远超一半以上(约44 吉瓦)来自中国。这使得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在去年底达到440吉瓦,而全球风电装机容量为900多吉瓦。

然而,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影响了金风科技的利润,去年下半年公司利润大幅下滑。与此同时,由于现有供应量巨大,中国流露出了放慢新风电场建设的迹象。对于金风科技来说,这是一个重大变动,不仅因为中国市场占其总销售额的80%以上,还因为该公司是主要的风电场开发商。

最重要的是,金风科技的利润率已经受到挤压,并且可能在未来一年继续承压。这在该公司的净利润上有所反映,用最新年度业绩中的数据计算会发现,该公司去年下半年净利润暴跌83%,较上半年35%的降幅加快。

金风科技全年净利润下降44%至13.3亿元,远超分析机构预测的14%的降幅,显示情况恶化的速度可能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

尽管前景黯淡,但投资者可能会感到些许安慰,因为他们被告知利润大幅下降的背后并不是某个单一因素,而是多个因素共同造成的。这表明该公司的业务相对稳健,更多的是受到了市场动荡的影响,而不是公司特有的问题。

金风科技周四发布最新报告后,香港市场因复活节假期休市,而在深圳挂牌交易的股票周五小幅上涨。不过,这对金风科技的长期股东而言并不算什么安慰,他们的投资在过去52周损失了一半以上。

该公司一度是投资者的宠儿,贝莱德、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等都是其主要支持者。但截至去年9月,上述机构中的很多已经放弃了该公司,只有摩根大通和贝莱德仍持有其在香港交易的股票,持股份额在应上报的5%以上。

经过长达一年的抛售之后,金风科技目前的市销率(P/S) 仅为0.25倍。中国风电同行明阳智能(601615)的市盈率为0.68倍,看上去稍好一些,但只要低于1倍都显得很疲软。丹麦的维斯塔斯(VWS.CO) 看起来要好一些,市销率为1.7倍。

来自中国的收入开始下降

虽然金风科技去年的利润大幅下滑,但收入仍实现了一定的增长。年收入从上年同期的463亿元增长8.4%至502亿元。不过,增速从上半年的14.5%大幅放缓至下半年的5.4%,表明新增风电装机容量放缓。

按地域划分,该公司去年来自中国的收入增长0.9%至424亿元。但上半年,该公司来自中国的收入增长了6.5%,这意味着下半年销售开始萎缩。该公司在中国以外的销售表现要好得多,全年增长约81%,至78亿元左右,不过这部分业务仅占其收入的16%。

该公司报告称,截至去年年底,其库存从上年同期的98.5亿元大幅攀升至153亿元,这反映了中国市场增长放缓的影响。

导致该公司去年利润减少的三个重要因素是资产减值损失和所得税大幅上升,这些因素将继续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所得税费用几乎增长了两倍,从去年的3.35亿元升至9.97亿元,这可能是由于更高的税率取代了早期旨在刺激产业发展的低税率,但低税率已经到期。

该公司报告去年的净减值损失为3.07亿元,与2022年2.7亿元收益相比出现大幅逆转。这种变化可能与该公司记录的与建设风电场业务相关的亏损有关,由于市场供过于求,风电场的价值正在迅速下降。因此,该公司风电场建设业务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65.4%跌至去年的47.3%,下降了18个百分点。

影响金风科技利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民币走软,这导致该公司去年出现 2.25 亿元的外汇损失,逆转了上年同期1.06亿元的收益。

这些不利因素导致金风科技去年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从上年的58.8亿元大幅下滑至18.5亿元。与此同时,该公司去年底的现金也从上年同期的152亿元降至137亿元。这一变化意义重大,因为其现金在前一年大约翻了一番。

总而言之,金风科技正受到中国风电市场的影响。经历了数年的迅猛增长后,中国风电市场正迅速收缩。虽然该公司可通过海外销售部分抵消中国市场的不景气,但这很可能不足以弥补重要的国内市场的销售萎缩。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陆金所任命新聯席CEO及首席营销官

互联网金融机构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6623.HK)周五宣布任命两位新高管,公司正致力于恢复港交所股票交易,此前因审计机构与公司存在分歧而辞任。 由保险巨头平安集团作为大股东的企业宣布,吉翔先生获任联席CEO,吴涛获任首席营销官。吉翔此前在麦肯锡咨询公司任职十年,吴涛则曾担任汽车交易服务龙头平台汽车之家的CEO。一周前,陆金所才刚任命新的首席风险官。 因与审计机构产生纠纷,陆金所于2025年1月在港停牌,公司7月表示已新聘审计机构安永,此是恢复提交新财务报告前的必要步骤。 在美上市的陆金所仍持续交易,新任命公告后,周五股价上涨11.4%,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达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明略科技港股挂牌 半日升逾倍

營销软件制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高开98%,其后维持升势,至中午休市报286港元,较发行价升102.84%。 公司公布,是次全球发售721.9万股A类股份,香港公开发售获4,451.86倍超购,国际发售录得12.93倍超购,发行价141港元,集资净额9.02亿港元。 公司计划将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组合的产品开发、营销、品牌推广及销售团队扩充及营运资金。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约6.44亿元,同比增长13.9%,经调整营运利润约为2,688万元,扭亏为盈。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eway makes seasonings

天味食品为香港火热新股市场再添一味

菜谱式调料及火锅调料制造商天味食品已申请赴港上市,致力成为中国庞大调味品市场的整合者 重点: 主打年轻消费者预拌调味料的四川天味食品,近日申请在港上市 公司2022年至2024年收入年均增长约15%,但今年上半年出现收缩,公司归因于农历新年假期提前的影响    阳歌 在多数消费股缺乏亮点、估值平淡之际,调味品及香料制造商反而成为少数的例外。这些企业在经济放缓时往往受惠,因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减少外食、改为在家烹饪。生产菜谱式调料与火锅调料的企业尤其占优,迎合了重视便利、倾向简化烹饪流程的年轻一代需求。 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3317.SH)于上周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期望凭藉其即煮菜谱调料与火锅调料业务吸引投资者青睐,补充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现有上市地位。此举将使天味食品成为中国第二家同时在上海与香港两地上市的主要调味品公司,仅次于今年6月于香港挂牌的海天味业(3288.HK;603288.SH)。 稍显不利的是,海天味业的香港股票自上市至上周五,累计下跌约13%,与同期恒生指数上升约8%的走势相反。然而,即使股价回落,海天味业的市盈率仍达24倍,而其上海A股的市盈率更高,约达32倍。相比之下,许多零售、餐饮与消费品制造商的市盈率,如今仅勉强维持在双位数水平。 这样的高估值近来已成为调味品类股票的共同特征,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日益谨慎,这些公司反而因具备逆周期特性而受惠。天味食品在上海上市的股票目前市盈率约为24倍;另一家调味品企业千禾味业(603027.SH)则约为28倍;而提供居家火锅食材的锅圈(2517.HK),市盈率更高达30倍,显示投资者对该板块仍维持强烈信心。 这一类公司普遍以中国内需市场为核心,天味食品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公司表示,目前超过99%的收入来自中国境内。因此,天味选择赴港申请第二上市的举动显得有些特别;毕竟多数已在沪深两地上市,再赴港发行H股的企业,通常是为了提升国际知名度,并筹集资金以推进海外扩张。 天味食品在申请文件中提到海外扩张的潜力,并指公司产品目前已销往中国以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多数中国调味品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在于,其产品风味高度本土化、针对中国消费者口味而设计,因此通常只能在华人族群的市场销售表现良好,在其他地区的渗透率仍然有限。 尽管如此,天味食品在国内市场仍具庞大增长空间。新一代消费者偏好正在转变,他们倾向放弃传统繁琐的烹饪方式,转而选择可快速烹调的预拌调料包。此外,中国人对火锅的热爱依然强劲,不仅是外出就餐的主流选择,家庭火锅场景的普及也日益扩大。 天味食品的两大核心产品为火锅调料及菜谱式调料,后者涵盖小龙虾、鱼类、香肠与腊肉等烹饪场景。申请文件引用的第三方资料指,中国火锅调料市场规模于去年达269亿元(约38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长率为9.1%;而菜谱式调料市场去年规模约216亿元,未来五年预期年均增速将达12.5%,成长潜力强劲。 市场渗透率仍有限 推动此类产品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中国预拌调料市场渗透率仍相对较低。在中国,许多50岁以上的消费者仍偏好以传统方式烹饪,使用如酱油、辣椒碎等基础调味品自行调配。然而,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更重视便利性,逐渐成为中国调味品市场的主导购买力量,带动预拌调料的普及与需求上升。 公司称,复合调味料在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的渗透率,约为整体调味品市场的 54%,是中国25.4% 渗透率的一倍以上。因此,随着中国市场逐步追赶这些成熟经济体,仍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 天味食品成立于2007年,2013年正式进入食品业务领域,并先后于2015年及2017年推出菜谱式调料产品及火锅调料产品。近年公司积极透过并购扩张业务版图,其中包括在2023年以9.19亿元收购四川食萃食品有限公司55%股权,该公司主要服务餐饮业客户;以及于去年以1.54亿元收购杭州加点滋味科技有限公司64%股权,后者在线上销售渠道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这些举措显示,天味食品作为中国第四大复合调味料生产商,具备在高度分散的行业中成为整合者的潜力。 公司确实具备成为行业整合者的条件,毕竟其发源地四川以麻辣鲜香的「川菜」闻名,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菜系之一。 在经营层面上,公司的业务仍属传统产业类型。2022年至2024年间维持年均约15%的低双位数增长,收入在2024年达34.5亿元。不过,今年上半年收入按年下降6.2%,由上年同期的14.6亿元降至13.7亿元。公司将此归因于农历新年假期时间提前(2025年春节落在1月),而2024年则在2月。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业同样受到假期时点影响,今年上半年仍录得7.6%的收入增长。 天味食品的主要盈利来源为菜谱式调料业务,约占公司总收入的三分之二;火锅调料产品则构成其余主要部分。公司的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33.9% 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8%,与海天味业及千禾味业的水平大致相当。公司的盈利表现仍然稳健,但在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按年下降25%至1.85亿元,主要因为销售与毛利率同时承压所致。 总的来看,天味食品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仍属相对稳健的投资目标,凭藉其聚焦家庭烹饪市场与预拌调味料这一高速成长类别,具备抗周期特性与长期成长潜力。若公司能持续推进策略性并购,进一步整合产业链,未来或有机会成长为类似美国味可美(MKC.US)与日本味之素(2802.T)般的全球调味品领导企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比亚迪上月销售按年下跌12%

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 002594.SZ)周日公布销售数据,十月份售出441,706辆新能源车,按年下跌12%,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只有214,297辆,按年大跌45%。 今年首十个月,公司累计售出3,701,852辆新能源车,按年上升13.88%,当中纯电动车销售理想,累计售出1,828,462辆,按年上升34.5%,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则下跌2.7%至1,827,256辆。 另外,商用车上月的销售按年大升128%至4,850辆,今年首十个月累售46,134辆,同比大增2.4倍。 周一比亚迪平開报100.6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36%。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