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努力勒紧裤头 BOSS直聘却花大钱
这家中国领先的在线招聘平台去年四季度营业成本飙升70%,导致期内录得亏损 重点: BOSS直聘上季度营收持平,却因花巨资在世界杯上打广告和在香港二次上市而录得亏损 该公司表示,今年前两个月招聘服务需求激增,因为企业在去年底因疫情大规模裁员后,已开始重新招人 阳歌 人人都喜欢逆向投资。这是领先的在线招聘公司看准科技有限公司(BZ.US; 2076.HK,又名BOSS直聘)最新业绩中的关键看点之一。去年四季度,该公司加大支出,而其他所有公司几乎都正好相反。 根据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最新季报,该公司在去年最后三个月的经营成本飙升70%。这导致这家旗下运营着广受欢迎的BOSS直聘服务的公司陷入亏损,并使其净现金流入量下降了70%。 但投资者似乎并不介意,在业绩公布后的第二天,更把其股价抬高了6%。经历了小幅上涨后,BOSS直聘目前的股价为18.95美元,与近两年前IPO时的19美元几乎持平。这虽然不算是甚么成就,但在当前的市况下,看上去还是相当不错,因为在那时于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现在的交易价格大多都比IPO价格低80%甚至更多。 BOSS直聘与大多数亏损的互联网同行的区别,在于其盈利能力,在四季度陷入亏损之前,它大部分时候都是盈利的。该公司也是中国利润丰厚的在线招聘市场当仁不让的领导者,以有效利用技术连接雇主和求职者而闻名。 其领先地位反映在市盈率上,远期市盈率约为26倍。这是美国巨头万宝盛华(MAN.US)约11倍的两倍多,也远高于国内同行同道猎聘(6100.HK)的12倍。 随着中国在去年10月和11月实施了严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BOSS直聘和中国的大部分公司一样,在四季度的日子不好过。在那期间,企业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由于很多公司被迫长时间关门或缩短营业时间,这使得它们不太可能招聘新员工。 该公司12月的情况依然艰难,因为在中国突然取消大部分防疫措施后,全国感染病例激增。这导致找工作的人大幅减少,很多人因为患病而被迫居家数周。 尽管如此,BOSS直聘四季度却继续大举花钱。当季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猛涨82.6%,而管理费用也增加了一倍多,甚至连研发开支都增长了48%,但该公司当季营收同比持平,约为11亿元。 BOSS直聘解释说,巨额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大因素。营销成本大幅上涨是因为适逢卡塔尔世界杯,后者被BOSS直聘当作了重要的宣传机会。与此同时,早已在纽约上市的该公司,还于12月在香港进行了二次上市,这不仅产生了与上市相关的成本,还有与当时授予的股权激励相关的支出。 前景光明 大举花费导致BOSS直聘从上年同期的盈利2.33亿元,转为亏损1.85亿元。即便是经过调整,剔除股权激励成本后,该公司的利润也从前一年同期的3.485亿元,骤降至仅5,950万元。 我们在本文开篇说过,投资者似乎喜欢BOSS直聘在其他人都在控制成本的困难时期大举花钱。 但这种积极反应背后更大的原因,是该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的指引相当乐观。所有疫情影响和感染的结束,显然是其前景更加光明的主要推动力,但有人可能也会认为,BOSS直聘的巨额支出,让其能够抓住中国经济在1月农历新年前后开始反弹的机会。 “今年初以来,由于品牌知名度提升,竞争优势增强,我们迎来了强劲的用户增长和参与度,”BOSS直聘创始人兼董事长赵鹏在业绩报告中说。“随着招聘需求的复苏,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几年为股东带来丰厚的回报。” 预示着出现转机的最大指标是,BOSS直聘预计一季度营收将在12.5亿元到12.7亿元之间,同比增长约10%。这将标志着该公司在连续三个季度营收持平或下降后恢复增长。 赵鹏表示,BOSS直聘的新用户数量在今年前两个月出现大幅增长,同期应用程序端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增长50%以上。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去年四季度因疫情导致的经营中断期间,许多人失业,还有许多公司裁员,在今年的头两个月,双方都在忙着复工。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种繁荣可能是暂时性的,可能要到二季度,我们才知道目前的积极趋势是否会持续下去。 与此同时,赵鹏还指出,随着该公司在一线城市白领中的传统优势以外扩大基础,它在蓝领员工和雇主当中的新注册数,以及在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的活跃度都在增长。 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中,BOSS直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加上知名度很高,我们大体上看好这家公司。但需要注意的是,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58同城等其他公司,都曾利用类似的优势成功实现海外上市,但由于未能引起投资者的太大兴趣,最终还是决定私有化。BOSS直聘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但如果它想保住投资者的关注,随着把业务恢复到更为正常的水平,它需要实现更为强劲的增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Z.US
2076.HK
专注业务流程自动化 金智维资金利润兼获
这家公司在最新一轮融资中筹集5亿元,它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有助于实现会计和客户支持等功能的自动化 重点: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软件开发商金智维筹集到5亿元新资金,将用于加快产品开发 该公司2021年收入增长84%,达到近1.5亿元,CEO称其自2016年以来一直保持盈利 西一羊 让路吧,ChatGPT。 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聊天机器人成为全球头条新闻,但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转向自动化技术以应对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一种名为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的低调技术正在掀起波澜。这类技术涵盖了在基于台式机的任务(如会计和客户服务)中模仿人类行为的软件工具,上周随着一家相关头部企业获得大笔新资金而登上了媒体头条。 珠海金智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不久前获得5亿元C轮融资。该公司在上周五发布的公告中表示,交易已于去年12月完成,领投的均为中国投资方,包括国家开发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以及中金资本、顺为资本、正菱创投等。 金智维没有透露它在最新这轮融资后的估值。但根据该公司2021年9月作价8,800万元出售5%股份,其当时的估值为17.6 亿元。它在最新一轮融资中再出售该公司5%的股份,其估值将达100亿元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将让其正式迈向市值超过10亿美元(69.7亿元)的“独角兽”行列。 金智维关注的RPA 技术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新功能,可将员工从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专注于高增值工作。行业研究公司IDC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93%的中国公司已经注意到了RPA 技术的优势,67%的公司要么计划扩大目前的RPA实施项目,要么计划在2025年之前开始部署该技术。 金智维2016年成立于广东沿海城市珠海,由在上海上市的金融科技服务供应商金证股份(600446.SH)孵化。其最新一轮融资是金证股份为该公司引入外部投资者的一部分。公司早前在2021年7月进行的2亿元B轮融资,由私募股权巨头高瓴领投。 据中国的企业工商信息查询平台企查查显示,金证股份目前仍是金智维第二大股东,持股13.7%,第一大股东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廖万里,持股25.4%。公司第三大股东是高瓴和国开金融,分别持股7.4%和6.5%。 据IDC称,中国RPA软件市场在过去几年迅速扩张,2018年至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4.48%,超过全球35.97%的增长率。IDC表示,今年全球RPA软件市场预计将达到39亿美元,其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Forrester去年7月发布的最新市场报告,将金智维列为报告覆盖的11家供应商中,中国市场的四大领导者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美国的UiPath,以及中国的弘玑和来也科技。 专注金融服务公司 金智维主要为金融服务公司提供服务,其产品和服务已经被中国的200多家银行和110多家证券公司所采用。它说,中国六大国有银行以及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领先券商都是其客户。 在金融服务领域站稳脚跟后,它现在正试图向其他行业扩张。在上周宣布新投资的同时,该公司还发布了一个面向教育行业的教学和培训平台,以及一个针对电信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现场管理系统。此外,它还瞄准了公共服务、制造业和医疗保健。 该公司表示,将使用部分新资金来支撑其核心金融服务业务,而且还会利用这笔钱向其他行业拓展。据中国的科技媒体《36氪》援引首席执行官廖万里的话说,这些多元化努力已经初步显示出一些成功的迹象,该公司目前已有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非金融客户。 据另一家中国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2021年,该公司总收入增长84%,达到接近1.5亿元。这是目前所能得到的最新数据。 金智维也没有公布有关利润数据,但36氪的报道援引首席执行官廖万里的话说,“自2016年成立以来每年均盈利,企业现金流稳定。” 这种从一开始就产生利润的能力,与大多数中国的企业软件开发商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往往需要挣扎数年才能扭亏为盈。典型的例子是在中国被大肆炒作的“AI四小龙”——商汤(0020.HK)、旷视、云从和依图,它们在成立多年后每年的亏损额仍达数十亿元。 金智维之所以能在其他公司都亏损的情况下实现盈利,可能因为它专注金融服务公司,这些公司主要是一些成本意识较弱的国有实体,它们在IT上的支出往往非常慷慨。该公司对利润率更高的标准化软件即服务(SaaS)产品日益重视,也可能是另一个因素。它主要为大型企业提供更多劳动密集型的定制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的SaaS产品。 在它盈利能力背后的最后一个因素——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之一,就是金智维决定专注于利润,而不是不计成本的增长。从其2021年1.5亿元的有限收入来看,该公司规模相对较小。即使它的业务在去年翻了一番,3亿元也只是全球领导者UiPath的零头,后者2022财年的收入为10.4亿美元,相当于70亿元。 最后要指出的是,根据研究咨询公司Forrester最近的另一份报告,金智维可能会专注于利润丰厚的领域,把目标放在金融服务公司身上,因为这类公司在中国拥有最多的RPA客户。但该报告还说,随着公共服务和制造业等领域正在迅速增加包括RPA在内的IT支出,该公司的多元化努力也同样重要。 在该公司目前的相关材料和媒体报道中,都没有提及IPO,金智维的盈利能力和新的资金筹集活动,意味着它可能并非那么急于需要此类资金。但由于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在热门增长领域的领先地位,尽管它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如果决定上市的话,它可能会成为一项有吸引力的投资。对于更具进取心的人工智能公司来说,它可能也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收购目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万国数据海外减磅 持续资助亏钱业务
据报道,这家数据中心运营商正在就出售其国际业务的股份进行洽谈,就在一个月前,它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5.8亿美元资金 重点: 彭博新闻社援引未具名信源报道,万国数据正在就出售在其国际业务中的少数股权进行洽谈 该公司自2016年上市以来从未实现基于GAAP标准的盈利,迫使它不断筹集新资金 梁武仁 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GDS.US; 9698.HK)今年一直很忙,除了建设和运营数据中心这一主要业务外,它还忙于新的融资交易。这些筹款行动有充分的理由。这家数据中心运营商不断需要新资金为其亏损业务提供支持。为了满足对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增长的需求,以便为远程医疗和物联网等未来科技提供动力,它正在迅速扩张相关业务。 彭博新闻社上周晚些时候援引未具名信源报道,中国三家在美国上市的独立数据中心运营商中规模最大的万国数据,正在与投资公司和主权财富基金洽谈,寻求作价约3亿美元(20.7亿元)出售其国际业务30%至40%的股权。 就在这份报道出现之前,万国数据刚于上月完成另一项大规模融资活动,通过向包括私募股权和主权财富基金在内的一群投资者发行7年期可转换票据,筹集了约5.8 亿美元。而在那之前,万国数据大约在一年前通过出售价值6.2亿美元的类似证券筹集了更多现金。 鉴于该公司自2016年在美国上市以来从未实现盈利,其持续吸引投资者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万国数据因财产和设备的折旧和摊销而成本高昂,同时电费和租金成本也很可观。因此,该公司的毛利率相对较低,不到30%,而且由于这些成本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增长,去年三季度的毛利率甚至更低。 该公司的另一大支出是所有借入资金产生的巨额利息,去年三季度仅此一项就抹去了毛利的90%以上。这是因为万国数据的杠杆率很高,截至9月底其总负债是其股本的两倍多。 另一个令人不安的迹象,是万国数据的收入增长不断放缓,从2021年前9个月的36%和上一年同期的39%,降至去年的约23%。诚然,去年由于疫情暴发,中国很多地方采取封锁措施,可能影响了它部分客户的运营,但前两年的情况也没有好多少。 鉴于万国数据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远远超过其利息支出,它可以用运营产生的现金流轻松偿付债务。但由于成本高昂,该公司去年前9个月的EBITDA增长速度低于收入增长速度。 万国数据无法实现基于GAAP标准盈利的这一点,解释了该公司一直需要寻求外部资金来维持和扩展其资本密集型业务模式。在中国,它计划用借款支付今年大约60%的资本支出,同时还寻求根据一项新战略出售或出租部分资产来创造收益,首席财务官Dan Newman在11月讨论该公司三季度业绩的电话会议上表示。 东南亚扩张 在万国数据更大范围的支出预算里,它还计划通过举债为自己在中国境外的六成支出提供资金。但与在中国的业务不同,该公司还希望出售它快速增长的全球业务股权,以满足其在境外的融资需求,在彭博的最新报道中,Newman解释了计划出售背后的考虑。 GDS从2021年开始向东南亚扩张,在新加坡及周边地区设立数据中心,这是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公司当中,非常受欢迎的海外第一站。该公司在新加坡使用第三方数据中心提供服务,但最终可能用其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建的新中心取而代之。STT GDC是一家总部设在新加坡的公司,在亚洲各地拥有多个数据中心,是万国数据的主要投资者,双方的关系可以追溯到2014年。 STT对万国数据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虽然这家中国公司的财务表现可能还没有那么出色,但随着基于云服务的异地计算和存储需求的上升,数据中心行业在未来几年有望实现强劲增长。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与过去一年全球并购活动普遍放缓的情况相反,私募股权公司目前频频收购数据中心。 过去一年,万国数据在国内的两大同行也是并购活动不断,通常都与私募股权相关。据报道,秦淮数据(CD.US)去年4月准备出售,竞购者包括万国数据和私募股权公司PAG。同月,世纪互联(VNET.US)也收到了一家中国私募股权集团的收购要约,随后该公司的创始人也发出了要约,还有很多买家也都表现出了兴趣。 虽然秦淮数据和世纪互联的出售尚未兑现,但中国境外的一些数据中心公司已在最近的大型交易中被出售。去年12月,私募股权公司DigitalBridge Group(DBRG.US)联合投资服务公司IFM Investors完成了对Switch Inc的110亿美元收购。去年初,私募股权集团KKR和基础设施投资公司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出资150亿美元收购了CyrusOne Inc. 不过,就万国数据而言,根据秦淮数据和世纪互联的交易拖延情况,尚不清楚它能否很快引入新投资者。万国数据国际业务的潜在投资者必须接受的一个事实是,该公司的非中国业务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不会盈利,因为它们需要时间才能稳固定位。万国数据的股价在彭博新闻社报道出来当天下跌,这或许反映了投资者的谨慎态度,因为交易即使达成,可能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9698.HK
GDS.US
金蝶国际转型加速 向扭亏踏重要一步
这家中国成立最早的软件制造商之一表示,去年四分之三收入来自云业务,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较2017年增加两倍
中芯毛利率大挫 黑暗隧道未见尽头
受美国制裁中国芯片产业的持续影响,这家中国芯片巨头去年四季度业绩表现差强人意,更预告今年收入再录得低双位数降幅
物联网中坚DCS 拟纽约上市增头寸
该公司以硬件销售起步,后来逐渐进入物联网行业,它计划通过在纽约上市筹集1,300万美元,使手中现金增加三倍
自动驾驶技术降温 福瑞泰克仍获青睐
这家自动驾驶技术初创公司在B轮融资中筹集约1.5亿美元资金,分别为去年11月的1亿美元和上月末的3亿元人民币