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h-strapped Mirxes hinges its lifeline on the “blood-based cancer detection”

这家新加坡公司的产品能够透过血液检测筛查胃癌,滴血验癌技术能否重获市场青睐?

重点:

  • 胃癌血液检测产品GASTROClear有望今年第四季在中国获批
  • 公司先後兩次申港上市未成功,最近再遞交申請

李世达

当2018年美国Theranos公司被揭露造假后,“滴血验癌”的概念立刻跌落神坛,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透过血液检测癌症已非天马行空。新加坡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下称觅瑞),便推出一款能够透过血液检测胃癌的miRNA(微小核糖核酸)检测组,目前已成功商业化。

凭借“滴血验癌”的高科技光环,觅瑞近日递表港交所申请上市,中金公司与建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觅瑞曾于2023年7月25日、今年4月30日两次向港交所递表。

申请文件显示,觅瑞于2014年在新加坡成立,是一家微小核糖核酸技术公司,专注于疾病筛查诊断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拥有一种核心产品(GASTROClear)、两种商业化产品(LungClear与Fortitude),以及六种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产品。

其中核心产品GASTROClear可基于血液进行胃癌筛查。公司称,GASTROClear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获批准进行胃癌筛查的体外诊断医疗器材。该产品对一期胃癌的检出率达到87.5%,高于传统胃镜检查的66%。但缺点是特异性(specificity)仅有68.4%,低于胃镜检查的99.5%。低特异性意味着更容易将不是检验目标的其他东西鉴别为阳性。

目前,GASTROClear已于2019年5月获得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的C类IVD(体外诊断医疗器材)证书并成功商业化,且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突破性医疗器械”称号,同时也在泰国获得批准。

除GASTROClear外,公司还有肺癌检测产品LungClear、新冠肺炎检测试剂Fortitude两项商业化产品。

靠新冠试剂撑起营收

由于其核心产品的高技术含量,觅瑞吸引了包括Rock Springs Capital、高榕资本、Central Road及CR-CP Life Science Fund等青睐,这些机构共投资约1.7亿美元(12.1亿元)。其中持股22.03%的Central Road,背后实控人为淘宝原总裁孙彤宇。

不过,尽管拥有“滴血验癌”的明星技术,公司仍陷入连年亏损的泥沼。申请文件显示,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录得股东应占亏损308.1万美元、5,664.2万美元、6,922.5万美元及4,445.1万美元,亏损持续扩大。

收入方面,2021年公司为6,065万美元,但2022年及2023年则仅有1,776万美元及2,419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录得956.6万美元,亦较去年同期下跌3.3%。

业绩高开低走,主因是前期营收主要依靠新冠肺炎检测试剂Fortitude带动,随着疫情趋缓,政府相关支持措施减少,Fortitude需求下降,公司营收相对下滑,在研发与营销开支有增无减的情况下,亏损直线上升。

以Fortitude为主的传染病业务,在2021年占总收入比重高达89.6%,至今年上半年仅占27.2%。与此同时,GASTROClear产品及服务的收入在今年上半年录得267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占总收入比重从2021年的2.2%增至28%,反超Fortitude业务,显示GASTROClear正在增长。

目前公司主要的收入,来自“精准多组学服务”(Multi-Omics),该业务是向生物制药公司、政府机构或学校提供检测方案,有关收入占总收入约44.1%。而LungClear业务仅贡献0.7%。

明年中国市场推售

目前,觅瑞的收入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去年占收入比重逾七成。要将“滴血验癌”变现,主要的关键仍在于能否进入更大的市场,尤其是人口庞大的中国。

在中国,GASTROClear已于2023年完成9,472例的前瞻性注册临床试验,并已向中国药监局递交产品的注册上市申请,预计于2024年第四季度可获批。公司称明年上半年可在中国市场推出。

若如期获批,将有助缓解公司面对的资金短缺问题。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下278万美元,较去年底的1,470万美元流失了81%。而截至9月30日止的流动负债净额则为1,487万美元。粮草紧缺迫在眉稍。

截至目前,胃镜检查仍然是胃癌检测的“金标准”(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最可靠方法),血液检测则更多是作为一个辅助手段,医学界的信赖度尚未建立,目前还不足以完全取代胃镜检查。

对港股市场来说,癌症筛查题材并不陌生,2021年上市的诺辉健康(6606.HK)被视为“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今年却因被质疑销售造假而审计延迟,于3月底停牌至今。停牌前股价较历史高点跌去82%。

觅瑞似乎还未能证明其核心产品有能力带来更多收入。能否获得中国监管部门的许可上市,将是一项关键指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Lexin helps get credit

乐信盈利倍翻真相:拨备跌公允值升

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大幅增长,但受信贷中介业务疲软拖累,营收出现下滑 重点: 乐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翻倍,收入却下降了4.3% 不良贷款拨备减少推动利润增长,表明乐信强化风险管理的举措已初见成效    梁武仁 数字有时候具有欺骗性,乐信(LX.US)的最新季度业绩就属于这种情况。 上周三,这家网络贷款中介平台宣布其一季度净利润同比翻倍,达到4.3亿元(约合6,500万美元)。在当前中国经济阴云密布的大环境下,如此强劲的盈利增长足以让公司大放异彩。但仔细审视财报会发现,其实际业务表现远不如净利润数字那般光鲜。 实际上,乐信当季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3%至31亿元,其中占营收超三分之二的主营信贷中介服务收入骤降17.3%。这一表现并不令人意外,因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很多消费者面临严峻的财务压力,尤其是该公司瞄准的年轻消费者。 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给贷款机构带来了双重挑战:消费者钱包缩水,不仅减少支出,还因担心无力偿还而避免借贷;贷款机构在审批贷款申请时也更加严苛,以避免违约率飙升。双重夹击导致乐信这样的贷款中介陷入困境。反映在数据上,乐信平台一季度促成的贷款总额同比减少11%。 财报发布后的两天里,乐信股价下跌13%,表明投资者可能更关注上述负面因素,而非净利润的大幅跃升。他们或许还注意到,与乐信不同,其部分主要竞争对手当季实现了营收与放贷规模的双增长,标志着中国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措施可能已显成效。 尽管主营业务增长放缓,乐信净利润的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两项收益。公司的主要成本,即给贷款合作伙伴提供的贷款偿还担保拨备大幅下降18%。这类拨备在去年一季度相当于总营收的逾四分之一,但最新季度已降至约22%。 另一个重要推动因素来自金融担保衍生品和贷款的公允价值变动,去年同期乐信在这一项上曾录得3.16亿元亏损,而本季度则实现7,500万元收益,一正一负之间是近4亿元的利润差额。 这两项改善均表明,使用乐信服务的借款人违约率不断下降,这可能是公司加强风险管理的结果。过去两年,乐信一直在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获客能力,精准定位优质借款人,从而避免受到大规模贷款减值的冲击。 “具体来说,我们专注于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优化风险策略体系、开发智能风控工具,并积极探索大模型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乐信首席风险官乔占稳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风险管理取得成效 其他指标也显示,这些风险管理举措正在取得成效。比如,乐信的逾期90天及以上的贷款比例(银行界定不良贷款的标准),从去年同期的3.6%降至今年3月底的3.3%。 然而,在这一关键领域,乐信仍有改进空间。中国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远低于2%,尽管有人认为,由于中国经济疲软,实际数字可能更高。在乐信的直接竞争对手中,信也科技(FINV.US)和奇富科技(QFIN.US)今年3月底的不良率均控制在2%左右,尽管两家公司一季度均实现了收入和交易量增长。 从收入增长来看,乐信一季度的亮点是科技赋能服务,收入跃升70%以上,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约占总收入的20%。这些服务包括为机构合作伙伴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覆盖获客和信用评估等信贷服务不同阶段。 尽管如此,乐信的前景仍不明朗。刺激国内消费是中国当下的重点工作,决策者已出台一系列措施。其中许多措施针对家电、汽车等大件商品消费,这类消费通常需要贷款,理论上利好贷款机构和中介。 若这些政策见效,可能会为乐信的业务注入新的活力。但现实情是,信也科技和奇富科技等竞争对手,似乎已从刺激措施中受益,而乐信却没有,这一反差或许反映出乐信的策略相对保守。 乐信在一季度财报中宣布,自今年下半年起将派息比例从当前的25%上调至30%(这个比例刚在去年11月从20%提升至25%)。然而此举未能阻止股价下跌,这现象颇能说明问题,短期内连续提高派息比率可能表明,公司在中国及海外市场都面临投资机会匮乏的困境。尽管乐信在海外确有业务布局,但规模始终微不足道。 这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乐信将不得不继续在中国疲弱的经济环境中艰难求生,发展前景愈发黯淡。根据雅虎财经汇总的四家分析机构的预测,公司今年的营收预计将同比下滑2%。 乐信目前的往绩市盈率(P/E)为7.3倍,市销率(P/S)仅0.7倍。相比之下,信也科技市盈率略低,为6.2倍,但市销率较高,达到1.2倍,不过也没什么吸引力。奇富科技的市盈率为6.58倍,市销率则高出不少,达3.06倍。 乐信若想重获投资者青睐,就必须证明自己既能严格管控,又能同时实现业务增长。然而最新财报数据表明,要在这两者间取得平衡,并非易事。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营运成本大幅下降 知乎首季录得经调整净利

线上内容平台知乎(2390.HK; ZH.US)周二公布,首季收入按年跌24.1%至7.3亿元(1亿美元),净亏损收窄93.9%至1,009.4万元,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经调整净利润为690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36亿元。 公司称,首季付费会员收入4.2亿元,按年跌7%,主要由于平均月订阅会员数量轻微下降所致。期内,平均月订阅会员达1,420万人。至于营销服务收入为近2亿元,跌40.4%。 对于首季表现,公司称归功于精细化运营策略及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首季度,公司总营运成本下降34.4%至5.037亿元,研发费用减少28.1%至1.419 亿元。整体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56.6%增长至61.8%。 业绩公布后,知乎美股周二升1.78%报4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首季盈利劲跌近五成 拼多多股价急挫一成四

电商平台拼多多(PDD.US)周二公布首季业绩,收入按年增长10%至956.7亿元,逊于市场预期的1,016亿元;盈利更大幅下挫47%至147.4亿元。 期内公司的销售及推广开支则大增43%至234亿元,行政开支则减少8%至18.2亿元,研发费用按年上升22%至35.8亿元。 CEO陈磊表示,外部环境快速变化,加上业务投入与回报周期不匹配,导致首季收入增速放缓,而持续的生态系统投资亦令利润下降。他补充,正如过去几季所传达讯息,随着业务的增长和新挑战的出现,增长率放缓是无可避免。 公司今年以来,在“百亿减免”等惠商措施基础上,推出“千亿扶持”新战略,真金白银反哺供需两方,继续为商家降本减佣,加快推动产业。 受到业绩下跌影响,拼多多股价在美国收市跌近14%至102.98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TRenew recycles smartphones

万物新生借政策东风获强力增长

这家循环经济专家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7.5%,创逾一年来最快增速 重点: 万物新生一季度营收增速创逾一年新高,同时录得历史第二高单季净利 公司本季度新增25家线下门店,年内计划拓展800家新店以完善实体店铺网络   阳歌 全国性以旧换新政策以及不同品类的交易增长形成双轮驱动,助力循环经济专家万物新生(RERE.US)在今年一季度实现逾一年来最强劲增长。通过持续推动将更多回收的手机、电子产品直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当季盈利规模亦创历史次高。 万物新生最初主要是二手手机卖家与专业回收商之间的中间平台。但公司逐步加强零售渠道,同时也升级了翻新技术,从而在提升产品售价的同时,也获取更高的利润率。 为提升品牌认知度并拓展零售业务,公司正加速构建覆盖全国的实体店网络,让更多消费者能够在购买之前亲自验货;同时深化与电商巨头京东(JD.US;09618.HK)的战略合作,助推零售业务增长。此外,通过加大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营销投入,万物新生也在持续强化其消费品牌形象。 本季度,二手黄金产品交易火爆为业绩增长提供了助力——这是公司近两年为突破电子品类局限而布局的多品类业务之一。今年1月,智能手机被纳入国家以旧换新补贴目录的政策红利,也为业绩增长提供了支撑。 在上述多重利好支持下,上周二披露的最新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收从上年同期的36.5亿元增长27.5%至46.5亿元(合6.41亿美元)。此为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长,彼时增速为29.9%。 公司指出,去年一季度营收部分受益于2023年下半年启动的苹果(AAPL.US)iPhone回收合作业务。为实现共赢和可持续利润,万物新生着手调整该合作模式,相关业务收入在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67%。剔除该因素影响,占营收九成以上的产品销售业务实际增速超过50%。 当季零售业务表现尤为亮眼,同比大增73.5%。二手黄金品类异军突起,推动以非电子类产品为主的“多品类业务”实现营收与GMV双指标同比增长两倍。 “我们主营业务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实现了超出预期的快速增长,”万物新生董事长陈雪锋表示,“以行业最佳的以旧换新体验抓住的国补带来的发展机会。” 盈利指标持续改善 通过优化iPhone以旧换新项目、提升面向消费者直接销售的比例及实施降本增效措施,公司一季度产品销售毛利率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至15.2%。这使得当季净利润达到4,280万元,创历史第二高单季盈利纪录,亦是公司历史中第四次实现季度盈利。 该公司的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营业利润也实现显著增长,同比上升39.5%至1.1亿元人民币,其2.4%的non-GAAP营业利润率则体现出公司在盈利能力提升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上周二财报发布后,公司股价下跌6%,回吐部分一个月以来的涨幅。过去一年该股走势震荡,最高触及3.70美元,最低下探至2美元,当前股价位于该区间中位水平。投资者似乎仍在评估其优化回收模式、提升盈利的前景。 该股当前市销率为0.27倍,介于二手服饰平台Rent the Runway(RENT.US)的0.08倍与奢侈品电商The RealReal(REAL.US)的0.96倍之间。 在严控多数成本项的同时,公司一季度销售与营销费用同比增加30.4%,主要用于提升品牌知名度与获客。除社交平台投放外,其近期推出的环保倡议“返航新生”,旨在强化与各品牌方的合作。 公司履约成本也快速增加,当季同比增长38.1%——过去一年公司履约团队扩招360人,截至3月底该团队规模已超1,000人。 履约成本增长主要源于今年初启动的门店快速扩张计划——该战略旨在提升品牌曝光度并促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销售。截至3月末,公司线下网络门店总数达1,886家,较去年同期增加458家。但需注意的是,可能受到春节的影响,该数字较去年末仅增加25家,意味着要实现年内新增800家的目标,万物新生须继续加速开店。 公司旗下“拍机堂”本季度还在深圳推出创新业态,在华强北揭幕其全国首家仓储式线下形象店。这家1,200平方米的门店陈列近10,000部经过专业质检的二手手机,据称可帮助采购商“降低库存成本并减少物流延误”。 另一项针对商户客户的举措是,在自营城市测试开设取证仓,简化商家的入仓质检流程。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