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h-strapped Mirxes hinges its lifeline on the “blood-based cancer detection”

这家新加坡公司的产品能够透过血液检测筛查胃癌,滴血验癌技术能否重获市场青睐?

重点:

  • 胃癌血液检测产品GASTROClear有望今年第四季在中国获批
  • 公司先後兩次申港上市未成功,最近再遞交申請

李世达

当2018年美国Theranos公司被揭露造假后,“滴血验癌”的概念立刻跌落神坛,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透过血液检测癌症已非天马行空。新加坡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下称觅瑞),便推出一款能够透过血液检测胃癌的miRNA(微小核糖核酸)检测组,目前已成功商业化。

凭借“滴血验癌”的高科技光环,觅瑞近日递表港交所申请上市,中金公司与建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觅瑞曾于2023年7月25日、今年4月30日两次向港交所递表。

申请文件显示,觅瑞于2014年在新加坡成立,是一家微小核糖核酸技术公司,专注于疾病筛查诊断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拥有一种核心产品(GASTROClear)、两种商业化产品(LungClear与Fortitude),以及六种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产品。

其中核心产品GASTROClear可基于血液进行胃癌筛查。公司称,GASTROClear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获批准进行胃癌筛查的体外诊断医疗器材。该产品对一期胃癌的检出率达到87.5%,高于传统胃镜检查的66%。但缺点是特异性(specificity)仅有68.4%,低于胃镜检查的99.5%。低特异性意味着更容易将不是检验目标的其他东西鉴别为阳性。

目前,GASTROClear已于2019年5月获得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的C类IVD(体外诊断医疗器材)证书并成功商业化,且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突破性医疗器械”称号,同时也在泰国获得批准。

除GASTROClear外,公司还有肺癌检测产品LungClear、新冠肺炎检测试剂Fortitude两项商业化产品。

靠新冠试剂撑起营收

由于其核心产品的高技术含量,觅瑞吸引了包括Rock Springs Capital、高榕资本、Central Road及CR-CP Life Science Fund等青睐,这些机构共投资约1.7亿美元(12.1亿元)。其中持股22.03%的Central Road,背后实控人为淘宝原总裁孙彤宇。

不过,尽管拥有“滴血验癌”的明星技术,公司仍陷入连年亏损的泥沼。申请文件显示,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录得股东应占亏损308.1万美元、5,664.2万美元、6,922.5万美元及4,445.1万美元,亏损持续扩大。

收入方面,2021年公司为6,065万美元,但2022年及2023年则仅有1,776万美元及2,419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录得956.6万美元,亦较去年同期下跌3.3%。

业绩高开低走,主因是前期营收主要依靠新冠肺炎检测试剂Fortitude带动,随着疫情趋缓,政府相关支持措施减少,Fortitude需求下降,公司营收相对下滑,在研发与营销开支有增无减的情况下,亏损直线上升。

以Fortitude为主的传染病业务,在2021年占总收入比重高达89.6%,至今年上半年仅占27.2%。与此同时,GASTROClear产品及服务的收入在今年上半年录得267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占总收入比重从2021年的2.2%增至28%,反超Fortitude业务,显示GASTROClear正在增长。

目前公司主要的收入,来自“精准多组学服务”(Multi-Omics),该业务是向生物制药公司、政府机构或学校提供检测方案,有关收入占总收入约44.1%。而LungClear业务仅贡献0.7%。

明年中国市场推售

目前,觅瑞的收入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去年占收入比重逾七成。要将“滴血验癌”变现,主要的关键仍在于能否进入更大的市场,尤其是人口庞大的中国。

在中国,GASTROClear已于2023年完成9,472例的前瞻性注册临床试验,并已向中国药监局递交产品的注册上市申请,预计于2024年第四季度可获批。公司称明年上半年可在中国市场推出。

若如期获批,将有助缓解公司面对的资金短缺问题。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下278万美元,较去年底的1,470万美元流失了81%。而截至9月30日止的流动负债净额则为1,487万美元。粮草紧缺迫在眉稍。

截至目前,胃镜检查仍然是胃癌检测的“金标准”(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最可靠方法),血液检测则更多是作为一个辅助手段,医学界的信赖度尚未建立,目前还不足以完全取代胃镜检查。

对港股市场来说,癌症筛查题材并不陌生,2021年上市的诺辉健康(6606.HK)被视为“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今年却因被质疑销售造假而审计延迟,于3月底停牌至今。停牌前股价较历史高点跌去82%。

觅瑞似乎还未能证明其核心产品有能力带来更多收入。能否获得中国监管部门的许可上市,将是一项关键指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吉利入股雷诺巴西 获得本地化产销资源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0175.HK)11月3日宣布,与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及法国雷诺集团(RNO.PA)签署巴西战略合作最终协议,吉利将收购雷诺巴西公司26.4%股份,并共享其工厂产能与销售网络。 据财新报道,雷诺巴西公司总估值约合135.84亿元(19.1亿美元),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集团主要通过技术资产入股,对应估值分别约为33.45亿元和9.44亿元,吉利汽车仅需额外现金出资约5.85亿元。 吉利控股集团是吉利汽车控股股东,按照此前发布的交易公告,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在雷诺巴西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1.29%和5.11%。 雷诺集团称,雷诺巴西公司已成为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巴西的经销商,目前纯电动车型EX5已通过雷诺品牌经销商渠道全网销售。雷诺集团还将采用吉利的一款新能源汽车架构,推出本品牌新能源产品,雷诺巴西公司的Ayrton Senna工厂将共同生产吉利品牌与雷诺品牌车型。 吉利汽车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7.42港元,跌0.8%。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雅居乐10月销售环比升同比跌

房地产开发商雅居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3383.HK)周二公布十月份销售数据,全月预售金额为7.1亿元,较9月份上升54%,但与去年同期比较,则大跌49%。 10月份销售的建筑面积为8.3万平方米,较9月上升48%,但按年则下跌30%。上月每平米均价为8,517元,环比上升3.3%,但同比则下跌37%。 今年首十个月,雅居乐预售金额累计为74.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35.6亿元,大幅下跌45%。 雅居乐周平开报0.425港元,过去一年公司股价从高位下跌近6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ird-quarter revenue sets new record as Lens Technology approaches second “iPhone moment”

三季度营收创新高 蓝思科技迎第二个“iPhone时刻”

蓝思科技押注AI眼镜与具身智能,试图在下一轮科技浪潮中,再次打造新的高光时刻 重点: 第三季营收207亿元,同比增19.3% AI可穿戴设备与具身智能成为新增长动能   李世达 20年前,湖南的一间玻璃工厂,靠着一片防刮玻璃敲开了苹果供应链的大门;20年后,这家名为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 300433.SZ)的精密制造大厂,正尝试在AI浪潮中为自己找到第二个“iPhone时刻”。 公司创办人周群飞,从蓝领女工到“果链女王”的奋斗故事堪称传奇。她在2003年创立蓝思科技,以蓝宝石和钢化玻璃加工技术打入苹果供应链,成为iPhone、iPad、Mac系列的核心供应商,成为全球精密制造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 蓝思科技近日公布7月登陆港股后的第二份业绩报告。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536.63亿元,同比增长16.08%;净利润28.43亿元,同比增长19.91%。其中第三季度单季收入按年增19.3%至207.02亿元。净利润达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12.6%。 蓝思的传统业务——手机玻璃与结构件制造——依旧稳健,但真正让市场侧目的,是它押注的新方向。公司表示,增长动能除来自传统手机业务回暖,更源于AI可穿戴设备与具身智能等新业务逐步放量。 16岁就与玻璃为伍的周群飞,深知企业的经营如同玻璃般脆弱。当市场周期更替、智能手机增长放缓,蓝思开始在智能眼镜、具身智能和高端机器人领域全面布局。 加码布局AI眼镜 在AI眼镜领域,蓝思称已为北美头部客户提供精密结构件、光学与声学模组。外界普遍认为,市场普遍推测其北美头部客户即是Meta(META.US)。Meta与雷朋(Ray-Ban)共同推出的AI眼镜,结合语音助理、影像识别与实时翻译等功能,被视为“AI时代第一款真正商用化的智能可穿戴产品”,自2024年底上市以来销量超出预期。 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与Counterpoint数据,2024年全球AI/AR眼镜出货量约670万副,2025年预计将达1,200万副,年增近80%,其中Meta出货占比逾40%,居全球首位。这一增长对蓝思科技尤为关键,因为公司不仅提供镜片与结构件,更逐步切入SMT(Surface-Mount Technology)模组、无线充电与整机组装等高附加值环节。 虽然公司未单独披露AI眼镜收入,但从第三季度营收及毛利的持续提升来看,该领域贡献已开始显现。管理层在投资者交流中指出,公司“AI硬件业务已进入批量交付阶段”,有望成为2026年业绩的主要增长来源。随着Meta AI眼镜出货放量,蓝思有望在未来几季持续受益。 公司并在长沙成立一家光电公司子,专注研发光波导镜片与高附加值元件,明确瞄准AI眼镜与AR显示市场的核心零部件。今年2月底,公司也与AI眼镜制造商杭州灵伴科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提供技术与产业链支持。 在具身智能方面,蓝思十年间持续布局,现已建成人形与四足机器人制造平台。旗下新总部与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将于11月启用,年出货人形机器人3,000台、机器狗超万台,产品已供应至北美及国内头部企业。蓝思的制造与供应链能力,使其有机会成为AI机器人产业的上游核心供应商。 蓝思于7月在香港上市,当时募资约47.68亿港元,其中48%用于扩展产品组合、28%投入海外业务。截至9月底,尚有约七成募集资金未动用,主要保留用于海外产能建设与AI新业务投资,意味公司仍具较强的现金储备与扩张弹性。 构建海外产能 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8.44亿元,虽同比小幅下降约7%,但仍保持稳健。手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仍有72.6亿元,为后续研发与扩产提供充足支撑。另外,公司在建工程金额增加约47.94%,主要来自越南与泰国新厂建设,为海外订单与AI硬件量产做准备。 从估值层面看,蓝思科技目前港股市盈率约为31倍,高于舜宇光学(2382.HK)的24倍及大立光(3008.TW)的13倍。反映了市场对AI可穿戴设备及具身智能业务的较高预期。也意味蓝思不再被视为单纯的苹果代工厂,而是AI硬件的制造商。如未来AI眼镜出货如期成长,公司在具身智能与AR光学领域的布局将更具说服力,其估值或仍具上行空间;但若进度不及预期,短期波动风险亦需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星巴克以40亿美元估值向博裕资本出售60%中国业务权益

连锁咖啡巨头星巴克公司(SBUX.US)周一宣布,已与中国领先投资机构博裕资本(Boyu Capital)达成协议,成立合资企业共同经营其在中国的零售业务。根据协议条款,博裕将向星巴克按40亿美元企业价值付款,以获得合资企业最多60%的股份。星巴克将保留40%股权,并继续拥有品牌与知识产权。 星巴克保留40%股权,并继续拥有品牌与知识产权。星巴克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总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包括出售控股权所得、持股价值,以及未来十年以上品牌授权收入的净现值。新公司总部将设于上海,将营运目前全国约8,000间门店,并计划长期拓展至20,000间。 星巴克董事长兼CEO倪睿安Brian Niccol表示,博裕的本地经验将加速公司在中国的扩张,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博裕合伙人黄宇铮(Alex Wong)则称,双方将结合星巴克的全球品牌力与博裕的市场洞察,共同推动创新与在地化发展。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星巴克于1999年在中国开设第一间门市,至2015年中国已发展成为该公司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该公司近来在中国的业务表现欠佳,主要因面临以瑞幸咖啡(LKNCY.US)为首的一批本地竞争对手的挑战,这些品牌的咖啡价格通常更为低廉。 博裕资本成立于2010年,是中国最大的私募投资公司之一,主要投资领域包括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消费品与零售以及媒体和高科技等。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