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S 2390.HK

最新:网上问答网站知乎(ZH.US: 2390.HK)周三公布,今年三季度录得2.79亿元净亏损,比去年同期的3亿元收窄7.1%。

利好:受订阅会员数量持续增长带动,该公司的付费会员收入同比大升39.2%至4.67亿元,引领整体收入增长12.1%至10.22亿元。

值得关注:由于研发开支、销售开支与行政开支同步增加,该公司的总营运开支增加24.3%至8.99亿元,以致其经营亏损上升25.6%至3.5亿元。

深度:知乎被称为“中国的Quora”,分别在2021年及2022年在纽约及香港上市。该公司以往依赖广告营收,近年努力拓展其他收入来源,例如提供优质内容和订阅服务的付费会员业务,并取得优异成果。此外,知乎凭借收购职业教育业务,并提供多元化在线课程,其“职业培训”新板块收入持续上升,以今年首三季度为例,便大增142%至3.96亿元。

市场反应:知乎的港股周四大挫,中午收盘跌8.1%至13.98港元,创52周新低。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Creatily makes 3D printers

以平价3D打印机为卖点 创想三维闯关港交所

这家公司已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着力打造单价低至199美元3D打印机的大众级消费市场 重点: 拟赴港上市的创想三维通过十年变革,将消费级打印机价格从4,000美元以上压缩至199美元的低点,实现3D打印技术普惠化 尽管毛利率显著低于西方同业,这家3D打印机制造商去年仍实现8,900万元净利润    陈竹 3D打印机制造商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业故事,源于中国制造业对极致成本控制的偏爱。公司的四位联合创始人初识于某3D打印展会,他们共同观察到:当时市场由昂贵的工业级设备主导,仅有一两个品牌生产消费级产品,且多为进口设备,单台售价高达30,000至40,000元(约合4,178美元)。 联合创始人刘辉林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是此类畸高价格促使四人于2014年创立公司,以“让3D打印技术走进千家万户”为使命。如今,这家企业正将其“从零打印”的创业故事推销给投资者。上周,其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文件。 创业十年之际,该公司已基本实现“全民3D打印机”的愿景。总部位于深圳的创想三维设备起售价低至199美元,跻身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最大厂商之列。其大刀阔斧的降价策略推动3D打印技术普及化进程,使全球个人消费者、教育机构及小微企业皆能触及该项技术。 申请文件显示,创想三维计划募资以强化研发实力,并深化拓展海外市场,后者已是其重要收入来源。虽然具体募资目标尚未公布,但选定中金公司作为独家保荐人显示本次发行规模可观,或募资逾1亿美元。 创想三维的财务表现印证消费级3D打印市场整体扩张态势。该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3亿元跃升至去年的23亿元,近乎翻番。上市文件显示,强劲增长势头延续至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攀升29%至7.08亿元。 头部之争暗流涌动 相较西方同类产品,创想三维具备显著价格优势。其3D打印机价格区间覆盖199至1,499美元,同时提供起价3,400美元的专业级系列。设备应用场景广泛,涵盖灯具、玩具等生活用品制造,乃至假牙、齿科模具等医疗产品生产。 极致压缩成本的底气源于中国制造体系加持,使创想三维较国际对手获得显著成本优势。政府强力扶持亦功不可没,2015年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已将3D打印列为关键战略产业。 政府通过直接补贴、税收减免、企业采购3D打印技术专项补贴等多元渠道提供支持。此类举措是中国通过国家协同发力抢占新兴技术制高点的整体产业战略组成部分。不过,这类扶植也引发西方政府异议,指责其赋予中企非对称优势,且常导致产能过剩。 中国的战略成效有目共睹。目前,中国企业已主导3D打印机入门级领域。据科技媒体Tom's Hardware七月援引研究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数据,2024年定价低于2,500美元的入门级3D打印机市场中,中国制造商占据95%的份额,形成市场垄断。 Tom's Hardware报告显示,创想三维以39%的市占率位居全球入门级消费市场最大供应商。但该公司招股书引用的第三方研究略有差异:创想三维被定位为2024年全球第二大厂商,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份额达16.9%,全球出货量700,000台。招股书未明确其“消费级3D打印机”分类的具体价格区间及市场定义,这或是数据偏差的根源。 低价策略必然压缩毛利率,这恰是中企基于市场占有率优先战略长期秉持的竞争哲学。过去三年,创想三维毛利率徘徊于28.8%至35.2%区间,显著逊于西方同业。以美国3D打印巨头Stratasys(SSYS.US)为例,其最新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毛利率达47.7%。 低毛利下持续盈利 尽管毛利率承压,创想三维仍保持盈利韧性:去年净利润8,900万元,今年一季度净利达8,200万元。该数据证明其牺牲毛利仍可持续盈利的能力,折射出卓越运营效能与坚实市场需求。 然而,创想三维的中国消费级3D打印机龙头地位正遭受本土新锐厂商冲击。拓竹科技、闪铸科技及智能派等竞争对手同样甘于利润换市场。尽管申请文件显示,创想三维2020-2024年累计出货量居首,但单年数据显示去年已退居次席。这表明其增速落后于部分同业,预告着中国3D打印市场或将成为新一轮“价格血拼”的战场。 申请文件虽未明示2024年市场魁首,但其描述直指拓竹科技。后者的迅猛崛起令创想三维如芒在背:这家同样扎根深圳的企业由全球最大无人机厂商大疆前高管於五年前创立,意味着其在技术资源与资本圈层面或具深厚背景。 尽管竞争加剧,3D打印产业仍处技术快速迭代的早期阶段。创想三维预见巨大增长潜力:第三方预测显示,消费级3D打印机出货量将从2024年的410万台激增至2029年的1,34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26.6%。 Stratasys当前市销率(P/S)仅1.24倍的低位,或反映市场对其近两年收入下滑及持续亏损的担忧。若适用同等估值倍数,创想三维估值约4亿美元。但鉴于其持续强劲的营收增长与盈利能力,投资者或给予更高溢价。 虽然创想三维推动3D打印平民化的贡献值得称道,但低价机型必然伴随微薄利润。潜在投资者将密切关注其能否在高阶机型市场同步提升竞争力。实现这种平衡布局,或助其在日趋拥挤的赛道中突围制胜。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ecret to Tingyi's interim profit: price hikes

康师傅中期盈利赢在两个字:加价

主打方便面及饮品的康师傅,受惠于价格调升,中期收入微降但盈利却有理想增长 重点: 公司中期盈利同比上升逾两成 期内毛利率提升近两个百分点   刘智恒 康师傅一年多前兵行险着,先在2023年11月将饮品零售价格上调17%至25%,又在去年5月调升方便面价8%。基于当时中国内地经济疲态毕现,人们消费意欲低迷,对价格出奇地敏感,市场认为康师傅的决定十分冒进,随时因加得减。 消费者更频频吐糟,批评之声此起彼落:“涨呗,以后不喝了”、“没想到有一天,统一竟然成了康师傅的平替”,消费者被刺痛之余,有人就用脚投票,不再买康师傅的面,不饮康师傅的茶。 在一片痛骂声下,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0322.HK)今年中期却派出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表,并向市场证明,加价的决定正确,公司下了一着好棋。 截至6月底,康师傅的收入接近401亿元,同比下跌2.7%。收入虽微跌,盈利却出奇地升近21%至22.71亿元。撇除一次性出售附属公司收益,核心盈利升12%至21.1亿元,要知道康师傅这类传统行业及已成熟的企业,有双位数的增长,实在不简单。 对于盈利上升,康师傅归因于成本结构的优化及运营效率提升,令整体毛利率增加1.9个百分点至34.5%。而毛利率得以拉升,与近年加价不无关系。虽然调升价格后令产品销售轻微下跌,但毛利率的增加,能提升整体利润。 收入跌盈利升 公司两大核心业务,就方便面而言,上半年收入134.65亿元,同比下跌2.5%,但因产品升级调价,毛利率同比升0.7个百分点至27.8%,最终让方便面上半年的股东应占溢利上升11.9%至9.51亿元。 饮品方面,上半年收入按年亦下跌2.6%,但因2023年底的加价,以及管理效能提升,毛利率上升2.5个百分点至37.7%,推动饮品的股东应占溢利大升19.7%至13.35亿元。 公司财务稳健,截至6月底的银行存款及现金(包含长期定存)达194.91亿元,较去年底增加近35亿。扣除有息借贷150.2亿元,净现金达44.74亿元。 虽然康师傅在上半年表现理想,但别对公司前景有较大寄望,毕竟这类成熟的企业,在中国内地发展多年,市场占有率几已大定,蹭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的时代也已过去,盈利每年能有轻微增长,已属有所交待。 康师傅亦深明此道,今天要吸引投资者,主要是派高息,此之所以公司近年将全部盈利派予股东,除了是反馈股东支持外,实也反映公司发展成熟,未能找到新的发展,不用保留大量资金,倒不如将现金悉数派发。 短期难再加价 在市占率已不易进一步拓展之下,最能推升公司业绩的方法就是提升产品价格。然而,康师傅主打的是基层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十分高,除非迫不得已,公司轻易调升价格不易。而之前调升饮品及方便面售价时,消费市场的骂声不绝于耳,产品销量因而下调,只不过跌幅并非太大,加价后也能抵销销量下跌的影响。 事实上,集团在近一年多时间,先后将饮品及面食价格调升,未来两年甚至三年时间内,并不容易再提价,否则随时得不偿失,被消费者离弃,进而影响销量,到时加了的价格,也未能弥补销售下跌带来的损失。 另外,康师傅此次盈利能增长除提价外,原料价格的下跌也应记一功。然而原料价格的波动,并非公司可掌控。财报显示,白砂糖、面粉及聚酯粒的价格均有所下跌,但最主要的原料棕榈油价则持续上升,今年上半年同比升幅达24%。若棕榈油价续向上,势将加重康师傅成本。 投资者不买账 确实,市场也未看好康师傅的长线投资价值,公布中期业绩后,股价翌日一度下跌6.2%,收市收窄至跌1.75%,报11.2港元。 康师傅的预期市盈率近15倍,对手统一(0220.HK)的预期市盈率为17倍,旺旺(0151.HK)则是14.5倍。康师傅在行业估值只属市场水平,吸引力有限。业绩公布后,里昂证劵表示扣除公司一次性收益后的盈利,较其预测低2%,并认为市场竞争格局和饮料复苏存在不确定性。花旗也指康师傅持续疲弱的收入,迭加市场份额不断流失,让投资者感到忧虑。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talPi scores landmark deal

拿下AI新药研发最大订单 晶泰科技市值升至​​300亿港元​​

交易方DoveTree的创立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Gregory Verdine,他是化学生物学领域的权威学者,曾提出“drug the undruggable”(靶向“不可成药”靶点)理念 重点: 低首付加上高里程碑付款是AI制药风险定价的惯例,低首付可让合作方降低早期风险 晶泰科技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因其年度营收越过2.5亿港元门槛,成功摘“P”    莫莉 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企频签大额对外授权订单,三生制药以​​12.5亿美元首付款​​将PD-1/VEGF双抗授权给辉瑞,创下国产创新药首付新纪录,恒瑞医药与葛兰素史克达成最​​高120亿美元​​战略合作,AI制药领域也同样传来捷报。上周二晚间,晶泰控股有限公司(2228.HK)宣布已于2025年6月底与美国创新药企DoveTree完成总订单规模约59.9亿美元(430亿元)的管线合作签约。 根据协议内容,晶泰科技将利用其基于“AI+机器人”的端到端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为DoveTree选定的多个主要针对肿瘤学、免疫及炎症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代谢失调领域的靶点,发现和开发小分子及抗体类候选药物, DoveTree独家享有相关药物全球范围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晶泰科技称,已收到协议约定的首付款5100万美元。协议签署后180天内,晶泰还将获得4900万美元的阶段性付款​​,未来还将获得最高58.9亿美元的潜在监管里程碑及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产品年度净销售额的潜在个位数百分点的特许权使用费。以订单总规模59.9亿美元计算,此次合作创下了人工智能新药研发(AIDD)领域订单规模的新纪录。 消息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晶泰科技在开盘之初飙升近23%,股价创2月25日以来新高,全日收涨12.42%,总市值近300亿港元。晶泰科技股价在此后接连回调,截至8月8日收盘,三日的累计涨幅收窄至7.72%。 此次合作的交易对手DoveTree是一家美国创新药企,利用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创新研发范式结合生物学的基础科学,专注于重大疾病领域“first-in-class”(首创新药)管线的开发及临床转化。DoveTree的创立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Gregory Verdine,他是化学生物学领域的权威学者,曾提出“drug the undruggable”(靶向“不可成药”靶点)理念。他是杰出的连续创业家,由他创立或共同创立的十余家生物科技公司中,有五家已经成功上市,由Verdine教授主导推进的3款药物已经获得FDA批准。 针对此次合作,晶泰科技董事局主席温书豪表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彻底改变药物研发的效率与成功率挑战、带来关键的范式升级。Gregory Verdine 教授及 DoveTree 拥有丰富的药物研发成功经验与精准的市场眼光,与晶泰科技的平台能力高度互补,双方优势的协同将加速具有挑战性的创新靶点的研发突破。 有望在2027年扭亏为盈? 尽管1亿美元的首付款在整体近60亿美元的订单中占比偏低,但是低首付加上高里程碑付款是AI制药​​风险定价的惯例。因为​​AI新药研发项目大多处于​​临床前阶段​​,成功率偏低,低首付可以让合作方降低早期风险,而且AI新药研发项目属于“技术+服务”模式,其价值随研发进展释放,绑定具体成果的高里程碑付款可以确保技术价值经实证后才支付大额款项。 今年上半年,晶泰科技已经与多家医药企业达成合作,包括:6月底与生物制药巨头辉瑞扩大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全新一代的分子模拟平台以驱动新药研发;4月,与血液制品领域上市公司派林生物(000403.SZ)签署总规模约1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加速血液制品及其他药品研发等。晶泰科技甚至出海到阿联酋,共同建设中东地区首个自动传统药物现代化研发实验室,首期投资 3000 万美元。 作为首家根据18C规则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晶泰科技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因其年度营收越过2.5亿港元门槛,成功摘“P”,“P”是港交所对未商业化公司的特殊标记。根据2024年财报,晶泰科技的营收同比增53%至2.66亿元,其中下半年的同比增速更是达73%,经调整净亏损收窄至4.57亿元,同比减亏12.5%。晶泰科技收入主要来自于两部分,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约为1.63亿元,以及药物发现解决方案,约为1.04亿元。 中邮证券的研报称,晶泰科技利用其基于AI+机器人的端到端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近期获上亿美元的大订单,未来具有数十亿美元的销售潜力,其商业模式初具雏形,颠覆传统研发范式打开市场空间。研报认为,公司作为AI…
Yalla is a gaming company

雅乐科技借中核游戏开新篇章

这家中东社交媒体与游戏公司计划于本季度推出首批两款中核游戏,后续还将发布自主研发的“肉鸽”游戏 重点: 雅乐科技披露将在九月前推出两款自研中核游戏,年末将追加一款自研作品及授权游戏 自三月以来,这家主营社交媒体与休闲游戏的公司股价已翻倍有余,投资者押注中核游戏新战略将激活雅乐营收增长    阳歌 历经逾年筹备打磨,中东及北非地区领先社交媒体与游戏企业雅乐科技(YALA.US)即将迎来崭新阶段。 据其周二发布的最新季报显示,成立九年的雅乐依托聊天服务与休闲游戏吸引地区用户,截至六月末平台月活用户(MAU)超4,240万。公司也开始尝试更硬核的游戏领域,旨在开拓新增长极——聚焦那些愿为游戏重金投入的玩家群体。 最新财报披露,公司正整合中东及北非地区的市场优势资源(包括渠道分发、文化认知及本土人脉),同时将积淀的经验运用于本季度即将发布的两款中核游戏。同时规划年内向硬核玩家推出更多新作,并暗示未来可能对旗下Yalla Ludo休闲游戏平台进行革新。 当前业绩延续了近年趋势:成熟业务获个位数营收增长;效率提升与成本管控驱动利润强劲增长;公司今年启动激进股份回购,可能会突破原定5,000万美元回购目标。 市场热度催动雅乐股价自三月起翻倍飙升。不过周二季报发布后股价下挫4%,或显露投资者对中核游戏面世日渐迫切的期待。尽管经历了大涨,其美股存托凭证(ADS)的市盈率仍在10倍左右,略低于体量相当的Pinterest(PINS.US)的12倍估值,较大幅落后网易(NTES.US; 9999.HK)的19倍市盈率。若新游首战告捷,股价仍有上行空间。 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中透露,本季拟推的两款“三消”类中核游戏已进入“最终调优阶段”,并强调两款产品瞄准“差异化用户圈层”。公司同时宣布将于第四季度推出自研“肉鸽”游戏。 雅乐早前披露正与第三方开发商合作,拟借助在中东地区的优势,通过授权协议引进游戏。该战略初见成效,公司透露旗下分发部门正筹备发行某开发商的硬核游戏,但未明确时间表。 雅乐科技董事长杨涛在财报电话会中表示:“未来将持续完善游戏业务战略,强化外部合作与分发能力,有效推进产品矩阵多元化。” 加速信号 公司最新财报多维度显露游戏业务扩张迹象。最显著体现为当季研发开支激增28.6%,主要源于游戏开发团队扩容。 市场正密切关注中核新游创收能力。而现有休闲游戏表现强劲:二季度收入劲增17%至3,070万美元,创2023年四季度以来最高增幅。 游戏及聊天业务合力贡献本季总收入8,46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8,120万美元增长4.1%。公司预测三季度营收在7,800万至8,500万美元区间——需指出其财报预测一贯保守,实际业绩常超预期且幅度可观。 当焦点聚集中核新游时,杨涛同时暗示旗下Yalla Ludo休闲游戏或将变革:“本季正值雅乐创立九周年。作为旗舰产品及中东及北非领先的休闲游戏平台,Yalla Ludo生命周期有望延至10-15年或更久。”他补充称公司正探索布局在线本地服务,但未透露细节。 雅乐还通过与迪拜经济旅游局联合品牌活动及最新ESG来彰显其本土化战略布局。 除游戏研发投入增加外,公司在多数领域严守财务纪律,助推季度净利润率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至43.2%。净利润增速因而远超营收,同比增长16.4%至3,650万美元(上年同期:3,140万美元) 公司同步更新激进的股票回购计划,该计划或是其近期股价的重要支撑要素。其曾计划2025年回购约5,000万美元ADS,财报电话会披露上半年已完成4,100万美元回购。杨涛就此表态:“公司预计将达成甚至突破全年目标。”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