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Info reboots with founder’s return, big investor’s departure

中信打退堂鼓 田溯寧接盤亞信再出發

亞信科技與A股上市關聯公司亞信安全正進行資產重組,兩者合併後將成為營收近百億元的企業 重點: 「互聯網先生」田溯寧主導兩家公司重組,拿回亞信科技控股權 交易對價下調後,仍較市價溢價約44% 李世達 如果從1993年創立AsiaInfo算起,亞信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675.HK)實際上已走過了31個年頭。作為中國民營電信軟件先行者之一,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互聯網先生」田溯寧,正透過資本運作,試圖完成旗下兩家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 電信軟件提供商亞信科技主要股東將進行股權轉讓。由田溯寧實際控制的公司亞信安全(688225.SH),以每股9.45港元收購亞信科技大股東Skipper Investment Limited(中信資本實控)持有的股份,約佔公司股權19.236%或20.316%(部分股份未確認)。 溢價46% 中信退出 亞信安全還將以表決權委託方式,取得田溯寧及其實控公司持有股份對應的表決權,約佔9.572%或9.605%。完成交易後,亞信安全將擁有及有權行使合共約28.808%或約29.921%的表決權,成為亞信科技的控股公司。 不過,亞信科技股價今年以來已下跌了42%,買賣雙方又簽訂了補充協議,調整收購價格。 根據亞信科技近日發布的公告,雙方同意調整轉讓股份對價金,從每股9.45港元降至每股7.70港元,而由於公司已派發去年度末期息每股0.412港元,交易對價再降為每股7.288港元,交易總價約13.1億港元或約13.8億港元。7.288港元的價格仍較近日市價約5.04港元溢價44%。 亞信安全是一家主要從事信息安全業務的公司,其成立與亞信科技返國上市密不可分。 2013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AsiaInfo Holdings(亞信科技)被當時的大股東中信資本(0267.HK)、寬帶資本等機構私有化。創始人田溯寧重新出任亞信科技董事長。2014年,亞信科技剝離信息安全業務,在南京成立亞信安全。亞信科技則於2018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22年,亞信安全也成功在上海交易所科創板IPO。 不過,亞信安全自IPO以來,經營業績上一直面臨壓力。2023年,亞信安全營收16.1億元,同比下滑6.6%,錄得股東應佔虧損2.9億元。毛利率也從2019年的59.7%下滑到2023年的47.8%。 這樣的體量與亞信科技相比自是小巫見大巫。亞信科技2023年營收是79.4億元,比亞信安全多3.9倍;亞信科技截至2023年末資產總額114.8億元,也比亞信安全的34億元多2.4倍。 根據亞信安全發布的交易報告書,亞信安全將透過旗下全資子公司與天津國資委旗下公司合資成立新公司,並向銀行貸款後成立境外公司作為收購亞信科技的主體,以完成這項「小併大」的收購案,而中信資本則完成退出。 協同發展 交叉銷售 亞信安全缺少的是業績,兩家公司重整,有機能緩解亞信安全的經營壓力及資金壓力有很大幫助。 目前亞信科技市盈率約8倍,略高於中興通訊(0763.HK; 000063.SZ)的7倍,但遠低於全球網絡設備和軟件巨頭思科(CSCO.US)的19倍。 面對通信行業客戶加大降低成本的壓力,亞信科技試圖以積極發展新業務應對。根據中期年報,雖然公司整體營收下降8.8%,但在數智運營、垂直行業數字化和網絡支撐系統等三項新業務上,錄得12億元營收,按年增長10%,佔總營收比重從2023年全年的37%,提高到40%。 新業務的進展似略為緩解了外界的擔憂。半年報正式發布翌日,8月15日公司股價上漲12.02%,收5.22港元,是中期業績盈警、股價大幅下行後的一個明顯反彈。 事實上,亞信科技致力發展的新業務,多聚焦能源、交通、政務等關鍵領域的信息基建,這正是亞信安全耕耘多年的領域,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行業擁有眾多客戶。雙方有望在多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行業實現協同發展,在商機共享、交叉銷售等方面開展更多合作。 田溯寧在內部講話中指出,「這是兩家公司發展的重要時刻」,他稱,合併後要打造「懂網、懂雲、懂安全」的一體化能力體系,以「雲網安」的產品與服務,「推動中國數字經濟基礎建設」。 作為最早將互聯網帶回中國的企業,「互聯網先生」田溯寧正重整他的百億帝國,朝新的方向前進。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ifeng Jilong hitches a ride on market gold rush

搭上金價飛升順風車 赤峰黃金申港上市

近年金價屢創新高,A股黃金生產商赤峰黃金趁機來港上市集資,過去5年公司股價跑贏金價,投資者是否值得搭上這隻黃金股的順風車 重點: 赤峰黃金一季度收入和股東應佔溢利分別報18.54億元和2.02億元,同比增長16.8%和1.66倍 公司去年產金成本每安士1,179.1美元,較對上一年低12%,是去年純利率大幅改善的原因 羅小芹 疫情期間各國以大水漫灌救經濟,2022年初又爆發俄烏戰事,導致全球通脹惡化,抗通脹資產受到青睞,金價由疫情前每盎司1,500美元攀升至近日2,500美元水平,可能是赤峰吉隆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600988.SH)來港上市的誘因。 A股赤峰黃金於8月30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中信證券為獨家保薦人。據路透旗下《IFR》引述消息指,公司集資達2億美元(約14.25億元),所得資金將用作現有礦場改造及勘探、潛在收購以及一般企業用途。 根據上市申請文件顯示,公司目前在中國、東南亞和西非等地共擁有及經營7個黃金及多金屬礦山,主要通過當中6個金礦開展黃金生產業務,包括中國的吉隆金礦、五龍金礦、錦泰金礦、華泰金礦、老撾的塞班金銅稀土礦,以及加納的瓦薩金礦。此外,於中國吉林省營運瀚豐多金屬礦,以及在老撾開發稀土資源。除開採業務外,赤峰黃金亦從事資源綜合回收業務,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進行資源回收。 2021至2023年財年和今年一季度,赤峰黃金收入分別為37.83億元、62.67億元、72.21億元和18.54億元,期內股東應佔溢利分別5.82億元、4.51億元、8.04億元和2.02億元,純利率分別為15.38%、7.2%、11.1%和10.9%。 實金有價,處於上游的黃金生產商(簡稱金商)自然受益,所以在金市景氣的日子,金商股價通常表現較佳,但金價只是影響金商盈利的眾多因素之一,其他如採礦技術、量產規模、金礦所在的產業政策等會影響企業的盈利表現,從而影響股價表現。如果其他因素不變,金價與黃金生產商股價應該屬正向關係。 以赤峰黃金為例,過去一年金價升29%,公司股價升10.7%,若比較5年更長時間,金價期內升66%,股價增長1倍,金價與股價升幅不同步,是因為金價以外的業務因素發揮更大影響力。 內地排名第五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赤峰黃金自2021年至2023年,黃金產量複合年增長率達33.1%,是國內上市同行中增長率最高的。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擁有的黃金資源量為1,460萬盎司,黃金產量為46.15萬盎司,黃金資源量和產量均排名內地上市同行的第5位。 此外,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去年赤峰黃金的產金成本為每盎司1,179.1美元,較其對上一年低12%,因此去年公司純利率為11.1%,較2022年度的7.2%改善近4個百分點。 若按地域細分收入,老撾和加納等海外業務收入佔比有所增加,中國業務收入佔比則有所下降,與2022年加納金礦開始投產有關,去年度中國業務貢獻總收入的28.1%,至今年一季度降至23.6%,老撾和加納的收入貢獻則由71.9%增至一季度的76.4%。 據赤峰黃金在上市申請文件所述,中國金礦產生的收入及成本均以人民幣計價。在老撾及加納透過銷售黃金及銅產生的收入以美元計價,但在當地礦山的經營及資本成本主要分別以老撾基普及加納塞地計價。過去三年半間,老撾基普及加納塞地兌美元曾經歷重大貶值,期內公司錄得以千萬元計的匯兌收益,但假如老撾基普及加納塞地兌美元往後升值,將錄得匯兌虧損。 國際金價向上,赤峰黃金的營運現金流亦表現強勁。截至今年3月底止,現金及等價物達13.24億元,以黃金為主的存貨24.57億元,短期貸款10.13億元,長期貸款13.16億元,至6月底止現金及等價物已增至21.9億元。 目前赤峰黃金在A股的市值約為280億元,若以一季度股東應佔溢利2.02億元引伸到全年,預期今年度溢利為8.08億元,相當於預期市盈率34.7倍,若比較對手山東黃金(1787.HK)和招金礦業(1818.HK)的預期市盈率22.03倍和45.25倍,赤峰黃金H股若以A股現價招股,相信有一定捧場客。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Kanzhun stock tanks after earnings

一句「艱難時期」 看準科技股價急挫

這家領先的數字招聘公司,二季度的收入在早前的指引下限,創始人請求投資者對其保持「信心」 重點: BOSS直聘公布季度業績,儘管利潤和收入增長強勁,但業績差點沒達到早先給出的指引,在紐約掛牌交易的股票下跌逾20% 隨著求職者湧入市場,公司核心業務的客戶為招聘服務付費的意願降低 譚英 看上去就像投資者不喜歡好消息一樣。至少在就業服務提供商看準科技有限公司(BZ.US, 2076.HK)上周公布二季度業績時情況如此,按大部分標準來看,該公司似乎都是贏家。 這家中國最大的數字招聘平台公佈二季度收入為1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8.8%。淨利潤4.17億元,增幅也達到了可觀的34.8%,平均月活躍用戶(包括雇主和求職者)增長25.2%,達到5,460萬。 儘管這些數字頗為樂觀,但在公告發佈後,BOSS直聘在香港和紐約兩地的股票均暴跌,其中紐約下跌了21%。投資者為何蜂擁外逃? 原因之一可能是BOSS直聘的收入處於早前公佈的19.1億元至19.6 億元指引區間的下限。二季度的增長速度也低於一季度33.4%的增長,當時公司收入達到了17億元。 但處於指引區間下限,只是投資者持懷疑態度的部分原因。於2021年6月和2022年12月在美國和香港上市以來,公司的股價經歷了多輪起伏。在美國上市後不久,該股就上漲了一倍多,但此後一直在穩步下跌。後來因被中國網絡安全監管機構審查而停止新用戶註冊半年,加上擔心可能會在美國退市,公司於是又在香港上市。 部分投資者很可能是被BOSS直聘創始人趙鵬(英文名Jonathan)在最新業績中的謹慎論調嚇到。 「艱難時期,信心對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不管是共同投資者、共同員工,還是潛在投資者、潛在人才。」趙鵬在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說。「困難時期,信心比增長更寶貴。確保全年盈利有助於維持對公司的信心,這可以通過進一步完善我們的管理來實現。」 投資者可能還擔心趙鵬的一個觀察,即由於市場上求職者人數增加,二季度後半段招聘需求減弱:「市場上的企業用戶相對減少,求職者增加。」他續說:「大部分企業用戶發現,招聘一個項目團隊變容易了,過去要三個月才能招滿所有崗位,現在只需要兩個月。這降低了企業用戶的花錢意願。」 趙鵬還承諾擴大BOSS直聘3月份宣佈的2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第二天,公司就兌現承諾,宣布了一項新的1.5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幫助公司股價收復了早先的部分失地。 強勁的增長目標 BOSS直聘的首席財務官張宇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目標是實現全年非公認會計准則下23億元的營業利潤,同比增長40%,這將通過提高規模經濟和成本管理來實現。公司還計劃在今年新增4,000萬至4,500萬用戶——在上半年新增2,800萬用戶後,這個目標看起來很有可能實現。 與許多中國公司一樣,BOSS直聘在2021年和2022年的疫情期間經歷了巨額虧損,當時招聘行業幾乎崩潰,服務行業及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流動性幾乎完全停滯。2022年夏季,後者的失業率上升至19.9%,此後僱主一直佔據上風。 BOSS直聘在其核心業務——向企業銷售就業服務方面,居於中國市場領導者地位。據數據平台Statista的統計,在2022年的招聘市場,選擇BOSS直聘平台的雇主佔53.7%,求職者佔46.3%。截至2024年4月底,BOSS直聘累計服務1.9億註冊用戶,其中包括1,400萬家企業。 企業客戶的在線招聘服務在公司二季度的收入中佔18.9億元,幾乎是其全部收入,其餘部分則來自向求職者收取的費用。在截至6月30日的12個月中,其付費企業客戶數同比增長31%,達到590萬。 張宇表示,他將專注於新的增長動力,以實現公司業務的多元化,包括加強藍領招聘和海外業務。 隨著中國面臨熟練製造和物流工人嚴重短缺,向更多藍領招聘的轉變顯得尤為重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預計到2025年,製造業將出現近3,000萬個工作崗位空缺。據相關信息,尋找和雇用這類工人的成本超過了每名工人1萬元。 儘管試圖打入該市場,但BOSS直聘的藍領戰略開局不順。2024年3月,該公司收購了WD Technology Investment Group77%的股份,趙鵬此前稱其為「中國領先的製造業人才交付項目」。在一季度,BOSS直聘新增藍領用戶的數量和增長速度都超過了白領用戶。 但到了二季度,趙鵬表示情況複雜,稱「工廠、工人、平台和中介之間關係複雜,導致線上平台難以服務藍領」僱主和求職者。 問題部分出在不法中介身上,他們會偽造信息,BOSS直聘已經通過引入一套識別「可信任」中介的系統解決了這一問題。季節性問題也會影響業務,每年春節期間是招聘高峰,之後逐步回落。 儘管如此,趙鵬表示,工廠招聘和物流的表現優於所有其他行業。「我們相信,這是線上招聘平台進入藍領製造業並賺到真金白銀的第一個真正的機會。」他補充道。 BOSS直聘的往績市盈率為28倍,並不低,高於規模較小的同行同道獵聘(6100.HK)的24倍。Adecco (ADIA.F) 和 Kelly…
SenseTime returns to revenue growth

以生成式AI為主軸 商湯重拾增長動力

曾被譽為中國AI四小龍之一的商湯,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長21%,生成式人工智能業務增長兩倍多 重點: 商湯正向生成式人工智能轉型,儘管面臨價格戰和圖形處理器(GPU)制約帶來的挑戰,今年上半年這部分業務仍佔收入的60% 儘管已從更敏感的視覺人工智能技術轉移,但公司上半年仍處於虧損狀態,不過虧損幅度有所收窄 陳竹 OpenAI在2022年底推出ChatGPT,引發一場全球性的人工智能(AI)革命。一夜之間,「AI」成了這種生成式技術的代名詞,人們突然拋棄之前關注的計算機視覺,而在這個領域,中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隨著這一轉變,曾被譽為中國「AI四小龍」之一的商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20.HK),發現自己正手忙腳亂地適應。公司迅速決定全力發展生成式人AI,成為最早那批投資該技術的中國公司之一。 商湯上周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出轉型取得進展。今年上半年,公司生成式AI業務收入大幅增長,佔總收入的60.4%。 我們稍後再深入分析商湯發展生成式AI,包括背後的推動因素以及在轉型中可能面臨的挑戰。但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公司的歷史和過去幾年的財務狀況,這正是促使商湯走到今天的原因。 商湯成立於2014年,最初專注於視覺識別 AI,搭上了中國為加強公共安全而大力投資監控系統的快車。公司提供先進的軟件,包括人臉識別算法,可集成到數碼相機和其他系統中。 這一趨勢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尤為顯著,當時疫情推動對這類系統的需求增加,因為中國利用該技術努力限制病毒傳播。在政府主導的那一波支出浪潮中,商湯的年收入在2021年達到47億元的峰值,是2018年18.5億元的一倍多。 但隨著疫情消退,中國經濟放緩,政府和企業都在削減安全和監控方面的支出。這給商湯造成了打擊,導致2022年首次出現年收入下降。雪上加霜的是,由於其技術的敏感性,公司在2021年底在香港上市前不久受到美國制裁,被迫切斷了與美國投資者的聯繫。 首先要說的是,商湯從來沒有過盈利,其虧損在2021年達到驚人的170億元的峰值。但在面臨需求放緩和美國制裁的雙重挑戰時,它開始專注於控製成本和收窄虧損,以確保長期生存能力。 在最新財報中,商湯對其「傳統AI」業務(主要是計算機視覺產品)的持續下滑持積極態度,稱這反映了向生成式AI的轉型取得成功。今年上半年,傳統業務約佔商湯總收入的30%,不到去年同期73.5%的一半,當時這部分業務的產品歸在智慧商業、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下。 公司生成式AI業務的趨勢則截然相反,激增255.7%至10.5億元,佔總收入的60.4%。這幫助商湯上半年的總收入增長21.4%至17億元,使商湯在經歷了兩年的下滑後有望恢復年收入增長。 兩個重點 商湯的生成式AI重點關注兩個領域。首先,公司正在加大從英偉達(NVDA.US)等製造商那裡購買GPU的力度,然後將它們托管在數據中心,並通過雲平台將它們的算力與自己的軟件一起出租給企業。它的商業模式很簡單:採購GPU,建立基礎設施,然後將算力出租給需要人工智能的企業。 第二個領域涉及開發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LLM)「日日新SenseNova」。它於2023年4月首次亮相,並於4月推出了第5個版本。 在「日日新SenseNova」基礎上,商湯打造了一個類似ChatGPT的聊天機器人服務,名為「商量SenseChat」。雖然它目前免費對公眾開放,但商湯通過其雲平台銷售應用編程接口(API)服務,實現了這項技術的變現。這些服務允許企業和開發人員利用「日日新SenseNova」,開發符合其特定需求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序。 商湯援引的行業數據顯示,它已經在這兩個市場初步站穩腳跟。公司援引國際數據公司(IDC)上月發佈的數據稱,2023年下半年,在32億元的人工智能數據中心服務市場中,商湯以15.4%的份額位居第三。IDC的另一份報告顯示,在中國LLM平台及應用市場(該市場在2023年下半年的估值為18億)中,商湯同樣排名第三,佔有16%的市場份額。 不過,投資者不要對這些數字過於興奮,因為中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未來這些排名可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需要考慮的一個動態是,中國的LLM領域正在上演激烈的價格戰,開發商競相降低價格吸引客戶。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像商湯這樣的初創公司可能很難與百度和字節跳動等巨頭競爭,因為它們擁有深厚的財力。 在GPU租賃服務方面,商湯和業界其他公司一樣,面臨來自美國政府日益嚴格的限制。這些限制措施導致英偉達無法向中國出售一些先進的GPU。 即使面臨種種挑戰,但還是有一些積極的跡象。商湯在生成式AI方面的轉型和投資,似乎並沒有帶來財務虧損的加劇。2024年上半年,公司報告淨虧損25億,相較於上年同期的31億還有所收窄。儘管研發成本增加了6%,銷售成本(包括GPU採購費用)上升了24%,但仍取得了改善。 今年早些時候,商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的進展,重新激起了投資者對其股票的興趣,其股價在4月份發布最新版本的「日日新SenseNova」當天上漲了40%。 然而,投資者對其上周最新財報的反應表明,這種勢頭可能正在減弱,報告發佈次日,該股小幅下跌了1.6%。週五收盤價為1.18港元,是今年早些時候0.60港元低點的近一倍,但仍然不及2021年12月上市時3.85港元IPO價格的一半。 要想贏回投資者,商湯必須證明自己有一個穩定的立足點,能夠在快速發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場保持增長。在這場幾乎肯定會以痛苦整合告終的競爭中,商湯必須經受住財務挑戰。與此同時,它還要謹慎行事,在控制傳統計算機視覺業務下滑的同時,將更多資源轉移到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uachen files for IPO

華諶科技高估值上市 投資者會否接受?

這家申請赴美上市的自動化停車場開發商需要讓市場相信,中國經濟放緩只是暫時 重點: 儘管中國房地產市場崩潰導致利潤暴跌,華諶科技仍申請在納斯達克上市,擬募資2,500萬美元 隨著中國大城市新註冊登記汽車數量增加,這家總部位於浙江的自動化停車場開發商,認為自己遭受的挫折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譚英 上周申請在紐約上市,擬募集資金2,500萬美元時,華諶人工智能停車管理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將去年業績下滑歸咎於疫情的持續影響,和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大幅放緩。但公司稱其利潤暴跌是由於一次性因素造成,並嘗試讓投資者相信其智能停車場業務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 2022年初,華諶科技的核心業務遭受重創,那可以說是中國疫情最嚴重的一年,公司沒有開展任何新的停車場項目,上半年停車場業務的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被推遲的項目在下半年得以恢復,使公司的年收入達到2,100萬美元,比2021年增長了147%。其中的1,690萬,也就是絕大部分來自立體停車場,這是一種3D方案,可以通過使用電梯和機器人設備,垂直“堆放”汽車來更有效地利用空間。 就在業務再次回暖之際,華諶科技的停車場業務在去年再次放緩,因為2021年開始的房地產市場放緩影響到了該公司。根據國家統計局(NBS)的數據,與2022年相比,新開工項目減少了近30%。導致華諶科技停車場業務收入下降一半以上,至800萬美元,佔2023年總收入的23%,而2022年這一比例為81%。公司的其餘收入來自向其他停車場開發商銷售設備。 華諶科技2023年僅完工12個停車場項目,但由於設備銷售強勁,其收入增長了64%,達到3,430萬美元。儘管如此,華諶科技的毛利率從上一年的41%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18%,公司將原因歸咎於兩個需要重建的虧損項目。它表示,如果不把這兩個項目計算在內,去年的毛利率為35.1%。 由於業務遇阻,公司的利潤從2022年的550萬美元暴跌超過一半,降至去年的200萬美元。 華諶科技在談到去年業務組合的重大轉變時表示:「我們預計業務轉變不會是永久性的。」 公司續稱:「隨著中國私家車數量持續增加,一二線城市停車場短缺的情況預計會長期存在。」 此次IPO的唯一承銷商是E.F. Hutton,該公司最近成為此類小型中國IPO的承銷商。華諶科技表示,計劃以每股5至7美元的價格出售股票。按中值計算,它將籌集到2,500萬美元資金,市值達到1.75億美元,市盈率高達96倍。 華諶科技持有的現金有限,消耗相對較快,或許可以解釋其此次申請上市的時機。去年年初,公司持有的現金為210萬美元,到了年底只剩不到50萬美元。 成長型產業 儘管在房地產市場疲軟和汽車銷售低迷的大背景下,公司前景似乎不容樂觀,但華諶科技可能仍具有一定潛力。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似開始趨於穩定,而該公司的“智能”停車產品在一個主要城市的街道經常擁堵、停車位總是供不應求的國家,已經成為一個成長型產業。   根據中國公安部的數據,截至去年底,中國的機動車保有量達到了4.35億輛,全年新註冊登記機動車數量約為2,460萬輛,比2022年增長了5.73%。全國範圍內,94個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其中43個城市超過200萬輛,25個城市超過300萬輛。相比之下,美國去年的機動車保有量約為2.92億輛。  根據招股說明書中的第三方市場數據,2022年中國智能停車市場規模為200億元人,去年增長15%,達到230億元。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2022年底中國取消嚴格的疫情防疫措施後出現「報復性旅遊」,國內旅遊業從去年開始復蘇,今年五一假期期間自駕出行人數增長了80%。 新能源汽車也在推動智能停車趨勢,因為電子設備和幾乎即時啓停的性能,使它們在這種自動化車庫中更容易實現遠程控制。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總數達到2,040萬輛,佔整個汽車保有量的6.1%,新註冊量同比增長39%,達到743萬輛。 目前,全自動汽車仍多處於試驗階段,但就停車設施里的電子設備和機器人而言,全自動汽車將更適合智能停車,例如華諶科技的停車系統,它通過機器人設備將車輛移入和移出車庫。 華諶科技並非智能停車領域的唯一參與者。公司估計行業參與者數量為2,177家,並表示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這個數字自2015年以來每年增長21%。公司認為,由於專注於智能停車場的實際建設,因此與許多競爭對手相比,它處於不同的細分市場,其他一些公司,如捷順科技 (002609.SZ) 和五洋自控(300420.SZ),專注於開發此類空間所使用的技術。 那麼,為什麼要在納斯達克上市呢?儘管華諶科技規模相對較小,而中國的房地產和汽車行業處於不穩定狀態,但作為同類企業中的首家上市企業,它可能希望通過首次公開募股獲得溢價,吸引那些押注該行業增長潛力的美國投資者。自去年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在暫停一段時間後,恢復批准中國公司海外上市以來,許多申請者都來自像華諶科技這樣不太容易受到數據安全問題和監管打擊影響的中小型公司。 但最近上市的公司數量很少,它們並沒有受到熱烈歡迎。自一周前首次公開交易以來,數字學習公司雲學堂(YXT.US)的股價已下跌16%。自動駕駛公司文遠知行原定於上周在納斯達克上市,但現在似乎已無限期推遲了IPO。在國內上市的同行捷順科技最近也表現不佳,其股價自2015年達到峰值以來已下跌超過75%。同樣,五洋自控目前的股價約為2017年峰值的三分之一。 就收入而言,捷順科技和五洋自控都是華諶科技的五倍左右。這兩家公司在2022年都出現了類似的利潤下滑,但在2023年反彈。似表明該行業仍有未來。但在這個未來里是否有華諶科技的位置,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inasoft revenue declines

盈收雙縮的中國軟件 綁定華為榮辱與共

上半年,這家IT外包公司收入下降6.2%,並繼續從去年就開始的裁員 重點: 2024年上半年,中國軟件國際收入和利潤雙雙下降,原因是在中國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它的客戶控制支出 集團與華為的深度綁定戰略保持了業務的穩定,但也造成了過度依賴的風險 陳竹 隨著中國經濟放緩且沒有快速復蘇的跡象,企業紛紛減少IT支出,這給相關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商帶來了挑戰。 在中軟國際有限公司(0354.HK)的最新財報中,這股寒流以收入和利潤不斷萎縮的形式令人不寒而慄。中國軟件國際是中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IT外包公司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21世紀初。今年早些時候,公司曾登上新聞頭條,因為它在最新年報中透露2023年裁員超過1.2萬人。 上周發佈的2024年上半年中期報告顯示,促使公司必須大幅裁員的挑戰仍在繼續,並導致裁員人數進一步增加。中期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中國軟件國際的員工人數為69,898人。雖然與2023年底的規模相近,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而和公司2021年底員工人數最多的時候比,更是大幅減少了24%。 中國軟件國際成立於2000年,是中國科技行業轉型時期最早出現的IT服務公司之一。公司成立時,正值中國企業剛剛開始廣泛採用此類技術,因為經濟迅速增長,製造商和其他公司都在尋求提高效率。 中國軟件國際通過提供一系列外包IT服務,包括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和IT咨詢,實現了自身的快速增長。這種增長得到了旨在發展國內IT生態系統的政府政策的扶持,出台這些政策的部分原因是擔心過度依賴西方技術,以及相關的國家安全風險。 中國軟件國際於2003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此後​​多年以兩位數的收入增長,令投資者驚嘆不已。但這種勢頭最終在去年陷入停滯並出現逆轉,收入下降了14.4%。下降歸因於幾個因素,包括企業IT支出放緩和疫情的持續影響。 中國軟件國際的最新財報顯示,其挑戰持續到了今年上半年,因中國經濟放緩超過疫情的影響,成為許多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上半年,公司收入下降 6.2%至79億元,利潤同比下降18.6%至2.86億元。 與華為深度綁定 在許多方面,中國軟件國際的命運與華為的命運緊密相連,後者是中國歷史最長的科技巨頭之一,目前正努力從美國制裁的影響中恢復過來。中國軟件國際在2023年的年報中,明確提出了與華為深度綁定的策略,報告引用董事會主席的信說,公司“將與華為在產業轉型過程中的重要帶頭作用捆綁在一起”。 在去年的一次公司活動中,董事會主席陳宇紅進一步強調了這一立場,表示:“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追隨華為,毫不動搖地聚焦華為。”他特別指出,需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當華為的收入達到1萬億(元)時,我們會在哪裡?” 公司在2019年前後加大了對華為的押注,當時因美國的制裁而被迫退出全球舞台後,這家科技巨頭正將重點轉移到國內市場。制裁限制了華為獲得先進微芯片的能力,給華為的硬件業務帶來了重大打擊,導致華為越來越多地轉向軟件和其他服務。 根據雙方的合作,中國軟件國際向華為提供IT外包服務,為這家科技巨頭的各項業務提供支持,包括軟件開發、雲計算和服務器運營。一個值得注意的合作領域是華為的雲計算業務。目前,中國軟件國際為華為的雲客戶提供ERP等各種基於雲的軟件服務,幫助華為超越單純提供雲基礎設施服務的傳統角色。 中國軟件國際與華為的深度合作正穩定它的業務,並成為其運營的支柱。雖然中國軟件國際從未披露其收入中有多少來自華為,但中信證券的一份報告估計,這家科技巨頭在2020年佔到了中國軟件國際收入的一半以上。雖然沒有更新的數據,但這一比例不太可能大幅下降,甚至有可能更高。 事後看來,公司押注華為似乎是一個明智的舉動。華為向軟件的轉型相當成功,幫助公司從美國的制裁中恢復過來。華為的雲部門就是一個例證,它在中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迅速擴大了市場份額。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據,2023年下半年,它成為中國第二大雲服務提供商,佔有13.5%的市場份額,是2019年一季度5.2%份額的一倍多。 在中國整體IT支出放緩的背景下,華為的崛起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中國軟件國際將自己的命運與華為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決定,也讓它有機會參與中國以本土替代技術取代外國技術的努力。這與中國政府打造自己的技術生態系統的努力是一致,華為已成為該生態系統的關鍵參與者。 不過,拿全部身家與一家公司拴在一起,風險也是顯而易見。首先,中國軟件國際只是華為的幾個合作夥伴之一。其他合作夥伴還包括軟通動力(301236.SZ)和科銳國際等。中國軟件國際與華為如此緊密地捆綁在一起,意味著它違反了做生意的一條基本原則,即不要過度依賴單一客戶。 投資者似乎清楚這種風險,並沒有對此感到太過興奮。中國軟件國際目前的股價只有3.50港元,遠低於它在2021年8月創下的16港元峰值。 這使得公司的市銷率(P/S)相對較低,為0.53倍,遠低於明源雲(0909.HK)的1.86倍和金蝶國際(0268.HK)的3.14倍,這兩家公司都是雲軟件銷售商。除了對其過度依賴單一客戶的擔憂外,中國軟件國際的低估值也可能反映了投資者對擁有自主產品和服務的公司的偏好,而不是像中國軟件國際這樣單純提供IT外包服務的公司。 為了彌補這一差距,中國軟件國際表示,它打算在未來加大推出更多自助產品和服務的力度。不過,儘管這一戰略已宣佈了一段時間,但尚未取得重大成果。根據其最新財報,今年上半年IT外包仍佔其總收入的80%。 儘管存在風險,但它與華為緊密結盟的戰略仍可能吸引一些投資者,因為這使得該公司有可能從中國實現技術自力更生的努力中受益,且華為正在經歷自身的復興。然而,中國軟件國際需要謹慎地平衡這種夥伴關係,和同時進行的多元化努力,以確保其自身的可持續性和長期增長。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Q Tech to go toe to toe with Sunny Optical

丘鈦要力追舜宇 科研力度需加強

受惠智能手機銷售回暖,手機鏡頭商丘鈦科技今年上半年業務增長不俗,但要與對手舜宇光學競爭高端市場,提升產品的利潤率,需要加大研發開支比例 重點: 丘鈦科技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76.75億元和1.15億元,同比升40%和454% 公司上半年研發開支佔收益的比例僅3.7%,但對手舜宇光學近年研發開支的佔比高達7% 羅小芹 今年消費電子產品需求回暖,有利手機鏡頭及手機攝像模組的出貨量,早前對手舜宇光學(2382.HK)已經發布盈喜,丘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478.HK)上半年收益76.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利潤為1.15億元,按年增長454%。 根據公司中期財報顯示,受惠於車載和IoT領域的攝像頭模組業務的增長,丘鈦科技上半年銷售數量同比增長30.8%,光學鏡頭和攝像頭模組是公司的核心產品,貢獻94.8%的收益,而且毛利率亦較去年同期增加1.8個百分點,至約5.2%,令淨利潤增幅更大。公司解釋,業績好表現有賴全球智能手機銷售好轉、公司產能利用率的改善和高端產品佔比的提升。 丘鈦科技和舜宇光學都是光學鏡頭、攝像頭模組和其他光學元件的主要制造商,產品同樣應用於智能手機、數碼相機、閉路電視攝像機和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中。稍有不同的是,丘鈦科技也大規模生產指紋識別模組,但這類產品僅貢獻總收益的5.2%。 丘鈦科技和舜宇光學不但競爭的市場非常接近,兩者客戶群亦高度重疊。在智能手機鏡頭方面,蘋果公司、三星、Oppo、Vivo、小米集團等智能手機品牌都是他們客戶,通過產品設計及售價來競爭供貨合約,所以兩家公司的收入和盈利都循著相若的軌跡變化,例如丘鈦科技去年度淨利潤同比跌52%,舜宇光學同期則跌54%。 據丘鈦科技稱,公司積極提升高端產品的佔比,例如3,200萬像素及以上的手機攝像頭模組和其他領域的攝像頭模組,合計銷售數量佔整體比例已達約49.2%,高端產品佔比提升有助改善產品的附加值,從而進一步提升利潤率,但與舜宇仍有一定距離。 若比較兩家公司的產品,舜宇在高端市場較有技術優勢。從兩者的研發開支和毛利率可得到佐證。 舜宇科研比例高 今年上半年丘鈦科技收益76.75億元,期內研發開支為2.86億元,佔比約3.7%。舜宇光學去年度研發開支25.66億元和收入316.8億元計,佔比高達8.1%,公司近年投放在研發開支都維持7%水平,佔比高於丘鈦科技約一倍。 在淨利率和毛利率方面,丘鈦科技上半年分別錄1.5%和5.2%,舜宇光學去年度則為3.6%和14.5%,由於兩者投放在研發開支出現較大差距,亦影響兩者產品在市場的叫價能力。 丘鈦科技同時公布7月份主營產品銷售數據,手機攝像頭模組銷量約3,343萬件,環比及同比增長1.5%及5.5%,反映Android手機市場持續復蘇及存貨補給的需求。今年首七個月手機攝像頭模組銷量表現強勁,總計為2.486億件,即每月平均銷售3,551萬件,6月、7月的銷量稍為回落至約3,200萬多件。 公司提到,在提升銷售數量的同時,為了更好的解決弱光拍攝、遠景拍攝、視頻拍攝、大角度與微距拍攝、抖動環境拍攝和AI計算等各項需求,智能手機品牌重啟光學器件規格升級,配置潛望式攝像頭、高倍數光學防抖、可變光圈和大尺寸超高像素等高端攝像頭模組的機型持續增加,有助提升公司產品銷售。 另外,7月指紋識別模組的銷量為1,403.7萬件,環比及同比升8.3%及58%,高於首七個月的平均水平1,044.6萬件,繼續保持高增長的勢頭。丘鈦科技在中期財報提到,基於配置超聲波指紋識別模組和光學式指紋識別模的機型持續增加,進一步拓展應用於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模組和指紋識別模組的市場規模。 多家券商普遍看好丘鈦科技,主要基於智能手機、物聯網、汽車和延展實境(XR)市場的蓬勃發展,應該會在長期內為股東帶來正面回報。其中,中銀國際因此上調其評級至「買入」,目標價由3.6港元升至5.7港元,較現價仍有23%上升空間。 丘鈦科技的目標是追趕舜宇,但前提是需要提升研發開支的佔比,否則易被舜宇產品技術比下去,而且,丘鈦科技自2020年度派發末期息後,便一直暫停派息,舜宇則在2021至2023年三個財年仍能派末期息,在回饋股東上亦勝一籌。論股價平貴,丘鈦科技今年預期市盈率為15.3倍,遠低於舜宇的22.8倍,後者的派息能力自然被市場看高一線。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