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783.SHE
Three Squirrels fitting well with the “domestic demand” theme, on track to become the first “A+H” listed stock

内地创业板上市的零食股三只松鼠,已递交上市申请文件,部署来港上市

重点:

  • 三只松鼠是内地最大在线零食企业,坚果产品占收入逾五成
  • 内地零食市场高度分散,人均开支远比发达国家低

白芯蕊

中美贸易战加剧,难免影响实体经济,为减轻对经济影响,中央提出全方位扩大内需,主打零食的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300783.SZ),不单拥有内需概念,也趁港股近期气氛好转,最近亦递交上市申请文件,部署在香港挂牌,有望成为首只“A+H”休闲食品股。

三只松鼠于2012年成立,由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章燎源创办,集团以坚果、零食等休闲食品的研发、分装及销售为主营业务,更借助互联网渠道迅速崛起,2019年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同年三只松鼠总收入超过100亿元。集团目前最大股东是章燎源,持有公司42.04%股权。

复合增长料增至5.5%

内地零食市场商机庞大,2019年中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08万亿元,到2024年更增至1.34万亿元,即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4%。在零食持续创新及对更健康食品需求推动下,调研机构灼识咨询估计到2029年中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会提高至1.76万亿元,即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5.5%。

零食通常指在正餐之间食用的小份包装或散装食品,特质是方便食用、易于携带及满足饥饿感或食欲,零食可分坚果种子零食、香脆休闲零食、饼干、糖巧零食、烘焙零食、肉制品零食、果类零食、调味面制品、婴幼儿零食等类别。

整个零食产业链分上、中及下游,上游涉及原材料,包括农牧产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及包装材料。中游涉及品牌运营,例如中外零食品牌商,下游则通过在线或线下销售渠道,向消费者进行销售。

三只松鼠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零食企业,也是中国最大在线坚果、在线烘焙零食及在线肉制品休闲零食企业,截至2024年12月底止,集团已提供超过1,000个SPU(标准产品单位),当中坚果为集团主要业务,2022至2024年便占集团总销售额超过五成,去年坚果收入达53.66亿元(占总收入50.5%),按年增40.8%,毛利有12.87亿元(占集团总毛利50.9%),按年升46.3%,带动集团2024年总收入及股东应占溢利按年升49.3%及85.5%,达至106.22亿元和4.07亿元。

为扩大坚果业务优势,三只松鼠计划兴建六座新加工工厂,涉及金额2.3亿元,当中四座会在今年投产,两座则在明年投产,连同现有22条生产线,年总产能将达6.35万吨。

上市集资有利并购

尽管三只松鼠业务增长强劲,但中国零食行业仍高度分散,大量白牌占据较多市场份额,以2024年零售额计,排名前五位和前十位的公司,分别占总市场份额的5.9%及10.4%,作为一间超过100亿元市值的公司,三只松鼠去年市占率却只有1.04%,因此随着完成香港集资后,将有能力吞并对手,进一步壮大业务。

再者,中国人均休闲食品消费额却比主要发达国家低。据平安证券报告指,中国休闲食品人均开支只有87美元,较美国人均开支400美元低78.3%,也比英国、日本及韩国每年328美元、287美元和228美元少一大截,意味未来中国休闲食品人均开支仍有大幅上升空间。

值得留意的是三只松鼠销售手法相当特别,集团会制作一系列以三只松鼠为主角的电视节目、短视频、主题曲及互动活动,以深化品牌形象及与消费者的联系,同时亦提供三只松鼠特色商品,进一步提高三只松鼠IP知名度,实行“娱乐化战略”,通过品牌IP化、植入手法及周边产品开发,从而拉近消费者距离,创建立体化品牌形象。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健康关注和意识日益增强,集团亦在2020年创建小鹿蓝蓝品牌,该品牌主要针对婴幼童,目标是让婴幼童能吃到健康营养的食品及零食。不过小鹿蓝蓝仍是起步发展阶段,仅占集团去年总销售7.5%,现时仍是以三只松鼠IP销售为主力,占集团总销售的92.5%。

市场估计三只松鼠今年净利润有望再增超过四成,达到5.76亿元,目前预期市盈率为21倍,对比国际同业例如日本上市的卡乐B(2229.JP),预期市盈率约18倍,三只松鼠估值明显较高,若三只松鼠H股以目前A股估值上市,料H股上市后股价横行机会较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金沙中国第三季净收益按年升1.5%

博企金沙中国有限公司(1928.HK)周四公布第三季财务情况,净收入按年上升1.5%至2.72亿美元,经调整物业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6.01亿美元,按年上升2.7%。 公司母企LVS主席兼行政总裁罗伯特·戈德斯坦表示:"我们财政实力及领先同业的现金流量,继续支持公司在澳门及新加坡两地的投资及资本开支项目。" 澳门威尼斯人期内娱乐场的净收益,按年下跌2%至5.43亿美元;澳门巴黎人跌13.8%至1.63亿美元,澳门金沙跌9.6%至6,600万美元;澳门百利宫更跌27%至1.32亿美元。旗下各娱乐场中,只有澳门伦敦人上升55%至5.25亿美元。金沙在澳门的酒店入住率跟去年同期相若,平均超过95%。 金沙中国周四开市升1.1%报18.63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跌逾一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TD Coffee

从提神到品味:中国即饮咖啡进入高质量竞争时代

中国即饮咖啡市场高速成长,从提神饮品演变为生活方式象征    头豹研究院 近年来,中国即饮咖啡市场呈现显著扩张趋势。在便利店、商超和电商渠道推动下,即饮咖啡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随手饮”,从提神需求延伸至健康管理与生活方式表达。品牌纷纷在配方中融入低糖、低脂、功能化元素,迎合健康导向。 同时,精品化趋势加速渗透,产品从单一口味拓展至冷萃、拿铁、燕麦奶等细分品类,包装设计更具质感,满足消费者对品质与个性化的需求。中国即饮咖啡市场正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即饮咖啡是可直接购买并饮用的预制咖啡饮料,与速溶与现磨并列为三大类别。其市场的迅速成长反映出消费者行为的深刻转变——从社交饮品到日常必需品,再到生活方式符号,折射出中国消费结构的多元化。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即饮咖啡零售收入从2020年的120亿元增至2024年的2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高于饮料行业整体增速。线上销售成为主动能,占比由9%升至35%。 新世代消费力量正在重塑咖啡市场 抖音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咖啡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110%,带货品牌和带货商品数量分别增长142.9%和380.3%。直播电商降低尝鲜门槛,即时零售提升便利度,内容电商场景化营销激发需求,形成强劲的线上爆发力。 在竞争格局上,中国即饮咖啡正处于高速增长与激烈变革期,从国际品牌主导转向本土与国际多元混战。第一梯队为雀巢(NESN.ZU)与星巴克(SBUX.US),合计占市场六成;第二梯队包括农夫山泉(9633.HK)、统一(0220.HK)、可口可乐(KO.US)等品牌旗下的咖啡产品,以健康与性价比策略突围;新锐品牌则凭创新产品和数字行销快速崛起。 渠道策略呈现明显分化。国际品牌依赖商超与酒店渠道,本土品牌积极布局电商与会员制零售,如隅田川1L装在线上销量占比超六成,农夫山泉则深耕山姆会员店,反映消费场景的重构。 健康功能性延伸成为产品升级的主要方向。消费者健康意识觉醒,即饮咖啡品牌纷纷加码功能性成分添加,推出满足细分需求的专业化产品。该类精准营养策略不仅提高产品溢价能力,还创造了与传统现磨咖啡的差异化卖点。 地域风味定制化体现了即饮咖啡本土化的深度发展。品牌结合区域饮食偏好开发特色口味,如云南小粒咖啡与本地水果融合款、花椒咖啡和冻梨咖啡等小众风味,使产品成为情感联结的载体。预计未来,具有地域特色的即饮咖啡产品占比将从目前的15%提升至30%,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包装形态与技术革新不断突破即饮咖啡体验边界。传统瓶装、罐装之外,咖啡粉、咖啡胶囊、咖啡浓缩液等多种形态竞相涌现。 无糖/低糖产品也已从市场差异化选项变为基础标配。叮咚买菜平台数据显示,87%的大瓶装咖啡销售来自无糖版本,三年前仅为50%左右。健康标配化趋势正在重塑整个即饮咖啡市场的基本格局,迫使传统甜味奶咖产品转型退出主流市场。 成分与配方创新反映即饮咖啡向专业化、精品化发展的趋势。品牌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咖啡+糖+奶基础配方,而是引入精品咖啡思维,强调豆种来源、烘焙度和萃取工艺。同时,成分配比也更加科学化,使用天然甜味剂替代人工甜味剂、添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在健康化与精品化双轮驱动下,即饮咖啡市场正迈向高品质竞争阶段,品牌唯有兼顾健康属性与品质体验方能脱颖而出。 头豹研究院中国是行企研究原创内容平台和创新的数字化研究服务提供商,拥有近百名资深分析师,联系方式:CS@leadleo.com 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咏竹坊立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老铺黄金折让4.5%配股筹27亿港元 用于增加黄金储备

珠宝零售商老铺黄金股份有限公司(6181.HK)周三公布,以每股732.49港元配售约371.18万股新H股,较前一日收市价767港元折让约4.5%,预期净筹27.07亿港元。此次配股占扩大后H股及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2.59%及约2.1%。 公司表示,筹资所得七成将用于增加黄金存货储备,以应对圣诞、元旦及春节等销售旺季;一成用于门店拓展及现有门店优化与扩建;余下两成则用作补充流动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包括人才引进与营运支出。 老铺黄金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251%至123.5亿元,期内利润同比增285.8%至22.67亿元。公司曾于5月配股筹资约26.98亿港元,截至9月底结余约1,000万港元。 公司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707.5港元,跌7.7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六福第二季度销售表现理想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公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销售表现,截至9月底止,与首季度比较,整体零售值环比升18%、零售收入升15%,同店销售升10%。 六福于香港、澳门及海外市场的零售值及零售收入均按年升13%;内地市场第二季零售值按年升 20%。另外,香港同店销售较首季上升10%,澳门上升15%,海外市场上升13%。 公司在香港市场的黄金产品第二季度平均售价,由去年同期的12,600 港元升 27%至16,000 港元,而定价首饰产品则由4,800 港元升 27%至 6,100 港元 周三六福开盘跌0.6%报25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从低位上升逾9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