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1.HK
Laopu Gold Pivots to Hong Kong After A-Share Market Challenges

两次申请深圳A股上市无功而还下,老铺黄金将目光转向香港市场,近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文件

重点:

  • 老铺黄金去年赚4.16亿元,较2022年升3.4倍
  • 公司毛利率远高于同业,中证监曾表示质疑

      

刘智恒

金价近两年因地缘政治问题而受惠,去年底冲破每盎司2,000美元大关,踏入2024年更势如破竹,短短四个多月已升逾一成半,乘着金价持续向好,从事黄金产品设计、生产及销售的老铺黄金股份有限公司趁势再度争取上市。

公司以古法黄金为卖点,主要是结合现代设计及古典工艺去打造产品,特点是产品具有哑光、磨砂及中国古代宫廷风格,并用上至少两项中国黄金协会的传统手工艺标准,技术包括搂胎、捶揲、錾刻、镶嵌、珐琅及花丝等。

老铺黄金虽然有“老铺”两个字,但老铺其实并不老,说到创立年期,远远及不上周大福(1929.HK)的95年及周生生(0116.HK)的90年历史,在黄金行业中充其量只是一名小孩。2009年徐高明透过其创立的公司“金色宝藏”,推出首家专注于销售古法黄金珠宝的门店 ,至2014年将老铺黄金的商标注册,2016年正式成立,并将金色宝藏的黄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至老铺黄金。

根据上市申请文件,截至2023年底,集团在内地开设32家自营分店,分布13个城市,大部分为一线城市。集团的店均收入约9,390万元,按年上升达两倍。

2021年至2023年,集团的收入分别是12.65亿元、12.94亿元及31.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8.6%。并录得净利润1.14亿元、9,450万元及4.16亿元。

A股上市折戟沉沙

2020年6月时,老铺黄金已申请在深圳A股上市,至2021年不获深交所批准。2022年转用中信建投为保荐人,完成上市前辅导后,于2023年6月再向监管机构申请,但一个月后就撤回。

A股市场两次碰壁,老铺黄金将目光转而至香港市场,去年11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迟迟未获批核。这次卷土重来,准备工夫十足,集团4月时在香港广东道开设大型旗舰店,作为上市前推广宣传,增加市场认知。

事实上,近半年黄金市场大好,加上内地近年流行国潮,古法黄金更受到一定欢迎。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销售收入计算,古法黄金的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30亿元急升至2023年的1,57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64.6%,预计到2028年,规模将可达到4,21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1.8%。

毛利率一骑绝尘

在有利的大环境下,老铺黄金去年交出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表,盈利按年大增逾三倍。不过,市场就对于集团忽然好起来的表现有所怀疑,其中最引人争议是毛利率。2021年的毛利率为41.2%,其后两年均为41.9%。而同业如周大福最新业绩只是24.9%,周生生及六福(0590.HK)等,也是在27%水平。大家感到奇怪,为何行业龙头都是在百分之20多的水平,老铺黄金有何能耐做出如此高的毛利率?

质疑之声亦非无的放矢,集团首次申A股上市时,中证监其中一大疑问,就是针对老铺黄金的毛利率,认为与市场同业比较,似乎有不合理地偏高。老铺黄金解释,因为以古法打造黄金,工艺水平远较一般金饰为高,故售价可相应提升,毛利率遂能处于较高水平。

周转日数大降百五天

另外,对于老铺黄金的存货周转天数,市场也有疑问,2021至2023年间,集团的周转天数分别为357、383及205天。从最近一年的205天看,相对于六福中期业绩公布的190天接近,更较周大福的312天为优,按理没问题。

然而市场就指,为何集团去年的存货周转天数,可大降超过五成,是否为上市作准备,将账目作出调整。毕竟其它同业的周转天数较稳定,而老铺黄金却突然大幅转好。老铺黄金解释,主要是2021及2022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而去年疫后复常,加上销售增长提升,令销售天数得以大减。

老铺黄金去年存货量总金额大升,达到12.67亿,较2022及2021分别高57%及64.5%,我们可以理解之前是受疫情影响,去年业务改善,集团要准备更多存货量。但问题是业务大幅增长的时候,经营现金流反倒录得负数,去年现金净流出2,920万元,相反2021及2022年分别有净现金流入1.02亿及1.48亿元。集团解释,其中一大原因是存货及贸易应收款增加所致。

老铺黄金去年业务增长及数据均表现亮丽,具有一定投资价值,但也有一些审慎的投资者提出问题,为何你做到,行业龙头反做不到?正如英文有一句话:Too good to be true。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微创机器人销售强劲 今年股价爆升2.5倍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三公布,截至公告日止,集团旗下的腔镜、骨科、血管介入等核心产品的订单量,累计超过170台。 当中集团的核心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的订单已超过百台,全球装机近80台,居国产品牌首位。公司强调,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已进入全面加速阶段。 图迈是首个进入海外市场的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海外订单突破60台,装机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共40个国家及地区。 周四微创机器人开盘跌近1%报32.86港元,年初至今公司股价升近两倍半。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re-made food

上菜太快也有错? 预制菜的中国式矛盾

预制菜让餐饮变快,也让信任变薄。从太二到西贝,工业化的餐桌革命能否被以美食自豪的中国食客吞下?    李世达 如今在中国吃饭,一道菜上桌太快,总会有人怀疑它是“预制菜”。 不少知名餐饮集团正面对预制菜的批评。西北菜餐厅西贝莜面村近日被揭发使用中央厨房制作的半成品,引发全网围攻。餐饮行业的标准化神话顿时变成信任危机。中国人对预制菜的反感几乎是条件反射,标准化、工业化的集体制造,是对中国美食文化的侮辱。 但有趣的是,官方风向却完全相反。自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以来,预制菜被定义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带动冷链物流与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广东更在2025年1月起实施《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要求产品标示制作方式与加热说明,并规划多个产业园。对政府而言,这是供应链升级的缩影——从田间到餐桌,预制菜能缩短流程、稳定品质、减少浪费,还能创造新的就业与出口机会。 只是,政策的推广似乎不对民众的胃口。 当效率尝起来像背叛 同样引起争议的还有红极一时的太二酸菜鱼,有消费者质疑,太二七分钟能上三道菜,认为是使用预制的鱼片与汤底,而非“活鱼现杀”。 太二的母公司九毛九(9922.HK),今年上半年营收下滑10%,净利减少16%,翻台率降至2.2次/天。其中太二直营店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9%。公司股价自年初以来已跌去40%。九毛九与西贝都否认使用“预制菜”——太二强调鱼每日配送、店内腌制;西贝则辩称中央厨房只是“前置加工”。 这正是行业的微妙灰色地带:在官方定义里,经过工业化烹调、包装、加热即食的才是“预制菜”;但在消费者眼中,只要不是“厨师现炒”,就是预制菜。这种认知落差,使标准化变成冒犯。 根据Wind数据与新浪报导,A股市场上31家公司被归类为预制菜概念股,其中约60%的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出现业绩下滑。2024年,有22家公司的归母净利同比为降。而被称作“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605089.SH),其股价已从高点回落约73%。 那么为何中国仍坚持推动这项争议性产业,原因其实并不复杂。随着餐饮人力成本上升、城镇化推进与食安要求日趋严格,预制菜能提升效率、强化追溯、稳定供应。 对政策制定者而言,这是“现代食品工业”的一部分——像新能源车或智慧制造一样,是生产力的升级。但问题在于:中国餐饮文化的核心是“现炒现卖”的烟火气。当国家层面公开宣传“预制菜上桌”,对普通食客而言,就像在告诉他:你吃的那碗面,可能是中央厨房加热出来的。这种“去现场化”的推广,反而刺激了心理防线。 中国消费者并非一概排斥预制菜。许多人对麦当劳、肯德基等速食连锁店的操作欣然接受,因为那种工业化效率本就是品牌的一部分,甚至被视为值得称道的特点。但若是一家自诩为“中国美食传承”的餐厅,便会被视为对文化的背离。 这正是预制菜最微妙的矛盾,它是中国餐饮现代化的趋势,却也是中国消费文化最难跨越的情感边界。如果有一天,企业能让消费者在品尝时忘记“预制”两个字,那一天,预制菜或许才真正被“吃进”中国人的心里。 李世达,咏竹坊编辑。他的联络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ithium makes storage devices

新闻概要:海辰储能有望继续推进香港IPO进程

这家储能企业的首次申请因六个月期限到期而失效,鉴于其国际业务与储能系统业务增长迅猛,公司有望于年底前更新申请 阳歌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早前提交的IPO申请失效后,可能在未来三个月内重启香港上市进程,此举旨在为其全球扩张计划融资并加速发展储能系统业务。 公司今年3月的首次上市申请因未能在六个月内完成IPO,于上月底失效——这是多数企业首次上市尝试的常见现象,而非失败征兆。此前不久,另一家储能企业思格新能源的上市申请也因同样原因失效。 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海辰储能有望于今年年底前重启香港IPO进程。 储能板块当前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亮眼,强劲的增长前景与政策红利引发投资者浓厚兴趣。海辰储能也积极把握全球市场机遇: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电站及发电设施加速建设,配套储能电池与系统的需求持续激增。这类储能设备通过高峰发电期储电、低谷期放电,构成新能源设施的关键环节。 根据海辰储能3月招股书中引用的第三方市场数据,随着需求扩张,全球储能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每年1,000吉瓦时。 海辰储能创立于2019年,为家庭、商业及工业用户提供储能电池与系统。公司以约11%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三。其2022至2024年间年发货量年均增速达167%,2024年实现35.1吉瓦时的交付规模。 近期海外储能需求激增帮助公司获得欧美及中东多笔国际订单,推动其2025年上半年储能产品出货量跃居全球次席。厦门、重庆两大生产基地自3月以来持续满负荷运行,山东菏泽新工厂亦在建设中以扩充产能。为对冲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其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新厂已率先投产——这使其成为国内储能行业首家在美建成投产的中国企业。 海辰储能去年营收达129亿元(约18.1亿美元),较2023年的102亿元增长26%。其中高毛利的储能系统业务营收表现突出,从上年的19.7亿元增至46.7亿元,增长超过100%,在总营收占比由19.3%提升至36.2%。 其海外业务拓展同样迅猛:海外销售占比从2023年的1%跃升至去年的28.6%。今年8月公司与沙特电力公司(Saudi Electricity Co.)达成价值约26亿元的重大供货协议,实现关键突破。在盈利层面,海辰储能去年达成另一重要里程碑——实现经调整后盈利,全年录得3.1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AI机器人开发商云迹科技公开招股 集资6.6亿

机器人服务AI赋能技术企业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70.HK)周三起至下周一公开招股,全球发售690万股,发售价为每股95.6港元,预计集资约6.6亿港元,下周四挂牌上市。 云迹科技主要提供机器人及功能套件,辅以AI数字化系统的服务,主要专注于开发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其产品可应用于多类场景,目前收入主要来自酒店,去年收入为2亿元,按年升47%,占比达83%。去年公司收入2.4亿元,按年升68.6%,净亏损1.8亿元,按年收窄三成。 公司过去已完成八轮融资,引入联想基金、阿里巴巴、腾讯、携程等投资者。申请文件显示,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联想基金、阿里、腾讯及携程预料会于云迹上市后分别持股3.8%、2.65%、8.18%及2.42%。 公司称,集资所得净额约5.9亿港元,其中约60%将用于提升研发能力,约30%用于提高中国境内外商业化能力,拓展与医疗机构、工厂及商业楼宇场景的潜在客户,余下10%为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