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OM.US 9961.HK
Trip.com announced on Wednesday that it plans to issue $1.3 billion of convertible senior notes due 2029, with an option to issue up to an additional $200 million principal amount of the notes.

最新:中国领先的网上旅行社携程集团有限公司(TCOM.US; 9961.HK)周三公布,计划发售13亿美元、2029年到期的可转换优先票据,最多可加码2亿美元。

利好:这次发行可转换票据,让公司仅以0.75%的年利率获得大笔资金。另外,如果投资者在票据到期时转换为股票,将有助降低公司负债率。

值得关注:如果投资者将可转换票据转换为股票,会导致公司股本扩张,令现有股东权益被稀释。

深度:自从新冠疫情于2020年在全球爆发,各国的边境封锁措施对旅游业带来沉重打击,携程集团收入明显下跌,更在2020年及2021年录得亏损,但随着中国自2022年12月起解除新冠疫情相关限制措施,国内旅游迎来报复式反弹,协助该公司去年业绩大幅增长。踏入2024年首季度,在交通票务及住宿预订表现理想推动下,其收入及盈利分别增长29%及27.8%。

市场反应:携程的港股周三早盘下跌,中午收盘软0.9%至404.6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上水平。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Zhengye completes IPO, but more likely to come

寻找新的增长故事 正业生物或需二次融资

这家兽医疫苗生产商正在进入家养宠物市场以实现多元化,其在纽约上市时仅出售了3%的股份,筹集资金690万美元 重点: 正业生物在纽约上市所筹集的690万美元,计划用于研发和扩大生产能力,助其向宠物疫苗领域扩张 中国最近一轮非洲猪瘟消退后,猪肉价格暴跌,冲击这家动物疫苗生产商的营收和利润,此事突显了多元化的必要性 谭英 本月初,正业生物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YBT.US)以每股4美元的价格出售150万股,完成规模略有扩大的纳斯达克IPO,发行规模略高于去年6月原计划的125万股。是次以每股4美元的定价,处于之前公布的价格区间底部,当时所见,市场需求并不殷切,这似是其上市故事的结束。 但在1月7日上市一周后,投资者似很喜欢这家公司,股价较IPO价格上涨了8.5%。正业生物宣布其承销商已完全行使购买额外22.5万股的权利,使发行总收益增加90万美元,表明需求可能略强于预期。 不过,对于一家市值高于2亿美元的公司来说,这个总收益看上去相当少,或许可能很快会进行二次股票发行。 正业生物在中国本土市场的运营实体叫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按营收计算,是中国第十大兽医疫苗生产商,不过其招股说明书中的独立研究显示,公司仅以0.3%的市场份额就获得了这一名次。 但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最好的,是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动物保健公司。在2022年,是11家中国疫苗公司中增长最快的,收入增长21.4%。 成立于1970年、前身是农业部哈尔滨兽医生物药品厂的正业生物,在当地也算是风云企业。据媒体报道,它是吉林省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 正业生物及其同行正追逐一个规模其实并不大,但也有足够的收入可供分配的兽医疫苗市场。招股说明书显示,受牲畜和家禽饲养企业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这个市场的规模,从2018年的19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25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32亿美元。由于担心疾病从动物传染给人,中国对畜牧业的监管也严格得多,这进一步刺激了需求。 正业生物现有的疫苗系列包括44款产品,其中43款在国内销售。公司还向国际市场销售七款家禽疫苗,主要销往巴基斯坦、埃及和越南等发展中国家。 尽管整体市场在增长,但近两年来,正业生物却朝着相反方向发展。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下降近20%至9,490万元(1,300万美元),而2023年同期为1.17亿元。在此期间,净利润下降一半以上,从2,400万元降至1,070万元。 业绩下滑实际始于2023年,当时公司的净收入也是从上年的2.6亿元下降了20%至2.12亿元。期内净利润更是从4,670万元下跌至3,140万元,降幅达33%。 非洲猪瘟的影响 公司的业绩下滑源于2018年至2021年间,中国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当时大量生猪被扑杀,估计损失达2,790万吨猪肉。由于供应短缺,猪肉价格翻倍,在2022年第三季度达到峰值,后随着疫情的缓解迅速下跌。   随着猪肉价格暴跌,正业生物最大的客户、全球第二大养猪企业牧原股份(002714.SZ)的收入也在2023年下降了11.2%,至1,110亿元,公司亏损41.7亿元。在牧原股份遭受重创之际,正业生物开始采取措施,摆脱对这个最大客户的依赖。 2022年,牧原股份占正业生物总收入的74.5%。该公司一直在努力降低这种依赖,到2023年,这一比例降至52.1%,2024年前六个月降至43.2%。但断绝关系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猪用疫苗是正业生物最大的业务部门,2023年占收入的89%。因此,尽管中国已经摆脱了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但该公司摆脱对牧原股份的依赖,是去年营收持续下滑的一个主要因素。 正业生物试图实现业务多元化的一种方式,是进入家养宠物疫苗市场。公司表示,它已完成了两种猫用疫苗和一种犬用疫苗的临床试验,另一种犬用疫苗正在研发中。它的首款犬用产品——狂犬病疫苗已在中国获准商用,原定于去年底上市。 公司表示计划投资1.52亿元建设新厂,生产犬用和猪用狂犬病疫苗以及猫用疫苗。它还将投入1,310万元研发新的猫用疫苗和一种人5型腺病毒疫苗,该疫苗可诱导狗和其他动物产生狂犬病免疫。它还在研究利用尖端mRNA技术,为猫和猪提供保护的新一代疫苗。   这些努力都需要大规模的新投资,所以我们在此前猜测,即该公司在IPO获得690万美元后,融资活动可能还不会结束。   虽然宠物疫苗市场看起来是一个明智的多元化举措,但它比商业畜牧业市场要小得多。2022年,宠物疫苗市场的规模只有5,000万美元,但预计到2026 年将翻一番,达到1亿美元。正业生物表示,它是仅有的两家满足这一市场需求的生产商之一,另一家是生物股份(600201.SH)。两家公司目前可商用的产品都只有一种,但还有更多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根据去年的预估利润,正业生物的市盈率(P/E)为72.5倍,不过,如果多元化努力取得成功,并恢复利润增长,这个数字可能会降至更现实的水平。相比之下,生物股份的市盈率为44倍,而全球同行Zoetis(ZTS.US)为31倍。正业生物寻求在中国庞大的动物疫苗市场重新点燃增长之际,二次发行肯定会有助于该公司筹资,为多元化行动提供资金。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ountry Garden feeling its way forward, the debt restructuring progress hinging on future cashflow

债务重组首看现金流 碧桂园“摸着石头过河”

继公布具体的重组方案后,负债累累的碧桂园终带来一份迟来的业绩 重点: 去年中期亏损128.4亿元 中期总借贷2,502亿元   刘智恒 去年4月,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2007.HK)因未能赶及刊发2023年业绩报告,被迫暂停在港交所交易。根据上市条例,若停牌18个月未能复牌,上市公司将面临除牌命运。 换言之,今年10月1日前碧桂园要通过港交所的要求,否则上市地位将消失,距离死线只有九个月时间。要复牌,首要公布集团业绩,经过一番努力,碧桂园的2023年全年业绩及2024年中期业绩,终于在市场亮相。 中期仅余67亿 2023年全年收入按年下跌6.8%,亏损1,673亿元,总借贷2,496亿元﹐手头现金638亿元。 2024年中期收入同比下跌55%至1,021亿元,亏损则收窄73%至128亿元。1年内要偿还的银行借款已达1,218.5亿元,但手头现金只余下67亿元,总负债达2,502亿元,而经营现金流更是负1.85亿元。 情况未见改善,但重组开始有眉目,本月初碧桂园公布方案,与七家银行组成的协调委员会达成共识,倘能落实,重组提案可让集团大幅去杠杆,目标是减少境外债务最多116亿美元。此外,亦将债项到期时间延长至最多11.5年,并可降低融资成本,目标是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从每年约6%降低至约2%。 控股股东亦考虑,将集团未偿还的11亿美元股东贷款,转换为碧桂园或附属公司的股份。 业绩发布,意味有望复牌,而债务重组方案渐见曙光,重组路途似迈进一步。然而,事情较想象要复杂得多。 首先有外电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碧桂园主要债权人小组尚未同意境外债务重组条款,而该债权人小组占一笔104亿美元境外债逾三成。 一切还看楼市 此外,在重组方案中,未来的现金流是重中之重。公司估计在2024年至2040年间,29个国际项目的累计应占杠杆自由现金流介乎26至30亿美元。另外,2025年1月至2033年内,预期透过出售金融投资筹集约6至8亿美元。 中国内地的物业销售更是一大关键,公司预测在2024年至2039年,可用于应付境外债务的现金介乎200至250亿元。 不过,现金流是否达到预估水平,碧桂园有一套假设条件,首要是境内房地产市场逐渐复苏下,能够维持持续经营状况及正常业务营运。另外预计境内项目的平均售价,2025年只出现低位数下降,2026至2032年实现中低位数增长,并于2033年增长稳定在低个位水平。 简单说,前提是房地产市场能否逐渐复苏,另外要看债务重组方案,能否获各方债权人接受。 后面一点现时似有明确方案,虽仍未获所有债权人接纳,但起码迈前了一步。反之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最难估量,目前内地楼市仍然疲不能兴,今年售价是否只有轻微下降,以及未来几年又可否增长,没人可回答,即使中国楼市好转,实际情况对碧桂园未必乐观。 销售急萎缩 债务缠身下,市场担忧碧桂园能否如期交付,即使有意置业者,都避开高风险的企业,未必考虑碧桂园项目;何况全国开发商也要卖楼,楼市充斥庞大供应,买家选择多的是。 过去几年,碧桂园的销售可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每况愈下”。2021年销售达5,580亿元,2022年同比下跌36%至3,575亿元,2023年跌51%至1,743亿元,去年更暴跌73%至只有472亿元。可见销售并不乐观,纵使去年政府不断推出稳定楼市措施,碧桂园受惠程度似有限。 事实上,去年9月碧桂园核数师罗兵咸永道辞任,由中汇安达接任。罗兵咸的辞任函中指出,迟迟未能推进财务报表的工作,因要等待碧桂园提供数据及文件,包括集团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有关在建及完工物业的减值评估,以及应收款的损失评估。换言之,对现金流的预期,当时似没有充足资料引证。那现时集团对现金流的预算,准确程度又有多高? 按目前情况,碧桂园即使能复牌及债务重组获通过,能否持续前行,要视资金情况,而资金又要看楼市,以及在低沉市场可否出售投资项目,一切都未能掌握在集团手中,碧桂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概要:任命CEO兼派特別息 斗鱼息诱投资者

这家直播游戏平台在其首席执行官被捕一年多后公布新领导层,目的希望克服多方面的挑战 余特莉 在线直播游戏平台斗鱼控股有限公司(DOYU.US)周四任命一位新的联席首席执行官,填补长时间的领导真空。同时,公司宣布巨额特别现金分红,希望引投资者购买其股票。  公司表示,任思敏将担任联席首席执行官,即时生效,填补自2023年11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少杰被捕后的管理层空缺。当时,陈因涉嫌经营赌博和允许斗鱼平台发布色情、低俗及其他敏感内容而被拘留。  此后,一个临时委员会负责公司运营。在收入收缩的情况下,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对斗鱼的股价造成影响,公司的市值从2019年上市时的37亿美元暴跌至约2.85亿美元。  任思敏表示:“鉴于我们目前的现金状况和战略商业计划,我们将继续专注提高运营效率,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和运营环境中的挑战,以支持公司的长期发展。”  任于2021年6月加入斗鱼,曾担任副总裁,负责项目管理和合规。  任思敏被任命的同一天,斗鱼还宣布派发每股9.94美元的特别现金分红,等于公司周三收盘价的80%。在这两项公告发布后,斗鱼的股票在周四交易中飙升27.7%,达到15.69美元。过去12个月,其股价几乎翻倍。  这并不是斗鱼第一次分发特别股息。去年7月,公司宣布类似规模的每股9.76美元的特别现金分红,几乎相当于当时约18美元股价的一半。  腾讯支持的斗鱼由陈少杰于2014年创立,在2019年美国IPO时因直播游戏的强大人气而蓬勃发展。然而,公司面临来自虎牙(HUYA.US)、快手(1024.HK)和哔哩哔哩(BILI.US; 9626.HK)等对手的激烈竞争,政府对未成年人游戏的限制也对其业务造成了打击。最近,经济放缓也导致直播粉丝减少开支。  所有这些因素对斗鱼造成了影响,过去三年其业绩屡次未能让投资者满意。去年的第三季度,公司报告收入同比下降21%,降至10.6亿元(约合1.515亿美元)。其核心直播收入同比暴跌34.7%,降至7.52亿元,主要由于总付费用户和每用户平均收入的下降。其季度调整后净亏损为3,980万元,而一年前的调整后利润为7,190万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iniso

发行5.5亿美元股票挂钩证券 名创优品海外重金开路

转型成功的名创优品,近期宣布发行5.5亿美元股票挂钩证券,加快海外扩张脚步 重点: 公司发行股票挂钩证券5.5亿美元,并订立看涨期权价差交易 第三季度,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则增长39.8%至18.1亿元    李世达 “谷子经济”(Goods Economy)在中国大行其道,积极开发IP产品的快时尚设计师品牌名创优品(9896.HK; MNSO.US),正在加快海外拓店的脚步。近日,公司宣布发行本金总额为5.5亿美元(约42.9亿港元)、2032年到期的股票挂钩证券,期限7年,票面年利率为0.5%。 根据公告,证券兑换的初始行使价定为64.395港元,较前一个交易日(1月6日)收市价格溢价26.14%。由于发行股票挂钩证券通常意味着摊薄股权,对股价带来压力。因此消息公布后,名创优品股价下跌5.2%,过去一周则下跌了12.44%。 不过,名创优品实际上已为摊薄效应预作准备。根据公告,公司将订立看涨期权价差交易,包括下限看涨期权及上限看涨权证。下限看涨期权由对手方授予名创优品看涨期权交易,由名创优品酌情行使,行使价为每股64.395元,与上述股票挂钩证券行使价相同。 至于上限认股权证,则由名创优品授予看涨期权价差对手方,由对手酌情行使;行使价为每股约102.1元,较名创优品前一个交易日的收市价51.05元,有高达100%溢价。 公司表示,是次交易集资净额约4.57亿美元,相当于约35.54亿港元,其中50%将用于海外门店网络扩展、供应链优化与发展、品牌建设及推广、额外海外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另外50%用于股份回购。 野村认为,本次集资有助公司增长及股东回报,因此上调美股目标价7%,由26.3美元升至28.1美元,维持“买入”评级。花旗则持不同看法,认为相关证券结构复杂,或会令投资人困惑,在股价高位下发行,将令市场产生短期负面情绪。 前三季海外收入增长近四成 与半年前相比,名创优品市盈率(P/E)从19倍增长到24倍,已高于无印良品品牌运营商良品计划(7453.T)的22.5倍,以及BJ批发俱乐部(BJ.US)的23倍,显示市场持续正面看待公司的发展策略。 根据第三季度业绩,名创优品收入按年升19.3%至45.2亿元,经调整净利年增6.9%至6.8亿元。期内,毛利率按年提升3.1个百分点至44.9%。最大亮点仍在于海外增长,按市场划分,内地业务收入按年增长8.7%至27.1亿元;海外业务收入则增长39.8%至18.1亿元。 2024年前三季,名创优品门店增至7,186间,按年净增773间,当中海外新增门店占449家,占比接近六成。目前,内地门店共有4,250,当中仅29间为直营店,其余4,221均为加盟店;海外门店则共有2,936间,直营及加盟店分别为422间及2,514间。 公司业绩的成长与惊人的拓店速度,与当前低迷的消费环境显得格格不入。对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叶国富来说,这种发展似乎早有预料。 名创优品的逆势增长,显然受到去年爆火的“谷子经济”所带动。“谷子”由英文“Goods(商品)”音译而来,指的是带有二次元IP的徽章、玩偶、公仔、立牌等衍生周边产品。尽管这些产品制造成本不高,却因搭载动漫IP而具备收藏价值甚至情绪价值,广受二次元爱好者的欢迎,一些限定产品在二手市场甚至可炒到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价格。 兴趣消费赛道 叶国富很早就看到这股潮流。他曾在一次讲话中说,“消费目的是什么?是开心,是美好,更是愉悦的体验”按照他的定义,消费者已从低价消费、性价比消费进化到“兴趣消费”,现在的消费者不只看商品功能,更看重商品带来情感和情绪上的价值。 因此他将原本定位为低价杂货店、被批评为山寨大创百货(DAISO)的名创优品,转型为IP联名集合店,大手笔搜集迪斯尼、史努比、芭比、哈利波特、宝可梦等上百个IP角色授权,复制在马克杯、绒毛玩偶、枕头、发夹、文具等各种用品上,让消费者乐此不疲地掏腰包买单。 他们还发现,全球消费者在IP商品上的价格敏感度更低。在中国,门店客单价约为38元,但在美国却可高达150元。因此增加海外门店数量、签约更多IP,就是再明确不过的目标。 名创优品看好“兴趣消费”与“谷子经济”的成长潜力,正在加速海外扩张的脚步,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令他们开心的产品。只要顾客开心,股东就会更开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