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瑞生物科技预计去年亏损扩大,主要因为旗下传奇生物的研发及营销开支增加,但随着新产品获得FDA批准上市,将来收入可望大幅增加

重点:

  • 金斯瑞生物科技发盈警,预计去年亏损最多33亿元,其中传奇生物占近七成
  • 传奇生物开发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Cilta-cel已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上市,可望为金斯瑞带来重大收入贡献。

莫莉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号杀手,通过基因修饰精准治疗肿瘤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CAR-T)疗法,正成为全球最热的细胞疗法研究项目。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48.HK)旗下负责细胞疗法业务的子公司传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GN.US),正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传奇生物与杨森制药联合开发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西达基奥仑赛(Cilta-cel),周一已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可望为金斯瑞带来重大收入贡献。

相关消息对两家公司的股价带来正面影响。周一在美股收盘上涨3%的传奇生物,盘后交易升幅再大升12.1%,报44.38美元,创一个半月新高;金斯瑞生物周二在港股开盘也大涨7%,但其后反复下跌,中午收盘报30.7港元, 软0.5%。相比去年7月43.4港元的一年高位,其市值相差约三成。

新获批的Cilta-cel,或许有天会成为金斯瑞生物的金矿。然而,本身并无销售收入的传奇生物仍在为研发项目加速“烧钱”,令亏损持续扩大,甚至成为母公司金斯瑞发布盈警的主因。金斯瑞2月18日宣布,2021年净亏损将会进一步扩大,从2020年的2.81亿美元,增至约4.7亿美元至5.19亿美元(33亿元)。

金斯瑞生物成立于2002年,2015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作为一家平台型生物科技公司,内部孵化出多个子品牌,除了利用传奇生物独立上市的细胞治疗业务外,子公司百斯杰提供工业合成生物产品、蓬勃生物负责生物药合同开发及制造(CDMO)业务,加上金斯瑞的核心业务生命科学服务及产品,组成了四大业务板块。

据金斯瑞的公告显示,非细胞治疗业务的整体盈利能力明显提升,2021年经调整净利润约4,800万美元至5,160万美元,比2020年同期的4,250万美元增长最多21.4%。

事实上,回顾2021年上半年,属于上述板块的生命科学服务及产品、工业合成生物产品、生物药CDMO的营收分别为1.52亿美元、1,801万美元和3,150万美元。其中同比增速32.2%的生命科学服务为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在生命科学关键底层技术——基因合成领域的全球市占率约 28%;工业合成和生物药CDMO服务因发展时间较晚,收入规模体量较小,但其营收的高速增长也为公司业绩补充新的活力。

占母公司七成亏损

但是,细胞治疗业务的表现仍然有待改善,负责的子公司传奇生物去年并无销售收入,而且亏损扩大,主要由于研发开支进一步增至2.97亿美元至3.22亿美元,同比增长最多39%。另外,由于治疗产品Cilta-cel即将商业化,去年的相关销售及营销费用也高达1.06亿美元。金斯瑞预期传奇生物2021年录得经调整亏损约 3.36亿美元至3.65亿美元,以集团在盈警中预计去年亏损4.7亿美元至5.19亿美元计算,单是传奇生物已占金斯瑞的七成亏损额。

传奇生物并非无止境“烧钱”,它依靠母公司金斯瑞的生物药开发技术,重点布局CAR-T细胞疗法,现有11项在研产品围绕恶性血液肿瘤、实体瘤以及艾滋病领域。2017年,公司研发的CAR-T细胞疗法Cilta-cel公布的临床数据引来众多投资者关注,随后强生公司(JNJ.US)旗下的杨森制药与传奇生物签订全球合作和许可协议,以3.5亿美元首期款及后续里程碑付款金额,创下了当时中国药企对外专利授权的最高纪录。

Cilta-cel是一款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细胞疗法,在美国多项注册性临床试验中取得优异效果,比已上市的另一款CAR-T细胞疗法Abecma疗效更佳。Cilta-cel已经获得了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授予的优先药物资格,也得到中国药监局的突破性药物资格,预计今年内于中国提交上市申请。

2021年3月上市的Abecma作为Cilta-cel的同类产品,定价高达每针43.8万美元,该产品2021年前三季度的营收为0.95亿美元。民生证券估算,如果Cilta-cel最终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市场均获批上市,该产品在2023年可为传奇生物贡献约3亿美元收入。

高瓴资本重金入局

金斯瑞生物及其子公司的市场前景,吸引了高瓴资本重金入局,2021年5月,高瓴资本投入逾80亿港元(65亿元),同时入股金斯瑞生物、蓬勃生物和传奇生物,支持公司在生命科学、细胞治疗、生物药CDMO等业务的研发以及产能扩张等;借助高瓴资本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丰富资源,金斯瑞有望加速发展。

金斯瑞生物整体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当前市销率(P/S ratio)约为20倍,可对比同样拥有CDMO业务和CAR-T疗法业务的药明康德(2359.HK),其市销率为12倍,由于金斯瑞享有溢价,或显示投资者看好其发展前景,加上金斯瑞生物市值仅约627亿港元,药明康德市值高达3,168亿港元,前者增长潜力或会较大。

尽管金斯瑞去年亏损扩大,证券界仍对其前景抱正面看法,中信建投证券、国泰君安、民生证券最近均予该公司增持评级,中信建投证券更预估金斯瑞2022 年的合理市值为1,082.0 亿港元,意味其估值有七成的上升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云锋金融获批开展虚拟资产业务

金融科技保险供应商云锋金融集团有限公司(0376.HK)周二表示,香港证监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已批准一项申请,将其现行证券交易牌照升级为涵盖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公告发布后,股份周三飙升28%,创七年新高,收盘报5.42港元。其他港交所上市公司在宣布虚拟资产相关事宜后,也录得较大涨幅。 上月,云锋报告称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3%,至6.86亿港元,利润则增长142%至4.86亿港元。 加密货币挖矿和交易在中国大陆属非法,但在香港却是合法。众多企业正在香港试水虚拟资产投资及提供相关服务。香港于8月1日推出稳定币监管框架,为发行方订立许可与合规要求。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宁德时代江西锂矿即将恢复生产 快于市场预期

中国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750.HK; 300750.SH)旗下位于江西宜春的枧下窝锂矿,在停产近一个月后,即将重启运营。该矿于8月9日采矿许可证到期,并于8月10日全面停产,此举曾一度推动中国碳酸锂价格在短短10日内上涨24%。 据CnEVPost报道,宁德时代子公司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周二召开“枧下窝锂矿复产工作会议”,会议上透露江西省枧下窝锂矿采矿权证及采矿许可证审批进展顺利。消息人士称,恢复速度“快于市场最乐观预期”。 停产期间,中国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自每吨70,000元跃升至86,500元,反映供应收缩带来的即时冲击。虽然近期价格回落至约75,000元,但波动显示锂供应对新能源汽车成本结构的重要性。碳酸锂与磷酸铁是锂铁电池的核心原料,占电动车整体成本比重甚高。 宁德时代港股周三高开,至中午休市报432.8港元,升0.4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roya makes cosmetics

珀莱雅能否将成功经验复制全球?

营收增速放缓之际,为提振海外扩张之势,这家中国化妆品龙头企业正寻求赴港二次上市 重点: 珀莱雅正筹划赴港上市,作为对A股地位的补充,并为跻身全球十大化妆品企业而募集资金 尽管野心勃勃,但经历五年强劲增长后,公司今年的核心护肤品增速已然放缓 谭英 2024年,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603605.SS)实现重大突破,成为首家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大关(14亿美元)的中国美妆企业,这标志着公司十年规划取得重要进展。事实上,创始人兼董事长侯军呈认为,要跻身全球十大化妆品企业,需要每年营收达到500亿元。 然而,珀莱雅最新发布的2025半年报似乎为上述前景蒙上阴影,尽管公司披露拟通过赴港上市,作为A股上市地位的补充,并募集资金提升全球知名度,但财报显示其营收增速放缓。市场关注焦点则恰恰完全落在增长放缓上,财报发布后两周内,投资者抛售导致公司股价跌幅逾10%。 许多在沪深交易所挂牌的企业,因看上香港市场的国际化而选择再赴港上市,珀莱雅若实现"A+H"上市,亦属顺应潮流。公司于2017年在A股上市,募资7.67亿元,后股价累计上涨四倍,早期投资者回报丰厚。 为实现全球布局,珀莱雅去年在巴黎设立欧洲研发中心。侯军呈去年12月向股东透露,计划“收购具有历史积淀与核心技术的欧洲品牌”,瞄准总价不超过5亿美元的护肤品及香水领域。 这家公司在其英文领英主页宣称:“赴港上市不仅能更有效触达全球投资者、传递品牌价值,还将加速多品牌矩阵国际化进程”,并指 “此举将助力吸引亚太地区核心消费群体与优质合作伙伴,为海外业务高速扩张提供支撑”。 珀莱雅当前市值逾320亿元,意味潜在港股上市募资规模可达数亿美元。 2024年,珀莱雅实现108亿元营收,同比增长21%,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净利润劲增30%至16亿元。 这些增长几乎全部来自国内市场,即使正值中国经济放缓、消费者捂紧钱袋。去年,这家公司在中国香港及海外市场收入仅1.406亿元(占总营收1.3%),尽管同比增幅达69%。公司在去年12月发布会上表示:“将持续探索和试水,深耕日本和东南亚市场,打磨产品的同时逐步渗透线下渠道。” 2006年,珀莱雅发轫于下沉市场,采取数字化优先策略,避开与国际大牌正面交锋。公司是首家在拼多多开设旗舰店的中国美妆企业,拼多多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首选。除核心品牌珀莱雅护肤品外,该公司还培育了多个子品牌。 全球劲敌环伺 不过,面对法国欧莱雅(OR.PA)、西班牙普伊格(PUIG.MC)、日本资生堂(4911.T)等国际巨头,已属艰巨挑战,更遑论本土后起之秀。珀莱雅半年报显露增长见顶迹象,财报传递多重警报,营收与盈利增速骤降,核心珀莱雅护肤品线收入出现萎缩。 公司上半年营收53.6亿元,同比仅增7.2%;净利润7.99亿元,虽实现13.8%的增长,但仍远低于历史增速。占营收74%的珀莱雅品牌产品,收入同比微降0.08%至39.8亿元,为五年来首度下滑。同期,销售费用增长13.64%至26.6亿元,研发费用却持平,令一些分析师担忧,在功效型新品与细分赛道日益驱动增长的国内市场,此举恐难支撑后续发展。 志在角逐全球市场之际,珀莱雅本土大本营正遭受国内竞品日益严峻的挑战。对手毛戈平(1318.HK)和上美股份(2145.HK)上半年营收与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前者营收劲增31.3%至25.8亿元,后者增长17.3%至41亿元。 毛戈平着力布局体验式线下营销,在全国120个城市设柜并配备逾3,000名美妆顾问。反观珀莱雅,96%收入依赖线上渠道。上美股份则收缩达人带货策略,凭借韩束护肤品牌,强化抖音自有内容投放。 作为行业龙头,珀莱雅仍有底牌应对高增长对手的冲击,收购日本洗护品牌Off & Relax,该品牌上半年营收飙升103%至2.79亿元;另一宣称“致力于跳出主流叙事”的子品牌Insbaha原色波塔也表现强劲,营收增长80%至9,700万元。 中期业绩公布后,券商观点出现分化。杰富瑞将评级由“买入”降至“持有”,目标价从115元下调至102元;中信证券则肯定珀莱雅“新品梯队”建设与成本管控成效;招商证券维持“强烈推荐”评级,预计2025至2027年净利润将勉强维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2%、13%和10%。 珀莱雅A股市盈率约为20倍,估值看似合理,但远低于毛戈平84倍、上美股份39倍及欧莱雅35倍的水平。 纵使珀莱雅与本土竞争对手怀揣全球雄心,中国化妆品出口规模仍相对有限,今年上半年该类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2%至187亿元,主要销往美国、英国、印尼、荷兰及日本。 中国企业应能在东南亚发挥比较优势,当地支付生态与消费习惯与中国相似。欧睿数据显示,2019至2024年,中国大众彩妆出口年增速达70%,大众护肤与面部护理品牌同期分别增长115%和111%。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茂销售渐复苏 八月按年增46%

房地产开发商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0817.HK)周二公布上月销售数据,8月销售金额90.77亿元,按年大增46%,按月上升7.3%。 今年首8个月,集团累计的销售金额达708.8亿元,按年上升25.7%,涉及的楼面面积达318万平方米。 中国金茂周三平开报1.52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上升逾五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