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7.HK
Clover Biopharmaceuticals Ltd. faces a potentially damaging fight

这场纠纷源于2021年6月三叶草生物与GAVI签署的预购协议,同样达成类似协议的Novavax向GAVI分期退还近七成预付款

重点:

  • 三叶草拒绝退款且态度强硬,称将全力以赴、严正有力地维护自身权益
  • 股价从2021年上市时的13.38港元跌至近期的0.24港元,沦为“仙股”

  

莫莉

曾经风光无限的“疫苗明星股”三叶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197.HK),在经历新冠疫苗商业化失利、裁员近50%后,近期因遭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追讨2.24亿美元预付款,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2021年,凭借Gavi的4.14亿剂新冠疫苗预购协议背书,三叶草生物先后完成1.34亿美元(10.42亿元)的Pre-IPO轮融资,并在同年11月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市值就突破154.94亿港元。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三叶草生物现金流告急时,Gavi的追债行动是否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3月24日,三叶草生物公告称,在3月21日收到Gavi单方面终止新冠疫苗预购协议的通知,Gavi还要求退还2.24亿美元(约合16亿元人民币)预付款。这场纠纷源于2021年6月三叶草生物与GAVI签署的预购协议,协议称,一旦三叶草生物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获批进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紧急使用清单,将会在2021年提供第一批6400万剂疫苗,通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机制)分配给全球参与国,同时Gavi也保留追加采购3.5亿剂疫苗的选择权,这些疫苗将于2022年交付。

然而,三叶草的新冠疫苗研发进度远远不及预期,未能像公司在招股书中所宣称的在2021年底上市。2022年9月,三叶草和Gavi修订了预购协议,将合作期限延长四年,并且剔除最多3.5亿剂选择购买权。不过,Gavi当时已经支付了2.24亿美元,作为购买6400万剂订单所需的不可退回材料的预付款。

但是,据Gavi所称,截至2025年,该组织仅收到约1200万剂疫苗,远远低于合同约定的数量,因此要求退还预付款。三叶草则在公告中表示,本公司拒绝有关退款的要求,认为基于预购协议条款该等要求缺乏依据,并将全力以赴、严正有力地维护自身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追债风波涉及的是预购协议中的预付款,与生物医药界常见的授权合作中的首付款性质并不相同,授权合作的预付款在财务报表中被列为收入,而三叶草生物获得的款项被列入合约负债。由于三叶草生物并没有详细公布合作条款,无法判断当中是否设置了有利于Gavi的“不可抗力条款”,比如:当疫苗供应时疫情已经消退,合作方需要退还预付款等类似条款。

尽管三叶草生物目前的态度十分强硬,但是从Gavi此前的“追债”案例来看,三叶草生物分文不退的难度较大。同样与Gavi签订新冠疫苗预购协议的疫苗企业Novavax曾获得7亿美元的预付款,但是到2022年,Novavax称Gavi未能按约定数量采购疫苗,违反了预购条款,双方经过多次仲裁后于2024年4月达成和解,Novavax以分期支付的方式向Gavi退还最高4.75亿美元的款项。

财务危机加剧

如果三叶草被迫退还全部预付款,该公司将面临财务断流的危机。2024年,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仅5.56亿元,流动负债却高达19.07亿元。尽管手握新冠疫苗和四价流感疫苗两款已上市产品,三叶草的财务状况依然令人堪忧,2024年营收3,841.9万元,净亏损9.03亿元,主要由于新冠疫情在内地几乎过去,疫苗需求锐减。另一方面由于上半年最终未发生显著的流感爆发,导致2023年底实际的退货率高于最初的估计。

为了缩减开支全力支持新冠疫苗的开发,三叶草生物在2022年起暂停了肿瘤等3条管线研发,但新冠疫苗直到管控全面放开的前夕才获准上市,这款重金打造的产品未给三叶草带来丰厚的回报。2023年,三叶草生物宣布引入四价季节性流感疫苗,但该市场竞争同样相当激烈。

资本市场对三叶草生物的信心也几近崩塌,其股价从2021年上市时的13.38港元跌至近期的0.24港元,沦为“仙股”。三叶草生物的管理层是典型的“上阵父子兵”,公司董事长为梁朋,其子梁果则出任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两人的薪酬远超行业水平,2022年梁朋和梁果的薪酬分别高达1,044.50万元和3,028.50万元,此后财报中甚至不再披露高管薪酬数据。

如今,三叶草试图通过RSV疫苗重获生机,近期刚刚公布RSV候选疫苗产品的临床I期积极数据。然而,RSV赛道上早有GSK、辉瑞等巨头垄断,三叶草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能否将产品推进至上市阶段仍是未知数。三叶草当前市值仅3亿港元,同样推进RSV疫苗的艾美疫苗(6660.HK)的市值约51亿港元,前者的市值大幅低于平均线。昔日的明星企业能否扭转颓局,或许需依靠技术授权或新资金注入方能重获生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乐舒适香港上市获中证监放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已正式为乐舒适有限公司的香港上市计划备案,标志这家在非洲售卖纸尿裤及卫生巾的销售商,跨过了IPO的一大门槛。据上周五于证监会官网发布的文件,公司计划在本次上市发售1.48亿股。 乐舒适今年1月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初步上市文件,并于8月作出更新。 更新文件显示,公司今年前四个月实现营收1.6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亿元增长15.5%。当期婴儿纸尿裤贡献71.8%的销售额,卫生巾占比达18.5%。期内的利润同比攀升12.3%,由去年同期的2,770万元增至3,110万元。 根据初步申请文件援引的第三方市场数据,按营收计乐舒适占非洲婴儿纸尿裤市场17.2%的份额,稳居市场第二。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聚水潭首挂半日升24%

电商SaaS ERP提供商聚水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687.HK)周二在港股首日挂牌,高开24.2%报38港元,至中午休市报37.96港元,升24.05%。 公司公布,此次发售6,816.7万股,发售价每股30.6港元,集资净额19.4亿港元。香港公开发售获1,952倍超购,国际发售获21.9倍超购。 成立于2014年的聚水潭,总部位于上海,据灼识谘询,以2024年收入计算,聚水潭是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24.4%。 此次集资所得,将用于强化研发能力,加强销售及营销能力、战略投资,以及一般营运用途。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Kingsoft makes WPS software

政府加速替代进口软件 金山软件受惠程度有多高?

一则政府公告因使用金山的文字处理软件,带出要加快取代进口软件系统的预期 重点: 中国政府近期在一份重要文件中,采用金山文字处理软件,推动其股价上涨,公司被视为中国版Microsoft Office 尽管面临进口替代政策的东风以及积极的市场预期,金山办公软件在企业级市场渗透率仍显不足,个人用户仍占收入的66% 夏飞 中国本月强化稀土出口管制的举措,加剧市场忧虑中美贸易休战态势将会瓦解。尽管该政策信号强劲,但部分投资者更关注其传递方式背后的潜台词,政府通过何种载体发布这项最新重磅声明。 一反常态,中国商务部未采用微软PDF或DOCX格式文件,而是使用金山软件有限公司(3888.HK; 688111.SH)开发的免费文字处理软件WPS,从而生成10月9日稀土公告文件,该公司被普遍视为抗衡微软(MSFT.US)Office的中国本土方案供应商。 虽然未正式确认为新政策,但此一低调转变,标志中国在加速推进技术自主可控、对抗美国软件出口禁令的战略中再进一步。2022年9月,国资委发布的内部文件要求,其监管的央企须在2027年前完成国产替代外国IT系统的工作。 中国政府会否同步推进更多软件国产化替代,仍有待观察。 10月13日,金山沪港两地上市股票最高大涨18%,但此后回吐全部涨幅。其A股今年表现尚可,但并非亮眼,11.6%的年内涨幅落后上证综指17.7%的涨幅;港股则明显跑输大盘,年内下跌6.8%,而同期恒生指数大涨29%。 软件角力 这轮短暂涨势似乎表明,部分市场人士对政府发布稀土文件时采用金山格式的意义,仍持怀疑态度。事实上,商务部8月对加拿大豌豆淀粉发起反倾销调查时,也曾采用WPS格式发文,当时该转变未引发过多关注。 不过,宏观政策轨迹似乎未改,仍为本土企业提供追赶契机。 在华销售软硬件的外资科技企业正全线收缩,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惠普今年一季度在中国PC市场的份额降至7%,仅为华为13%的一半,更远低于联想30%的份额,而华为本不以电脑产品见长。 外资品牌不仅放弃中国作为产品销售市场,也放弃作为研发和制造基地。此趋势源于多重因素,包括中国成本上升,以及分散制造布局,以规避过度依赖单一国家风险的考量。 《日经亚洲》报道称,微软(中国营收仅占总营收1.5%)已于3月悄然关闭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并计划明年将Surface平板电脑生产线迁出中国。苹果也采取类似举措,正将更多产能转移至印度。 外资在制造端,特别是销售端的收缩,为金山等中国品牌创造了发展空间。在中国力图摆脱外国产品依赖的进程中,这些企业或正获得政府的隐性支持。 金山由知名企业家、智能手机巨头小米(1810.HK)掌门人雷军掌舵,成为中国“去美国化”战略的主要受益者之一。路透社报道显示,仅2022年,中国在软硬件替代领域投入就高达1.4万亿元(约合1,910亿美元),同比增长16.2%。 今年8月,金山办公投资者关系总监Li Yinan向投资者透露,公司WPS业务正积极参与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办公软件采购招标。此前估算显示,WPS已占据中国党政机关、国企及银行办公软件系统约80%的市场份额。 分析师普遍预期,中国加速要替代进口,将为本土软件企业提供长期驱动力。目前,分析师对金山的平均目标价定为42.30港元,较周一收盘价31.64港元有34%的上行空间。雅虎财经调研的12位分析师中,3人给予“强力买入”评级,7人建议“买入”,但其余2人持“持有”观点,显示并非所有人看好其光明前景。 消费端依赖症 金山欲将微软的战略收缩转化为实际收益,首要任务是深耕关键企业客户市场,而非依赖个人消费者与政府机构支撑增长。 这种转型迹象尚不明显,金山二季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个人客户贡献WPS业务65.8%的营收,至17.5亿元(约合2.45亿美元);该比例自2020年第二季度的55%持续攀升。 反观微软Office业务,其收入绝大多数来自企业客户。截至今年6月的六个月内,微软365商业产品及云服务营收达462亿美元,面向消费者的产品仅创收22亿美元。 金山保持增长但势头未达迅猛,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10%至26.6亿元,但受游戏业务收缩拖累,利润增速显著放缓至3.57%。截至6月30日,其WPS AI(微软Copilot办公助手的同类产品)月活用户数,由2024年底的1,968万快速增至2,951万。 复杂的定价策略与数据隐私操作引发的声誉风险,也给金山前景蒙上阴影。被“超级会员Pro/Plus/Pro…

简讯:宁德时代续领风骚 第三季盈利劲升四成

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50.HK, 300750.SZ)周一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截至9月底止收入按年增长12.9%至1,041.9亿元,盈利按年升41%至185.5亿元。 公司首三季度累计收入达2,830.7亿元,按年增长9.3%,盈利按年升36%至490亿元。 期间公司的总资产达到8,961亿元,较去年底增长13.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按年增长19.6%至806.6亿元,货币资金余额3,242亿元,按年升近7%。 宁德时代周二开盘报543港元,升2.8%。公司自今年5月上市以来,股价累计上升一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