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Huawei preparing a return to 5G smartphones?

据报道,这家曾经的智能手机超级明星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重回5G智能手机领域,由国内代工企业中芯国际生产其自主设计的5G芯片

重点:

  • 据报道,华为计划在年底前重新推出5G手机,使用由旗下海思半导体设计、中国领先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制造的芯片组
  • 华为智能手机凭借其在中国强大的品牌形象而保住了竞争优势,但由于未来可能会受到美国的制裁,它仍面临风险

  

西一羊

5G,还是非5G?

这是去年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围绕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一个疑问。有报道称,这位曾经的智能手机巨星在三年前因为美国的制裁而被迫退出后,可能会重新进入5G智能手机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早在去年10月就曾报道,华为可能会在2023年重新推出5G手机;而路透社本月早些时候也报道称,华为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重回5G手机市场。

重回5G市场将标志着华为的卷土重来,该公司在失去最新一代高速无线通信的关键美国技术后被迫于2020年退出该领域。但东山再起还远不确定,我们稍后再来看华为将面临的种种挑战。首先来看看,在美国持续制裁的情况下,华为如何实现这样的回归。

据路透社援引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研究公司的说法报道,华为预计将在新设备中使用国产中央处理芯片,取代之前使用的进口芯片。 具体来说,该公司将聘请中国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0981.HK;688981.SH),按照华为自己的芯片设计子公司海思的设计,制造5G芯片。

华为曾经是与苹果 (AAPL.US) 和三星 (005930.KS) 齐名的领先智能手机品牌,但在2019年5月美国的制裁导致其无法使用高通 (QCOM.US) 等美国供应商的先进芯片后,其手机销量大幅下滑。 一年后,美国方面进一步收紧限制,禁止国际芯片代工厂制造海思设计的芯片。 最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向全球领先的代工芯片制造商台积电(TSM.US;2330.TW)施压,要求其停止接受这家中国科技巨头的订单。

此后,华为从全球智能手机排行榜的榜首消失。其销量从2019年的峰值2.4亿部开始稳步下降,当时该公司是全球第二大品牌,占17.6%的市场份额。从那时起,华为的大部分手机都是基于较旧的4G技术的机型,用的是更基础的芯片,它们不受美国制裁的影响。

该公司试图进入几个新的业务领域,以抵消其庞大的智能手机业务产生的巨大损失,尤其是它进入了自动驾驶业务。 但这些努力大多未能获得太大关注,导致该公司去年和今年一季度收入平平。

了解了这一背景后,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恢复5G生产对华为停滞不前的业务意味着什么,以及它面临的潜在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回5G业务可能一直都在华为的考虑之中,尽管销售额下降,但它仍不愿关闭其庞大且成本高昂的中国零售商店网络,从中可见一斑。

据多家中国国内媒体报道,本月早些时候,该公司将202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目标从年初的3,000万部上调至4,000万部,这一迹象表明其信心不断增强。一名就职于一家全球领先的研究公司,并且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分析师告诉咏竹坊,提高目标几乎肯定是由5G出货量回升所致。

有竞争力的芯片

华为5G回归的一大问题在于,中芯国际能否制造出与目前市场上竞争对手的产品抗衡的5G芯片,这些产品大多是由台积电和其他技术更好的芯片代工厂生产的。华为计划使用中芯国际的N+1工艺生产通常用于5G手机的7纳米芯片。虽然美国的限制措施导致中芯国际无法获得制造7纳米芯片的关键外国制造设备,但N+1制程允许使用不受限制措施影响的更为简单的技术来制造7纳米芯片。

 “在我们看到最终产品之前,现在判断这些芯片的竞争力还为时过早,”这位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分析师对咏竹坊表示。“但华为可能面临两个问题:产量和芯片散热。”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散热性可能会得到改善,但低良率(大体上是指每批生产的最终可用的芯片数量)可能会在初期构成最大的挑战。良率较低的话,会使芯片的单价更贵,这可能会降低华为5G手机与竞争对手产品相比的成本竞争力。

上述分析师预测,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华为5G手机最初的出货量可能在800万台至1,000万台之间,不过确切的时间表尚不明确。

除了芯片,华为还可能面临自离开5G后的几年里,智能手机市场发生的变化带来的种种挑战。据行业研究公司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它的中国本土市场大幅萎缩,今年一季度出货量下降11.8%,连续第五个季度出现两位数的下滑。

造成这种下滑的原因是消费者保留智能手机的时间比以往更长了,IDC预计当前三到四年的换机周期在短期内还将进一步延长。

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由于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高端形象,与小米(1810.HK)和Oppo等国内竞争对手相比,华为仍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这可能使其能够继续瞄准利润率更高的高端手机市场。

尽管目前没有5G机型,但最近华为手机越来越受青睐,表明它的品牌忠诚度还是可以的。行业机构Omdia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华为智能手机的全球出货量达到600万部,同比增长14.3%,而同期全球五大品牌的出货量均出现下滑。

但华为的长期前景仍受其无法控制的多重因素的挑战。今年年初,该公司宣布其利用内部开发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进行芯片设计的能力取得突破。这些工具完全由其自己控制,不依赖第三方软件和其他未来可能面临制裁的产品,这使得华为即将推出的5G芯片组的14 纳米和更小芯片的设计更具抵御制裁的能力。

归根结底,华为5G能否回归,既取决于中芯国际能否继续提升制造能力,也取决于华为自己在芯片设计方面的技术成果。这使得形势看上去更加的不确定,因为美国及其盟国正表现得愈发愿意收紧对中国公司购买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以减缓中国芯片制造的进展。美国进一步收紧限制可能会再次将华为赶出5G舞台,在可预见的未来对其东山再起造成可能致命的打击。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Sanhua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infrastructure

简讯:浙江三花获证监会批准赴港IPO

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002050.SZ)赴港上市申请,为这家制冷空调元器件制造商的IPO计划扫清关键监管障碍。 根据证监会官周一网上的备案通知书披露,三花智控拟发行约4.77亿新股。 该公司于今年1月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由中金公司与华泰国际担任联席承销商。财务数据显示,其去年首九个月营收同比增长8.4%至20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90亿元有所增长;当期净利润从21.6亿元增至23亿元,增幅达6.5%。 三花智控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该公司去年原计划在瑞士二次上市,但最终由于市场环境变化而改道为香港资本市场。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北森控股去年度亏损收窄

人力资源管理云服务(HCM SaaS)供应商北森控股有限公司(9669.HK)周二公布,预料截至3月31日止的2025财政年度,亏损将介乎约1.3亿元(1,800万美元)至约1.96亿元,较2024财年的亏损约32.09亿元收窄。 公司表示,亏损收窄主要由于公司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亏损,及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较2024财年减少所致。 北森控股预期,2025财年收入将介乎约9.23亿至约9.66亿元,按年增长约8%至13%,年度经常性收入预料介乎约8.9亿至约9.27亿元,按年增加约17.7%至22.5%。 公司股价周二低开0.5%报5.89港元,至中午收市报5.97港元,跌1.3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南国大折让配股 集资不足900万港元

餐饮集团上海小南国控股有限公司(3666.HK),周一晚公布配股,将以每股0.02港元,配售近4.43亿股,较周一收市价0.024港元大幅折让16.7%,仅集资890万港元,集资所得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小南国表示,配售可筹集额外运营资金、增强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扩大本公司的股东基础,从而提高股份流通性。 曾经是上海餐饮龙头之一的小南国,近年业务每况愈下,去年收入按年大跌30%至3.14亿元,亏损却较2023年扩大80%至8,506万元 小南国周二高开25%报0.03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3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利来私有化计划未获股东批准

服装品牌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0533.HK)上周五公布,大股东兼主席曾智明建议将公司私有化之计划,在法院会议上未获股东批准,其中,赞成及反对分别占出席投票的股东股数55.332%及44.668%。因此,建议及计划已告失效。 曾智明于去年12月提出私有化计划,理由是公司估值偏低,且20年来并未在市场上集资,上市地位“无关紧要”。其出价每股1.5232港元虽较当时市价溢价约24.85%,但较截至去年6月底止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NAV)4.4741港元,折让约65.95%。 根据年报,金利来去年收入12.2亿港元(1.57亿美元),同比下滑8.4%,净利润则下滑19.9%至9,310万港元。截至去年底,公司银行存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0.5亿港元。公司投资物业及发展中物业资产账面总价值逾33亿港元。 公司股价周一大幅低开39.6%,报0.9港元,至中午收市报29.53港元,跌1.0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