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6.HK
The pharmaceutical company’s profits have been buffeted by erratic returns on an equity stake in a fellow developer of innovative drugs.

这家药企持有的同业股份去年价格剧烈波动,导致投资收益如同坐上过山车

重点:

  • 先声药业持有3D Medicines约9%股份,是仅次于创始团队的第二大股东,但在股价大幅上涨期间,并未减持锁定收益
  • 公司去年初获批的新冠口服药先诺欣,在去年底的医保谈判中,价格下调27%,将打击未来利润

 

莫莉

曾经因新冠口服药在资本市场收获关注的老牌药企先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2096.HK),近年力图向创新药业务转型,过去一年亦两次出售产业,获得大笔非经营性收益。不过,该公司上周日公布的2023年盈利预告,却显示公司去年的主营业务,落得“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根据先声药业的盈利预告,公司去年度预计录得约65.78亿元至66.38亿元收入,同比增长4%至5%。值得注意的是,其去年上半年处置一家子公司,已经录得约7.89亿元的一次性税前收入;然而,公司同期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介乎6.85亿元至7.45亿元,同比倒退20%至26.4%。

公司解释,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持有的创新药企业3D Medicines(1244.HK)股份,按公允价值计算预期录得约7.42亿元税前亏损,而相关投资在2022年录得收益税前净额约3.94亿元。

盈利预警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先声药业下跌2.4%,但随后几日小幅回升。投行交银国际发布的研报称,该公司去年业绩受外部扰动拖累,收入及利润均低于该行此前的预期,但预计今年将有多款新药递交上市申请,到 2026 年有望实现 11 款创新药商业化。

拖累先声药业利润的3D Medicines,是一间专注肿瘤治疗的创新药公司,旗下拥有一款已实现商业化的产品恩沃利单抗注射液,这是全球首款可皮下注射的PD-L1抑制剂,去年上半年销售额高达3.53亿元。但是,恩沃利单抗是由康宁杰瑞(9966.HK)研发,3D Medicines作为临床开发合作方,只能从该药物销售的税前利润中获得约49%的权益。

3D Medicines去年的中期财报显示,截至6月底,先声药业持有其9%股份,是仅次于创始团队的第二大股东,该持股比例与3D Medicines上市时相差无几,显示先声药业并未在股价较高时减持变现。只是,3D Medicines去年的股价犹如坐上了过山车,从2022年底IPO时的24.98港元,一路暴涨至7月的峰值131.5港元,但随后迎来暴跌,最近已徘徊在6港元左右。这也意味着,先声药业在该项投资中的收益,已经较股价峰值缩水超过95%。

3D Medicines如今正在努力降低亏损,去年上半年获得营收3.5亿元,期内亏损1.9亿元,同比减少41.2%。1月24日,3D Medicines及康宁杰瑞与印度医药企业Glenmark合作,向后者授予恩沃利单抗在印度、亚太区、中东及非洲、俄罗斯、独立国家联合体及拉丁美洲的商业开发权益,3D Medicines及康宁杰瑞将获得首付款以及基于若干开发、监管及商业化进展的里程碑付款共计约7亿美元。

创新药亮点有限

只是,3D Medicines除了一款恩沃利单抗之外,其余的11项管线大多处于临床早期,贡献商业化回报仍为时尚早。因此,即使完成这项大额授权合作,3D Medicines的股价也未有明显起色。

作为一间成立于1995年的老牌医药企业,先声药业曾经在2007年作为中国第一家生物和化学制药公司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后因流动性较低,公司于2013年12月完成私有化,并从纽交所退市,直到2020年才重新登陆港股。

先声药业的营收及利润较为稳定,现有产品组合中,有超过40种产品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过去,先声药业的主营业务为仿制药研发、生产以及商业化,但近年创新药收入占比快速提升,现有6款创新药实现商业化。

去年中期业绩显示,先声药业实现总营业收入33.79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创新药业务收入24.1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71.4%。财报中的净利润增幅惊人,同比大升34.7倍至22.75亿元。但是,仔细分析其净利润来源,却发现投资组合公允价值增加的11.49 亿元,正是来自3D Medicines上半年的股价上涨。

换言之,先声药业去年上半年的利润暴增,只是账面财富,随着3D Medicines股价跳水,这些“利润”已经成为“亏损”。若是单看产品商业化带来的利润,上半年的经营相关净利润只有3.93亿元,仅同比微增0.4%。去年,先声药业的业绩亮点之一,是年初获批的新冠口服药先诺欣,可用于治疗轻中度新冠病毒感染的成年患者,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约2.5亿元。不过,在去年底的医保谈判中,先诺欣的价格下调27%,将打击未来的利润。

为了支撑创新药研发,先声药业近期还为全资子公司先声再明完成9.7亿元融资。先声再明专注于肿瘤药物研发,此次融资的投后估值约84.7亿元,引进了国投招商、中深新创、杏泽资本等多间机构投资者。

先声药业在港股的市盈率仅约4倍,而同样向创新药业务转型的药企石药集团(1093.HK)市盈率为11倍,显示先声药业估值较低,由于今年有望迎来更多创新药上市,值得投资者关注。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创维旗下创维数字首三季净利按年减64%

电子产品制造商创维集团有限公司(0751.HK)周日公布,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000810.SZ)前三季度收入64.56亿元(9.06亿美元),同比下降2.45%,净利润8,585.9万元,同比下降63.69%。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3.3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由于战略备料及客户提前备货,期末存货增至21.19亿元,较年初上升39.4%;经营活动现金流转为净流出8,362.8万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入4.53亿元。 创维数字是一家提供智慧系统解决方案企业,其主要业务包括智能终端、宽带设备和专业显示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已将业务扩展至智慧家居、智慧城市和车联网等领域。 创维集团股价周一高开随后转跌,至中午休市报4.14港元,跌1.43%,该股过去六个月累升约31.43%。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赛力斯招股集资132亿元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927.HK; 601127.SH)周一公开招股,发售1亿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131.5港元,集资131.5亿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场费13,282.62港元。公司于本周五截止认购,下周三在港挂牌。 公司去年的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42.69万辆,按年增长183%,旗下与华为合作的”问界“已推出四款车型,去年交付量达20万辆,其中问界9成为中国市场50万元级车型的销量冠军。 赛力斯去年收入按年增长3倍至1,451亿元,并扭亏为盈取得利润59亿元。今年首六个月,收入微跌4%至62.4亿元,但纯利增长81%至29亿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imited Scale, Fierce Competition, Capital Securities May Need Deep Discount to Attract Investors

规模有限竞争炽烈 首创证券或需大折让招徕

首创证券拟成为第十四只A+H上市的证券股,但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属中小型规模,料需比A股有较大幅折让招徕 重点: 首创证券今年上半年盈利仅增长2.8% 中小型证券股普遍较A股折让逾四成   郑瑞棠 内地证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A股上市的证券公司已有42家,当中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01136.SH)算是规模较小,据集团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文件显示,2024年度的收入及净利润在42家中皆排名28,但增长的表现则排名较前。2022至2024年的收入及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排名分别为第五及第十;平均资产总收益率更是排名第一。 首创证券2022、2023及2024年度利润分别为5.5亿元、7.01亿元及9.85亿元,稳步增长,但25年6月底止半年盈利则为4.9亿元,只比上年同期微升2.8%,主要由于资产管理业务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产品的业绩报酬费下降,但另一方面,投资收入却因股市畅旺大幅上升。 资产管理出色 首创证券的收入主要来自资产管理、投资、投资银行及财富管理四大业务,其中资产管理业务可谓表现较出色。近年中国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呈下降趋势,资产管理产品净值由2020年的8万亿元,降至2024年的5.5万亿元,但首创证券则逆市增长,资产管理规模由2022年底的1,073亿元,增至今年6月底的1,655亿元。收入来自收取0.45%至0.55%的管理费,这部分相对稳定,至于业绩报酬费0.15%至0.65%,则受到投资表现影响。 投资类业务当中,只有固定收益投资交易有稳定回报,在2022、2023、2024及2025半年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8.85%、7.92%、9.14%及9.76%。而证券投资的表现较为波动,2022年、2023及2024年股票持仓分别为4.05亿元、2.81亿元及21.7亿元,回报率仅为负3.73%、0.5%及负0.27%,可说是输多赢少,到2025年6月底股票畅旺,持仓大幅增加至55亿元,而回报率亦只有4.72%。 但首创属中小型证券行,较少参与新股上市的保荐及承销业务,今年上半年的投资银行收入仅占总收入5.1%,未能在近期炽热新股融资市上场分一杯羹。 受A股气氛影响 内地证券股的表现很受股市的走势影响,近年A股表现反复,令内地证券业的规模也停滞不前,2020至2024年间内地证券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仅为0.1%。上证指数今年中一度牛气冲天,六月中由3,400点起步,至8月直冲上3,800点,但之后只能在这水平横行,近日更受到中美贸易战的阴霾影响,证券股的调整也比大市深。所以首创证券招股或受大市气氛影响,如果相信A股牛市未完,上市后应还有炒作空间。 目前在A股上市的42家证券公司中,有13家在香港以H股上市,上一只以A+H上市的证券股已是2019年上市的申万宏源(6806.HK),首创证券有望成为第14只A+H上市证券股。 首创证券的业务已连续多年出现经营负现金流情况,截至2023、2024年及2025年6月底止,经营现金流出分别为3.13亿元、19.71亿元及1.2亿元,截至2024年底的现金值26.5亿元,同比下降12.6%,到2025年6月现金值进一步下降至18亿元。首创在港股集资得来资金相信可扩充资产规模,维持充足的流动性,持续发展融资融券业务,在竞争极为激烈的市场中增加打仗的本钱。 三年市值倍翻 首创证券于2000年成立,大股东为国企首创集团,是北京市国资委控制的券商,2022年12月于上交所上市,首日上市股价已大涨44%,市值达278亿元,到目前不足三年市值已倍翻至约600亿元。首创证券截至10月17日一年股价升5.86%,但过去一个月下跌8.5%,市盈率59倍,市账率4.5倍。 纵观目前13家有A+H股上市的证券股,规模较大的中信证券(6030.HK)及华泰证券(6886.HK),H股比A股折让仅为6.3%及14.8%;至于中小型证券商如东方证券(3958.HK)及中州证券(1375.HK)等,折让达40%及47%。首创证券在内地证券业中属中小型规模,在港招股的估值,相信也须较A股有较大幅的折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全球票房复苏 IMAX中国上季净利大增48%

大银幕影院运营商IMAX China Holding Inc.(1979.HK)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按年上升16.6%至1.07亿美元(7.62亿元),期内净利润报2,262万美元,按年大增48%。 公司指出,受惠于全球票房复苏及IMAX格式影片供应扩增,上季“图像增强及维护服务”收入按年大增30%至6,103万美元,“技术租金”收入亦上升45%至2,334万美元。 前三季合计收入2.85亿美元,按年增9.8%,净利润增长67%至4,300万美元,反映营运效率及成本控制显著改善。截至9月底,集团现金及等价物达1.43亿美元,按年增加42%,负债总额维持4.53亿美元。 公司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7.71港元,升0.2%。过去六个月累升约2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