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HK
Sands China has reported a drop in quarterly profit

公司首季业绩仍受市场放缓及翻新工程影响,但随着新客房全面开放,金沙中国的至暗时刻或已过去

重点:

  • 首季盈利年减32%至2亿美元,经调整物业EBITDA跌12%至5.4亿美元
  • 伦敦人二期翻修完成,全数新客房已开放迎接五一旅客

  

李世达

随着澳门博彩旅游业增长放缓,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升温,美资博企股价今年以来持续承压。金沙中国首季业绩显示市场挑战加剧,未来能否凭借新客房投入与非博彩业务拓展稳住局势,成为关注焦点。

澳门美资博彩龙头金沙中国有限公司(1928.HK)公布,今年首季收入按年下滑5.7%至17亿美元,盈利则按年大减32%至2.02亿美元,仅约疫情前2019年同期5.57亿美元的36%。经调整物业EBITDA跌12%至5.4亿美元。与上一季度比较,公司业绩跌幅显著扩大,上季公司收入与盈利同比跌幅分别为5%与17.7%。

首季业绩乏力下,金沙中国绩后股价微跌0.2%报13.6港元,但年初至今累跌近35%,表现差于永利澳门(1128.HK)的3.2%、银河娱乐(0027.HK)的14.4%,新濠国际(0200.HK)的15.18%、澳博控股(0880.HK)的18.22%以及涨1.52%的美高梅中国(2282.HK)。

据首季财报,除澳门百利宫及澳门四季酒店外,金沙中国旗下澳门的所有度假村收入均较去年同期下滑。澳门威尼斯人、伦敦人与巴黎人三大度假村期内收入分别按年下跌17.3%、5.9%及1.3%。其中,非博彩收入(客房、餐饮、购物中心及会展)则分别为增长7.5%、下跌4.1%及下跌5.2%。

游戏规则改变者

公司表示,首季业绩下滑主要受到伦敦人酒店客房持续翻新工程及整体市场表现疲软的影响。管理层指出,在政策开放下,来自广东省的一日游旅客增加,但博彩预算相对较低,过夜旅客仍然不足,而威尼斯人虽然客流量大,消费意愿却很低。

不过,公司确认,最近完成翻新的“伦敦人名汇”(伦敦人二期)所有客房现已全面开放,迎接5月黄金周。伦敦人名汇主攻高端中场客层,提供1,500间套房及905间标准客房,房间数较以往超过4,000间大幅减少。金沙中国行政总裁、总裁兼执行董事郑君诺表示,新套房产品的回归将成为业务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尽管要全面见效还需一段时间。

然而,尽管澳门旅客量仍在持续上升,赌收表现却不见起色。据澳门统计局数据,3月份共录得306万人次旅客入境,按年上升12.8%,同期赌收为196.6亿澳门元,按月下滑0.4%,按年则微增0.8%。澳门经济财政司司长戴建业近日坦言,今年的财政收入或未如预期乐观,澳门主要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增加,风险与挑战不容忽视,必须认真研究经济形势。

此外,中美经贸纷争为澳门带来的影响,也让外界担忧。

最坏的情况?

评级机构惠誉表示,若出现“最坏情况”,澳门三家美资博企的博彩经营牌照,可能于2032年到期时被终止或不再续期,而更现实的情况则是,若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这些企业或会被迫出售其在澳门的赌场股份。但惠誉强调发生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性极低。

事实上,包括金沙在内,澳门三家美资博企均高度依赖澳门市场,2024年,金沙的综合收入有63%来自澳门,永利为52%,美高梅则为23%。对澳门来说,美资博企地位同样重要,三家美资博企贡献赌收一半以上,而博彩业贡献了澳门80%的税收收入。

对于外界的担忧,拉斯维加斯金沙主席兼行政总裁Robert Goldstein认为,中美关税争端引发的地缘政治风险,对集团澳门业务的影响有限。他说:“我们不是在中国内地经营,我们是在澳门。我认为这是不同的。”

Goldstein说:“在澳门,尽管当前市场增长放缓,但我们坚持长期投资,提升澳门商务及休闲旅游吸引力,支持其发展成为世界级商务及休闲旅游中心,为未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集团也以实际行动展示信心,表明有意继续回购金沙中国股票,目标是将其金沙中国的持股量增至74.9%。

从市盈率看,金沙中国为14倍,仍高于永利澳门的9.1倍、美高梅的8.3倍,与银河娱乐的14.1倍相若,显示市场仍在盈利能力与稳定性上给予金沙更高的评价。尽管大环境不利因素仍在,但多数非公司经营层面的问题,随着更多新酒店客房推出及内地刺激消费措施陆续落实,在非博彩业务上基础更雄厚的金沙中国,其“至暗时刻”或已过去。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 广告会员业务承压 爱奇艺首季营收下滑

线上视频平台爱奇艺(IQ.US)周三公布财报,受核心会员与广告业务萎缩拖累,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9%。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当季营收从去年同期的79.3亿元降至71.9亿元。其中会员服务收入同比下滑8%至44亿元,在线广告收入下降10%至13.3亿元,内容分发收入同比暴跌32%至6.29亿元。 公司净利润同样大幅缩水,当季实现盈利1.8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55亿元骤降72%。 财报公布后,爱奇艺股价周三收跌8%。该股年内累计跌幅已达1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erfect Diary makes makeup

业务重心转移奏效 逸仙电商续获non-GAAP盈利

这家化妆品销售商报告,随着业务重心从彩妆转向护肤品,第一季度护肤品收入增长近50% 重点: 逸仙电商一季度净亏损大幅收窄至100万美元以下,并取得non-GAAP净利润 护肤品占公司当季净收入的43.5%,高于去年同期的31.7%    谭英 4月,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董事长黄锦峰宣称公司即将迎来业绩拐点,仅仅一个月后,他就用数据向投资者证明了这一点。5月16日,这家总部位于广州的化妆品公司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增长(此前曾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同时公司连续两季度实现季度non-GAAP盈利。 尽管公司当季仍录得净亏损,但亏损已不足100万美元,同比大幅收窄。这些积极信号表明,公司近年来对研发以及申请的240项专利(主要集中在护肤品领域)的大笔投资是值得的。黄锦峰在4月接收采访时说:“上市后,我们经历了转型阶段。”他续称:“2021年我们宣布将加大研发投入以扩大护肤品收入,这过程历时三年,并非易事。如今我们终于迎来了转变。”  逸仙电商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8%,从2024年同期的7.73亿元增至8.34亿元(1.149亿美元);净亏损同比收窄95.5%,从1.25亿元降至560万元。营收增长为2025年开了个好头,因为自2020年上市以来,逸仙电商从未实现过年度营收增长。 推动业绩逆转的主要是逸仙电商的护肤品,该品类当期收入同比飙升47.4%至3.62亿元。随着护肤品增速远超其他品类,其营收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1.7%跃升至43.5%。这一转变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至79.1%,并实现非GAAP净利润710万元,而去年同期为非GAAP净亏损8,380万元。 尽管逸仙电商在公布季报的同时,宣布价值高达3,00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但市场对这份乐观的财报却反应冷淡。自上周五公告发布后,该股在四个交易日内累计下跌逾8%。 逸仙电商目前的股价较IPO发行价跌超50%,市销率(P/S)仅为0.99倍,远低于已实现盈利的同行上美股份(2145.HK)的3.88倍,以及同样处于盈利状态的珀莱雅(603605.SH)的3.11倍。全球美妆巨头欧莱雅(OR.PA)尽管销售额和利润增长停滞,但市销率仍高达4.67倍。 逸仙电商成立于2016年,最初凭借完美日记和小奥汀等品牌,瞄准Z世代彩妆线上市场。其护肤品牌完子心选于2019年推出,但公司2020年11月上市时,该品牌的销售额占比仅为12.9%。就在IPO前夕的2020年10月,逸仙电商通过收购法国高端护肤品牌科兰黎,强化了护肤品业务布局。 收购护肤品牌起成效 此后公司又新增三个护肤品牌:达尔肤、伊芙珑和壹安态,都是2021年收购。护肤品牌完子心选于2023年逐步停产,但即便在该品牌停产后,2024年护肤品营收仍增长至13.9亿元,占公司当年总营收33.9亿元的41.1%。彩妆产品仍贡献了19亿元,占总营收的58%。但随着逸仙电商更加注重护肤业务,这一占比已在稳步下降。 业务重心转移的原因显而易见:护肤品是中国4,000亿元化妆品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数据聚合平台Statista指出,2025年中国化妆品销售额约为1,260亿元,年增长率为4.76%。而2018至2023年间,护肤品市场更是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7,000亿元。 护肤品跑赢彩妆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一个因素可能是中国消费者对抗衰老和美白产品的重视。在当前消费者支出谨慎的大环境下,这类产品的需求可能更为稳定,而彩妆则可能被当作可有可无的奢侈品。  中国经济低迷已对国际美妆品牌在华业务造成冲击,从欧莱雅到奢侈品集团LVMH旗下的丝芙兰均未能幸免。韩国品牌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以外的市场以提振销售,2024年韩国超越法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化妆品进口来源国。 黄锦峰表示,逸仙电商在中国高度分散的化妆品市场所占份额只有1%。他指出,公司正努力定位为具有强大科技背景的产品销售商。逸仙电商也未受中美关税战影响,因它的原材料来自国内,而且出口量有限,主要面向东南亚市场。黄锦峰将逸仙电商在当前市场的相对成功,归因于公司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 黄锦峰在4月的采访中表示:“中国消费者很聪明,受过良好教育,对新的创新产品有着强烈需求。” 他续称:“他们追求前所未见的产品创新——这是我们观察到的消费决策核心驱动力。同时他们对性价比极为敏感,但这并非追求低价,而是寻求更高价值。”   在去年的《CBE·胡润中国美妆新势力品牌TOP50》中,护肤品占了25个。顶尖护肤品牌包括逸仙电商和巨子生物(2367.HK)旗下的可复美,这是一款重组胶原蛋白产品,自诩“更适合亚洲肌肤”。彩妆品牌在榜单中占19个。  当前市值达836亿港元(约合106亿美元)、市销率为14倍的巨子生物,或比传统彩妆企业更值得逸仙电商借鉴。相比之下,逸仙当前市值仅为4.49亿美元。 逸仙电商想必正以艳羡的目光注视着巨子生物的股价,自2022年在香港上市以来,该股已上涨两倍多。雅虎财经调研显示,三家分析机构中有两家给予逸仙电商“买入”或“强力买入”评级,表现尚可;但相较之下,跟踪巨子生物的分析机构多达20个,且全部给予其最高评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微博首季纯利倍增 AI智能搜索用户持续增加

社交平台微博股份有限公司(WB.US; 9898.HK)周三公布,首季度收入3.97亿美元(28.6亿元),按年持平,净利润则大增至1.07亿美元,按年116%。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下,净利润达1.20亿美元。 其中,广告和营销收入为3.39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然而,来自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的广告收入激增89%至4,260万美元,主因包括春节期间的强劲推广需求,以及其推广AI相关产品的新增广告投放。截至3月,微博月活跃用户数为5.91亿;日均活跃用户数为2.61亿。 公司表示,已将AI驱动的搜寻功能“微博智能搜索”全面开放给所有用户。在第一季度,该功能的用户基数与每日查询量皆录得可观的环比增长。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表示“我们对人工智能产品方面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 在业绩带动下,微博美股周三收升4.28%,报8.78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债升利亏的手回 招股集资2亿港元

保险中介服务提供商手回集团有限公司(2621.HK)周四在港公开招股,发售近2,436万股,一成公开发售,招股价每股介乎6.48港元至8.08港元,最高集资1.96亿港元。下周二截止申请,下周五正式挂牌。 2023年以人身险中介市场的总保费计,手回在市场排名第八,若以线上人身险计算,公司占7.3%市场份额,位列中国第二。 手回去年收入13.87亿元,按年下跌15%,并录得亏损1.36亿元,较2023年收窄61%。公司表示,收入减少主要是经济放缓,导致市场对长期寿险产品的需求减少。 期间,公司的负债净额不断增长,由2022年的3.74亿元,增至去年的7.4亿元,公司解释是向投资者发行列账为负债的金融工具,上市后将会转换为普通股。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