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1.HK 688981.SHG
SMIC expects third-quarter revenue to grow 3% to 5% quarter on quarter, but predicts a seventh straight quarterly fall in gross margin to between 18% and 20%.

随着美国加大对中国芯片业的打压,加上全球智能手机及消费电子业仍未复苏,中芯国际预计三季度将延续二季度“量增价跌”的不利状况

重点:

  • 中芯国际预计三季度收入环比增长3%到 5%,毛利率在18%到20%之间,意味将连跌7季
  • 公司二季度的收入与净利润表现,都比市场预期优胜

 

罗小芹

面对美国持续制裁中国内地芯片业,内地芯片业龙头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0981.HK; 688981.SH)的业绩仍然展现韧性。虽然公司力图做好28纳米以上的成熟制程,但在需求疲弱及多国连手阻挠下,业务前景不确定性依然巨大。

中芯国际上周四公布,今年二季度收入为15.6亿美元(113亿元),同比下降18%,但略高于市场预期的15.5亿美元,而且比一季度增长6.7%;净利润4.03亿美元,同比下降21.7%,但环比大增73.8%,更远高于市场预期的1.84亿美元。该公司季内毛利率为20.3%,连续6季下滑。

中芯国际预计,三季度收入将环比增长3%到5%,增速稍低于二季度,毛利率则估计在18%到20%之间,意味将会连续7季下降,主要因为季内出货量将继续上升,同时折旧也会持续增加,延续“量增价跌”的情况。

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出席业绩说明会时表示,市场需求没见到如他今年初作出乐观预期的反弹,复苏亦远较预期慢,因为这不是半导体行业的事情,而是宏观经济的问题,所以他对明年市场能否明显反弹也没那么乐观。

季内,公司12英寸特殊制程晶圆产能需求相对满载,8吋晶圆客户需求疲弱,产能利用率低于12英寸,但仍高于业界平均水平。研发开支由一季度的1.68亿美元,环比增加6%至1.78亿美元,占收入比例约11.4%,与一季度接近。

赵海军称,市场对8英寸晶圆需求仍然强劲,特别是0.18微米制程节点的订单量大而且集中,而8英寸晶圆是存量市场,未来也没更多供应,加上中芯国际拥有成本优势,会继续做好技术研发与平台开发工作,把新产品快速验证出来,以最快速度安排好配套产能,为下一轮的增长周期做好准备。

按地区划分,中芯国际季内来自中国区的收入占比,由一季度的75.5%增至二季度的79.6%,美国区及欧亚区的合计占比,则由一季度的24.5%减少至二季度的20.4%。赵海军解释称,海外客户一般是电子产品市场第一供货商,由于代工生产商(OEM)签了长期合约,遇上去年行业下行周期,不能如第二和第三供货商般,可以实时缩减订单。他补充说,中国企业早在去年9月已经开始严控库存,而欧美客户反应相对滞后两个季度,要到今年二季度,才能对订单和库存进行更严格管理。

他又透露,部分应用于内地芯片的库存已见下降,开始为新产品补仓芯片,考虑到库存走向相若的话,欧美市场也需要经历同样周期,意味两季后,欧美客户或同样会补充库存。

制裁无阻加大投资

美国总统拜登8月初签订限制美国对华军事投资的行政命令,受影响范围包括人工智能(AI)、量子计算和专门为军事或情报用途设计的先进半导体项目,虽然该命令所制裁的先进制程已非中芯近年主攻范畴,但荷兰光刻机制造商ASML最近限制技术相对落后的DUV光刻机输华,对内地芯片业带来更多不明朗因素。

自2020年以来,中芯国际一直是美方制裁中国芯片业的主要目标,此前ASML为配合美方,已向包括中芯国际在内的中国芯片业禁运较先进的EUV光刻机,但禁运范围近月可能已扩大至DUV光刻机。据路透社较早前独家披露,荷兰政府计划暂停付运由内地企业下单约6台DUV光刻机,其中一台便属于中芯。

此外,日本自7月23日起,也对中国实施23项产品的出口限制,当中包括曝光机、刻蚀机等生产14纳米及更先进芯片所必需的设备,以示与美国及荷兰联手,阻挠中国生产14纳米或以下的芯片。

中芯国际管理层在财务报告及业绩说明会中,均没对上述制裁措施作出响应,但外界普遍关注中芯国际会否因应市场复苏步伐缓慢,而微调其资本开支。赵海军表示,集团对于大规模及高速投资以增大产能的最终目标未有改变,但会跟着市场走,在执行过程中与客户密切沟通,以满足客户对新产品的需求。

由中芯国际控股的上海临港旗下12英寸晶圆、聚焦28纳米的生产线已于去年完成投产,北京京城项目亦预计2024年投产。从上半年资本开支29.9亿美元占原先预算近一半计,看来中芯未因制裁而放慢投资脚步。

中芯国际的预测市盈率约37倍,远高于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TSM.US)19倍,在制裁阴霾下,中芯股价看来贵得有点不合常理,这或许因为它的中国芯片业龙头身份,受到中国本土投资者热情追捧,也有可能是市场憧憬中芯国际在成熟制程取得难以被撼动的独特优势,令投资者愿意给予较大溢价。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Sanhua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infrastructure

简讯:浙江三花获证监会批准赴港IPO

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002050.SZ)赴港上市申请,为这家制冷空调元器件制造商的IPO计划扫清关键监管障碍。 根据证监会官周一网上的备案通知书披露,三花智控拟发行约4.77亿新股。 该公司于今年1月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由中金公司与华泰国际担任联席承销商。财务数据显示,其去年首九个月营收同比增长8.4%至20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90亿元有所增长;当期净利润从21.6亿元增至23亿元,增幅达6.5%。 三花智控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该公司去年原计划在瑞士二次上市,但最终由于市场环境变化而改道为香港资本市场。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北森控股去年度亏损收窄

人力资源管理云服务(HCM SaaS)供应商北森控股有限公司(9669.HK)周二公布,预料截至3月31日止的2025财政年度,亏损将介乎约1.3亿元(1,800万美元)至约1.96亿元,较2024财年的亏损约32.09亿元收窄。 公司表示,亏损收窄主要由于公司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亏损,及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较2024财年减少所致。 北森控股预期,2025财年收入将介乎约9.23亿至约9.66亿元,按年增长约8%至13%,年度经常性收入预料介乎约8.9亿至约9.27亿元,按年增加约17.7%至22.5%。 公司股价周二低开0.5%报5.89港元,至中午收市报5.97港元,跌1.3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spire is a vaping company

雾麻科技的大麻电子烟美梦灰飞烟灭?

这家与中国渊源深厚的美国电子烟公司,在截至3月底的季度收入下跌12.7%,正加紧在马来西亚设新厂 重点: 为规避中美贸易战带来的风险,雾麻科技对业务进行重组,令最新财季收入下滑及亏损扩大 公司正仿效同业,加紧在马来西亚设厂,将生产转移出中国 阳歌 单看电子烟企业雾麻科技(ISPR.US)的股价,你完全看不出中美达成里程碑式贸易协定,推动在美上市中概股于周一暴涨。或许这正如其所愿,因为它正极力让投资者相信,自己是一家总部位于洛杉矶的美国公司,尽管它与中国渊源深厚。 事实上,雾麻科技仍然相当依赖中国,目前公司大部分电子烟硬件都由位于深圳的子公司供应。但公司正迅速减少与中国关联,并在周一公布的最新季报中,详细介绍大部分生产转移至马来西亚新工厂的计划。 联席首席执行官Michael Wang还表示,电子烟产品厂家普遍加紧将生产迁出中国,以降低在贸易战中可能受到美国关税影响的风险。他表示,雾麻科技的一些竞争对手试图在越南设厂,而其他竞争对手则将工厂迁往印度尼西亚。 Michael Wang在截至3月底的第三财季业绩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在这个行业,两年前基本上99.99%的电子烟设备都是中国生产。”他续称:“如今,原产国分布略微多元了一些,但仍然有超过90%的产品是中国制造的。” 除了贸易战外,雾麻科技还受内部问题的困扰,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周一发布最新财报后,公司股价下跌了3%。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MSCI中国指数上涨3.4%,因为投资者都在欢呼,中美两国大幅下调了90天内对彼此产品征收的关税,同时尝试敲定一项新的长期贸易协议细节。 雾麻科技的问题包括收入下降、应收账款高企、利润率远低于全球同行,以及不断扩大的亏损。雪上加霜的是,早前公司大肆宣传大麻电子烟市场的潜力,并预言相关产品的销售,有望总收入在2027年达到10亿美元,到2029年达到20亿美元。 要达到如此惊人的规模,需要极快的收入增长,而雾麻科技在最新财报中却未能如愿。相反,公司报告称,截至3月底的三个月内,其收入从去年同期的3,000万美元下降至2,620万美元,降幅12.7%——这使收入达到10亿美元的预测显得可笑。 公司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介绍大麻业务的一些最新进展,包括与一家名为Raw Garden的公司合作,推出一款名为Sprout的新设备。但它没有对该业务的收入给出夸张的预测,这或许是明智之举。Michael Wang称公司正处于“重组和生产转型期”,包括将部分生产业务转移到马来西亚,并减少对低质量客户的依赖。 回归基本面 雾麻科技在之前的财报中,曾多次提及应收账款增长的问题,这表明公司层面和投资者都对这一趋势感到担忧。在此背景下,公司表示最新季度达到一个里程碑,应收账款首次下降。具体而言,截至3月底,应收账款从三个月前的6,770万美元降至6,040万美元。 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应收账款仍超最新季度营收的一倍。不过,这一改善表明,雾麻科技已意识到不能继续赊销给无力付款的客户,他们正蚕食公司的现金流。截至3月底,公司现金储备从一年前的3,950万美元骤降40%至2,350万美元。 正如我们之前所指,雾麻科技的另一个重点,是继续努力在马来西亚建立新的生产设施,以降低地缘政治风险。Michael Wang透露,雾麻科技最近获得在马来西亚生产尼古丁产品的临时许可证,并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获得最终许可证。他还补充说,该工厂最终将容纳多达80条生产线。 Michael Wang 表示:“我们在向马来西亚转移生产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有效降低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下的生产风险。”他续称:“为提升运营效率,提高利润率,第三财季已将部分日常职能迁至马来西亚园区,预计每年可节省800万美元的运营开支。” 成本攀升确实是其痛点:本季度公司毛利下滑21.3%,毛利率从20.4%降至18.2%,远低于竞争对手雾芯科技(RLX.US)去年四季度的27%毛利率,这恰好表明雾麻科技仍需付出更多努力,提高效率。同时,季度内运营费用同比激增30.5%至1,540万美元,公司将其归因于股权激励、坏账计提及一次性遣散费。 营收下降与成本上升导致雾麻科技在最新季度的净亏损,从上年同期的590万美元扩大至1,090万美元。 公司为投资者保留了一丝希望,称占营收三分之一的北美业务重组所带来的效益,将在截至6月的下一份季报中开始显现。 但投资者的耐心似乎正在耗尽,公司股价过去一年下跌约50%至低于3美元,不及2023年7美元发行价的一半。目前它的市销率(P/S)仅为1.14倍,远低于雾芯科技的6.94倍,和香港上市的思摩尔国际(6969.HK)的6.90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南国大折让配股 集资不足900万港元

餐饮集团上海小南国控股有限公司(3666.HK),周一晚公布配股,将以每股0.02港元,配售近4.43亿股,较周一收市价0.024港元大幅折让16.7%,仅集资890万港元,集资所得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小南国表示,配售可筹集额外运营资金、增强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扩大本公司的股东基础,从而提高股份流通性。 曾经是上海餐饮龙头之一的小南国,近年业务每况愈下,去年收入按年大跌30%至3.14亿元,亏损却较2023年扩大80%至8,506万元 小南国周二高开25%报0.03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3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