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0.HK
Xuanzhu Biopharm set for spin-off in Hong Kong IPO

轩竹生物拥有一款已经上市获批的药物和两款递交上市申请的药物,但同类产品竞争均相当激烈

重点:

  • 轩竹生物新产品贡献收入有限,现金流捉襟见肘
  • 四环医药自身盈利状况不佳,不仅营收逐年下滑,自2022年以来更是连年亏损

  

莫莉

在冲击科创板失败的半年之后,创新药企业轩竹生物选择了向港股市场再次发起挑战,彰显母公司四环医药(0460.HK)将其拆分上市的决心。上周一,轩竹生物向港交所正式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四环医药在同日发布的拆分公告中表示,分拆上市后,轩竹生物将作为独立创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平台公司直接进入债务及股权资本市场,可以增加轩竹生物的财务灵活性并增强其筹集外部资金的能力,以支持其业务的快速增长及产业化发展。

轩竹生物成立于2008年,拥有一个全面的内部研发平台和十余种正在研发的药物管线,涵盖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包括一款已经上市获批的药物和两款递交上市申请的药物,其余项目则处于临床试验或临床前研发阶段。其中,小分子创新药安奈拉唑钠于2023年获批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轩竹生物正努力推进将适应症覆盖范围扩大到反流性食管炎。

虽然安奈拉唑钠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质子泵抑制剂(PPI)1类创新药,但是PPI类药物市场发展成熟,中国有7款获批的PPI,且其中5款均为仿制药,售价更低,市场竞争相当激烈。根据招股书引述的研报,口服PPI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多年来一直保持在100亿元以上,安奈拉唑钠在今年初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但上半年贡献的收入仅有1,603万元,显示其在PPI市场中所占份额并不大。

另外两款进展较快的核心产品均为小分子肿瘤靶向药物,XZP-3287针对晚期乳腺癌和XZP-3621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药上市申请均已提交,轩竹生物预计这两款产品分别在2025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有望获批上市。但是,这两款新药都将面临激烈的竞争格局,市场上已存在多款同类产品。

在持续的新管线研发投入之下,轩竹生物长期处于亏损之中。招股书显示,2022年及2023年、2024年上半年,轩竹生物分别产生净亏损5.12亿元、3.01亿元及1.11亿元,同期的研发支出分别为4.01亿元、2.39亿元和7,442.6万元,研发开支正在快速缩减。这或许与轩竹生物日渐捉襟见肘的资金状况有关,截至2024年6月底,轩竹生物所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同比锐减89.5%至2,533.9万元。招股书称,公司有足够的营运资金支付未来至少12个月内至少125%的成本。

作为持有轩竹生物56.47%股份的母公司,四环医药是为轩竹生物运营资金的主要提供方。除此之外,轩竹生物曾在2021年完成A-1轮、A-2轮和B轮融资,2021年底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为39亿元。在2022年9月,轩竹生物拟在科创板上市,但是在经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两轮问询后,轩竹生物的上市申请在2023年3月被暂缓,直到今年5月,公司选择撤回申请。

母公司财务状况不佳

在分拆公告中,四环医药特别强调,分拆后,本公司可以将公司的现有资金与资源专注于培育和发展高增长的医美业务及其他新业务。四环医药自身盈利状况不佳,不仅营收逐年下滑,自2022年以来更是连年亏损。2022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四环医药的营收分别为21.81亿元、18.61亿元、9.50亿元,公司拥有人净亏损分别为19.15亿元、5,401.7万元和3,342.4万元。

四环医药是一间老牌药企,曾是中国最大的心脑血管处方药物供货商之一。在仿制药面临集体采购压力、创新药蓄势待发的背景下,四环医药选择向医美板块发力,通过独家代理肉毒素“乐提葆”建立医美的渠道和销售队伍,再通过自主研发或者引进的方式推出玻尿酸、黄金微针胶原敷料等产品。今年上半年,医美业务取得收入3.23亿元,同比上升66.4%,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34.0%。

招股书显示,在港股递表前,除了上海云锌之外的其余12名B轮投资者将所持的轩竹生物股份以总价7.55亿元出售给控股股东四环医药,相较其2021年融资时的价格而言,年回报率为8%,这批投资者包括阳光人寿、中银资本等机构资本。

当四环医药成功转型医美行业,创新药板块对集团整体业务的协同作用下降,此时选择拆分轩竹生物不仅能降低长期输血的财务压力,也能将更多资源投入新业务,但轩竹生物上市后的商业化回报,仍高度依赖新产品的市场拓展,建议投资者继续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字节跳动为狮腾提供AI设施

电商企业狮腾控股有限公司(Synagistics)(2562.HK)周二宣布,将使用字节跳动提供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开发为商户提升效率的工具。 根据公告,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狮腾将与BytePlus合作,后者将提供Skylark大语言模型及数据分析工具,助狮腾开发为亚洲市场量身定制的下一代企业应用,双方未披露合作财务条款。 周二下午交易时段,狮腾股价下跌5.3%。公司于去年9月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方式在香港上市,成为港交所2022年推出SPAC后,首家以此方式上市的企业。当前股价较SPAC上市首日收盘价累计上涨约7%。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蚂蚁拟分拆海外业务赴港上市

财新引述消息人士报道,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集团,计划将其海外业务部门“蚂蚁国际”在港交所上市。蚂蚁目前正在就潜在上市事宜与监管机构进行沟通。 在新加坡注册的蚂蚁国际,业务规模约占集团总收入的20%。该公司拥有四大核心产品线:跨境支付平台Alipay+、国际收单业务安通环球(Antom)、跨境汇款服务万里汇(World First)以及创新支付解决方案Bettr,涵盖消费者端支付、商户端收单及企业间跨境结算等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务。 蚂蚁国际董事长由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兼任。 2020年,蚂蚁原本计划在上海与香港两地同时进行总额达37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但最终遭中国监管部门叫停,其后被迫重组并遭罚款近10亿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anbon makes silver powder for solar cells

太阳能行业困境持续 建邦高科上市不逢时

即便业内很多下游企业陷入亏损,这家太阳能电池材料生产商去年仍保持了盈利 重点: 建邦高科申请赴港上市,去年收入增长了42% 这家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银浆的银粉供应商利润微薄,在太阳能行业仍处于危机之中,公司可能也会陷入亏损 阳歌 香港IPO市场目前可能很火爆,各行各业的公司在经历了三年的疲软后纷纷开始融资。但太阳能公司却明显缺席了本轮热潮,因这个曾经炙手可热的行业,正在经历供应严重过剩引发的痛苦回调。 尽管面临如此巨大阻力,建邦高科有限公司仍申请赴香港上市,试图凭借其领先的银粉生产商的地位吸引投资者。银粉可用于生产银浆,而银浆是所有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即使在鼎盛时期,建邦高科看上去也有点悬,因为产品高度商品化,导致利润率极低。在行业如此动荡的时期,公司可能难以激起投资者的太大兴趣。 虽然面临诸多动荡,建邦高科在过去三年仍保持盈利,至少以年为单位是如此。但上周五提交的上市文件并未按季度拆分数据,我们怀疑公司可能也和很多太阳能同行一样,在去年底和2025年第一季度陷入了亏损。 领先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晶科能源(JKS.US;688223.SH),以及多晶硅的龙头生产商大全能源(DQ.US;688303.SH),都印证这个行业的困境。两家公司在不久前的报告称,第一季度不仅净利润出现亏损,毛利润也陷入亏损——这意味它们的产品售价低于成本。 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的股价今年迄今已下跌逾30%,目前接近五年来的最低点,行业困境可见一斑。周一,花旗将晶科能源的股票评级从“买入”下调两级至“卖出”,称该行业的困境看不到尽头,导致晶科能源的股价进一步下跌。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很难相信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等下游企业不会向建邦高科这样的上游供应商施压,要求降价。 雪上加霜的是,近期银价持续攀升,抬高建邦高科自己的生产成本,侵蚀公司利润率。建邦高科披露,几乎占其全部生产成本的硝酸银价格,已从2020年的每公斤3,100元,涨至去年的每公斤4,000元,预计还将持续上涨,到2029年达到每公斤5,400元。 利润率下滑 建邦高科的优势之一是历史相对悠久,这帮助它占据了中国光伏银粉市场近10%的份额,成为国内最大的供应商。建邦高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10年,当时建邦胶体材料有限公司在山东济南成立,专门生产彼时尚处于初期的新能源和先进材料。 该公司早在2012年就开始进行银粉研发了。2014年,它建成了中国最早的银粉生产线之一,但直到五年后的2019年才开始工业规模生产。2023年底,公司成为国内首批能够生产新一代太阳能产品(如PERC、TOPCon、HJT和xBC电池)所需高级银粉的公司之一。 随着行业一派繁荣,建邦高科的业务也蓬勃发展。上市文件显示,公司2023年收入增长58%,至27.8亿元,去年又增长42%,达到39.5亿元。正如前文所说,公司主要的材料成本硝酸银去年占收入的96.7%,略高于2023年的96.1%。 幸运的是,建邦高科不需要大量其他支出来运营业务,主要是因它的产品高度专业,客户数量有限,竞争相对较少。过去三年,公司的销售、营销和研发支出相对稳定,不过去年行政成本几乎翻了一番。 但即便翻了一番,行政成本规模也相当小,去年仅相当于收入的0.4%。能印证这一点的是,公司去年底的员工总数仅为93人,与上年持平,相比于2022年的84人没有增长多少。 硝酸银成本高昂,导致公司毛利率相当低,去年仅为3.4%,低于2023年的3.9%。过去三年,该公司每年都保持盈利,尽管利润规模微乎其微,去年仅为7,900万元。或许唯一比盈利规模更小的是建邦高科的现金,截至2024年底,其持有的现金总额仅为2,940万元,但这其实已经是前一年1,080万元的近两倍了。 说建邦高科是在冒险太过轻描淡写了,在行业持续承压的背景下,IPO筹集到的资金或许能为其带来一些急需的喘息空间。但我们还是认为,投资者不会对一家受困于行业重大变革的公司有太大的兴趣。 建邦高科的全球竞争对手之一同和控股(5714.T),目前的市盈率仅为10倍。建邦高科最大的客户之一聚和材料(688503.SH)的市盈率略高一些,为18倍。若估值介于两者之间,按去年的利润计算,建邦高科的估值将在1.5亿美元左右。 这意味公司可通过上市筹集约3,000万美元,这将为其提供部分急需的现金。说实话,我们认为投资者不会对这种上市太感兴趣,不过它可能会吸引一些着眼于长远的买家,他们不在意当前的低迷,看中的是这个行业未来重现光芒的一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美的上月斥5.5亿回购A股

家电品牌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二公布,集团截至4月底止,已斥资近5.54亿元人民币(下同)回购774万股A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1%,每股成交价由69.5元至75.02元。 美的于今年4月9日公布回购A股方案,回购金额介乎15亿元至30亿元,每股回购价不超过100元,实施期限为一年。集团表示,回购是用于股权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 美的周二港股开盘跌2.5%报73港元,公司过去半年股价基本持平。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